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悟空邀请!
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并非都是因为“昏庸”才导致国家的灭亡。
一个王朝的灭亡,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也跟当时的君主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些亡国之君中,也是有着分类的,大致可分为三种:
其一:昏君、暴君。这样的亡国之君确实是为人所不容的。如昏君的代表人物周幽王,在位期间,也是只知道享乐,沉迷酒色,无法自拔,什么国家政事,都放到了一边;如暴君的代表人物夏桀,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暴虐无道,“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如这样的君主,亡国也是正常的。
其二:无可奈何的“傀儡”君主。在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中,“傀儡”君主可以说比较凄凉,明明是一国之君,结果就只是有个“名头”,其他的如皇权什么的,基本与他无关,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如东汉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局势动荡,群雄并起,中央政府形同虚设,而作为皇帝的刘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因为刘协没有权力,他当上这个皇帝,就是董卓推他上去的,开始时是董卓的傀儡,后来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曹操的“牵线木偶”。
汉献帝也曾反抗过,采取了一些措施,就是“衣带诏”事件,汉献帝找了一些大臣,想要通过他们诛杀曹操,然后自己掌权,结果就是,败的一塌糊涂,相关人员大多被杀。由此之后,汉献帝可能也是接受现实了,就听人摆布了。甚至,在之后,禅位于曹丕,汉献帝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汉献帝没办法,局势根本不受他掌控,从汉献帝登基为帝到他最后禅位,就跟走个过场差不多。
其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皇帝。在历史上,还有的亡国之君,是属于兢兢业业的皇帝,而且也不是傀儡,有着权力,但是,最后还是亡国了。
如明朝崇祯帝,崇祯皇帝是比较有抱负的,想要振兴大明,恢复往日荣光,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崇祯帝勤政、不沉迷酒色,一心想要挽救大明王朝,但是最后依然没有力挽狂澜,毕竟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已经是摇摇欲坠、回天乏术。
由上面所说的,可以得出“亡国之君并非都是昏庸之君”这一结论,而一个王朝的灭亡,也并非都是君主的昏庸导致的,有的亡国之君是昏庸、暴虐之君,有的是局势使得他们成为了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