今年正好去过比干摘心处和比干墓。比干摘心处,在河南淇县的摘星台公园内;比干墓,在河南卫辉的比干祠内。比干被挖心,是纣王的罪状之一。这个史料非常具有戏剧效果,并经过小说《封神演义》和影视《封神榜》的演义,可谓是非常深入人心了。
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是由很多人书写的,即是李开元先生说的“第N历史”,如果要还原第一历史即史实,还需对史料进行抽丝剥茧。根据顾颉刚先生《纣恶七十事次第》考证,纣王最初最大的罪名不过是“酗酒”,只是一个昏君而非暴君的形象。至于比干之死,最早是《论语》说的“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可见比干确实是个因劝谏而死的直臣,但是究竟如何死的,史料其实没有说清楚。
在战国后期的《楚辞》中,比干的死法是有交代的:抑沈(沉)比干。那么,比干应该是淹死的,而不是剖心的。最早记载比干被剖心的,要到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了,明确提到了“杀比干而观其心”,而到了西汉有部书叫《列女传》,里面把妲己作为反面角色深入刻画了一笔:
“百姓怨望,诸侯有畔者,纣乃为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辄堕炭中,妲己乃笑。比干谏曰:‘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纣怒,以为妖言。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于是心而观之。”战国时期出现的纣王“炮烙之刑”和“剖比干心”两件事至此摇身一变,变成妲己是主谋了。至此,比干被妲己怂恿纣王剖心的故事,已经基本形成,后世的《封神演义》基本也是扩充了这个故事。而到西晋《帝王世纪》中,则又说,“剖比干妻以视其胎”,但是按照更早的《吕氏春秋》,这个被剖开肚子的产妇不过是个普通女人而已。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个大致结论:春秋时期的人看来,比干可能是个被杀的谏臣,但是具体是如何被杀的,战国以后的史料不过只是传说和演义罢了。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