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12月28日),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今徐州丰县)中阳里,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幼时和卢绾交好。长得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宽厚仁爱,性格十分开朗,平时不拘小节。
年龄稍长后,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二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大人们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不能干活,没有收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少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于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召纳门客,于是至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
后来,刘邦做了沛县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沛县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
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儿,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儿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故哭。”
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汉高祖刘邦,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后成为汉朝开国皇帝,是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对汉族的发展,中国的统一强大,以及汉文化的发扬有突出的贡献。刘邦参与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动,公元前206年首先进入关中,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登皇帝位,建都长安。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
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刘邦逝世吕雉为何要滥杀刘邦子孙?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丰邑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刘邦年轻时游手好闲,30多岁才当了泗水亭长。秦二世二年(前209年)九月,继陈胜、吴广起义(参见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后两个月,刘邦与萧何、曹参等也杀死沛县县令,举行起义。先投靠项梁、项羽起义军,推翻秦王朝后,又与项羽“争权天下”,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打败项羽军。刘邦由一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小官,何以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其妙策无他,就在于会用人。刘邦登基后不久,一次大宴群臣。他问群臣道:“请大家说说,朕何故得天下,项羽何故失天下?”大臣中有人答道:“陛下平时待人有点粗暴无礼,似不如项王宽仁。但派人攻城略地,有封有赏,能与天下人同其利。项王忌贤妒能,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所以将士不肯尽力,因此失掉了天下。”刘邦听了,笑道:“尔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楚汉得失原因须从用人上说起。运筹策划,预见长远,朕不如张良,主持政务,保证供应,朕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战取攻守,朕不如韩信。这三人是当今豪杰,朕能依靠他们,所以能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用,所以被我打败了。”群臣听了,都表示敬服。刘邦所言,基本符合实际。五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屡遭挫败。他本人曾12次受重伤,几次被活捉,但他依靠张良、萧何、韩信等人,屡败屡起,终于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统观之,刘邦用人,通常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这从他对韩信的态度和使用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一是势力薄弱时,卑躬屈膝。韩信初到汉营时,还属无名小卒,刘邦看他不起。但他听萧何说韩信是一个大将之才,可以帮助他打天下时,马上放下了汉王的架子,筑了一个高台,举行隆重典礼,毕恭毕敬地拜韩信为大将。并向全军宣布说;“凡我汉军将士,今后俱由大将军节制,如有藐视大将军,违令不从者,尽可按军法从事,先斩后奏。”那种谦恭卑顺的样子,令全军上下莫名其妙。二是当形势不利时,慷慨让步。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这时刘邦在成皋战场作战失利,急需把韩信、彭越等部队调来支援正面战场。不料此时已攻占齐地的韩信,正巧派使者来,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镇抚齐国。刘邦大怒道:“怪不得几次调他一直按兵不动,原来是想自己称王!”这时正在身旁的张良、陈平赶紧用脚踢了他一下。刘邦恍然大悟,急忙改变口气,对韩信的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做王就该做真王,为何要做假王呢?”于是派张良为特使,正式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受封后,果然高高兴兴地率兵来参加正面战场作战。三是功成名就后,心狠手辣。刘邦称帝后,大封自己的同姓子弟为王,同时总认为那些在战争年代封的异姓王们,居功自傲,藐视皇帝。于是决定先拿韩信开刀,除掉异姓王。于遂,刘邦在高祖六年(前200年),宣称巡游云梦泽(今洞庭湖一带),约定在陈地会晤诸侯。当韩信奉命来到时,刘邦以有人告他谋反为由,令武士将其拿下。当韩信申辩时,刘邦厉声说:“有人告你谋反,你敢抵赖吗?”把韩信押回洛阳后,因查无实据,便把他降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城。吕后洞晓刘邦的心意,在一次刘邦出京乎叛时,把韩信诱到长乐宫杀掉了。刘邦用人策略,既有坦诚恩惠,也有诡诈刁滑,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这些策略的交替使用,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