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3年(秦始皇34年),在秦始皇的咸阳宫酒会上,70博士为这位始皇帝祝寿。仆射周青臣大拍马屁,说什么“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很令正直的读书人讨厌。博士淳于越是个书呆子型的人物,当面直斥他“面腴”。非但如此,淳于越还不识时务地转向了法今还是法古的老话题。战国诸家就这个话题争论了不知多少次,总起来说,儒家一直主张法先王,而法家则坚持以为审时度势的“察今”更为重要。淳于越大唱“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的儒家老调,惹得身为丞相的法家李斯大为不满,认为“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李斯就此倡言:“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这段十分著名的倡言记录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是法家的一贯主张。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秦即已发生焚书事件。根据《韩非子和氏》的记载,秦孝公在商君教引下“燔《诗》、《书》而明法令”,商鞅将《诗》、《书》、礼、乐看成是病国之虱,以为国家必去虱才可富强。站在极端扩张君主权力和威势立场上的韩非子更是激烈反对“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的“学士”,“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他认为“私学”是与统治者“二心”的,“二心私学”“大者非世,细者惑下”,如果“不禁其行,不破其群,以散其党”的话,是要“乱上反世”的。在著名的《五蠹》中,他把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逃避耕战依附重臣的人)、商工之民并称为害国之“五蠹”,并明确声称:“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是韩国贵族,他多次上书韩王安但未被采纳。韩非子有口吃的毛病,不善于言说,但他的书写得好,秦始皇读到他的《孤愤》、《五蠹》等篇大为赞赏。韩非子终于得到了一次出使于秦的机会,于是他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而缓伐韩。韩非子的才能引起他的老同学李斯的嫉妒,在李斯的谗害之下,韩非子最后服毒自杀。但是,韩非子鼓吹的法家的理论学说在秦国还是被秦始皇和李斯所采用。李斯,同样是个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身为秦国的丞相,他是秦国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者。秦始皇应用法家的严刑峻法而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实力和行政效率,并最终得以并吞六国、统一宇内,因此秦始皇很自然地批准了李斯的焚书建议。比较可惜的是各国的史书,烧了个精光。从而大大增加了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的难度,司马迁身为太史令,可以读到国家典藏的“史记石室金匮之书”,还是为六国史书的不传而痛心不已。《史记六国年表序》:“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秦始皇焚各国史书也使得西晋挖出的魏国史书《竹书纪年》身价倍增。其实秦始皇焚敌国的史书这一举动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国家史志尽记些个颁历告朔、战争祭祀的大事,事关王统,任何一个王朝毫不含糊也都这么干。《诗》、《书》、百家语非博士官所职皆烧之,“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诗》、《书》是儒家之经典,百家语是战国时诸子百家之学说。秦始皇实行如此严厉之措施,将法家以外诸子百家统统禁锢,实在是种对学术进步、文化繁荣的反动,把战国时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文化学术的大好局面破坏殆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非常有利于各类学说的发展,是我国古代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可惜的是从此几千年,直到现在也再也没有如此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了。因此此后的中国学术研究都只是在先贤的基础上发展巩固,很少出现什么新的学术思想。
更多文章
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底烧了多少书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此次焚书的数目并无人知晓,但关于书目的大致范围确定是:第一、史书除了《秦记》以外的所有相关的六国史全部烧掉。第二、《诗》、《书》、百家语除了博士官收藏的以外,有关其他人写的藏书都要集中到郡部那里,由郡守等人相互监督烧掉;第三、有《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
秦王灭六国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
秦王灭哪个有国最有意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政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6223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楚国(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的作战。二十一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这年,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二十二年(前225年),
秦灭六国都打了哪些著名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秦灭六国之战-历史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始皇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齐向为东方之强国。但到秦始皇初年,齐政权传
秦灭六国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们中国的社会形势就是合久必分,分久比合,而在当时战国时期,只有秦国任用有用之人才,进行一系列变法改革,从而达到经济军事颠峰.其他六国要么歌舞升平、庸庸而过,从此衰弱下去.也因赢政个人因素,最终秦灭六国.6国实力:楚、齐、魏、赵、燕、韩1.楚国,秦在灭天下六国中,打的最辛苦,最艰难的一仗就是灭楚之
秦灭六国的简介概述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前234年,秦王嬴政担心秦灭韩时,赵国仍有助韩的可能,再度攻打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斩首10万,大败赵军,并杀死赵将扈辄。赵国经过秦国数年的攻击,再无组织进攻能力了,仅能退守邯郸自保,秦军才转向攻打韩国。
求秦始皇灭六国的事?其中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公元前231年,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早在
六国不合作被秦朝灭亡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贾谊《过秦论》中提到:(六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说的是,公元前242年,各诸侯国担忧秦国吞并中原的势头不能遏制,于是互相订立盟约,联合起来讨伐秦国,并让楚考烈王担任六国盟约的首脑,
秦始皇和阿房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并没有阿房女这个人,是人们根据阿房宫虚构出来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阿房原来只是秦朝一座宫殿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宫殿建成之后“更择名命名之”。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时。此宫仍然没有竣工。后来,秦末起义军项羽率部进入咸阳,项羽的部下“
《秦始皇与阿房女》到底精不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善我也是没有的,我认为大善若不能普泽大地,便是不公,所以我甘于仅有小善来待我身边的人们。总之崇拜赵雅芝那样的女性,做却只能做我自己。2006年12月28日总算今天网络给面子,让我较顺利的回顾完《秦始皇与阿房女》的大结局。唉,世事就是这样,即便是伟大的秦始皇也不能江山与知己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