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造长城的过程

秦始皇造长城的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01 更新时间:2024/1/20 23:26:15

我国的长城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修筑的,有学者考证,楚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修长城的国家,大约修于公元前688年,其后数百年间,各国也纷纷根据各自的需要修筑长城,“梁惠成王二十年(公元前475年),齐筑防以为长城。”“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因为后来的万里长城是以秦,赵,燕三国的拒胡长城为基础的。赵国修筑长城“(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前面大致铺垫了一下,现在进入正题,也是我们争论的焦点的“万里长城”的修筑。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动作,除去收兵器啦,把国内的长城给拆啦之类,比较大的动作主要有三个,“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阿房、骊山七十余万,”首先要着重指出的是人数,四十余万,五十余万,七十余万,这在当时都是天文数字,要知道,著名的长平之战损失了四十五万士兵后,原本国力强盛如日中天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而著名的秦灭楚之战,秦王把家底全部掏出来了,也不过拼凑了六十万人。而且有资料认为,修长城的这四十万还只是士兵的数目,尚未包括那些被迫筑城的百姓,如果是这样,可以说,秦始皇调动了当时全国大部分的壮劳力。这三个行动可以分为两类,修阿房是秦始皇为了满足个人享受,而向北和向南用兵,则是为了地盘疆界。其中又以修筑长城最为艰苦,也最为人们所诟病,在那个交通和生产都极为落后的年代,在远离城镇的荒山野岭上修筑长城其艰苦是超乎想象的。是的,如果当时生产力十分先进,以少数人劳作就能满足大部分人的供给,秦始皇把全国大部分人拉去当苦力也没问题,但是当时情况如何呢?“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于糟嗳,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在这样的生产力条件下,出动那么多人力去修长城,结果就是“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于是百姓力屈,欲为乱者十室而五。”这就是为什么后世很多诗词都对这些被迫筑城的士兵充满了同情,如:《古筑城曲》(陆游)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饮马长城窟行》(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等等等等。限于篇幅我就不多说了。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让无数的人埋骨荒野,我想这种行为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暴虐”!那么,耗费了如此巨大的民力,让那么多的士兵埋骨荒野变做冤魂的这些行动是否值得呢?首先,在“阿房、骊山”的那七十余万人拼死拼活,纯是为了秦始皇个人享受,想来不会有人认为这行动是正确的(秦始皇本人除外),其次,“戍五岭”的那五十余万人,史记中记载是:“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看起来情况比修长城好些,但是从尉佗拒不执行命令就可以知道,至少其认为这个举动是不值的。最后,就是我们争论的焦点,秦始皇这时候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到底值不值?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当时国内的情况,当时秦刚统一六国,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尤其是后来秦国国力逐渐走强,开始兼并诸国的时候,秦为了迅速削弱各国国力,对降卒基本采取了屠杀政策,长平之战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还只是人力资源的消耗,其他资源的消耗就更严重,因为这个缘故,秦虽然统一六国,但是国力上却远达不到原来六国之和。这个时候秦的当务之急并非继续扩大领地,而应该是恢复业已凋零的国力。其实这个想想我们国家刚刚解放的时候就可以理解了。下面就是必要性问题了,如果此时匈奴真的非常强大,以至于威胁到了秦王朝的生存,那么秦始皇派兵反击并筑长城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此时匈奴的情况如何?“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现在匈奴的单于是头曼,此时匈奴的两个邻居倒是正强,此时匈奴力量最多与东胡和月氏不相上下甚至还要略弱,直到头曼的儿子冒顿破灭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之后,匈奴的力量才开始对中原政权构成真正的威胁,而此时秦朝早已灭亡了。。。从军事角度来看,蒙恬北击匈奴,这确切的说也是一次主动出击而非反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翟,筑长城”,“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可见在当时国内民不聊生,急需休养生息的时候,秦始皇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势去攻打对自己尚远构不成威胁的匈奴,并耗费无限民力修了上万里的长城,其最根本原因只有一个“贪”!对此,汉朝有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很恰当。下面就是秦长城发挥的作用问题,如果长城对秦朝的存亡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话,那么这对那无数埋骨荒野的士兵也算有了一个交代,至少,他们的辛苦和努力没有完全白费,然而,秦长城发挥了作用吗?“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冒顿(侵燕代)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蒙恬死后,匈奴就开始逐渐的南侵,而匈奴在冒顿统治下强盛之后,就不但跨过了原来的地盘,甚至还进一步侵入了燕、代。秦朝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长城,在蒙恬死后,没有在对匈奴的战斗中发挥任何作用就被匈奴轻松跨过。。。最后,我想这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并没有什么可让人自豪的,它能够体现的不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而是秦始皇的暴虐,它能够体现的不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而是秦始皇的贪婪,因为在那城墙下面,是无数士兵百姓哭泣的冤魂!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于秦始皇修建长城的资料 快!!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其中有的修在内地,而主要是修在北方与一些少数民族接壤的地段。如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

  • 万里长城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定城砖的传说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

  • 秦始皇的童年其实很悲惨的,他在童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时期,期同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秦在当时已经是颇有实力的国家,秦昭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听取了范唯“远交近攻”的战略,和赵国联合,对邻国韩国和魏国发起了进攻。而和起国联合的代价、就是要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异人)去赵国做人质,当然。作为皇子去当人质可见其在宫中的地位之卑微。秦始皇少年

  • 秦始皇的成才故事你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小时候,和母亲隐居在赵国邯郸城外的一个小村庄里。为了让孩子能多学点儿有用的本领和知识,嬴政的母亲为他请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老师。老师不但教他书中的知识,还教他做人和治国的道理,并经常带嬴政道社会上去增长见识。有一次,老师带着他来到了难民群居的贫民窟,好让他看到世界上悲惨的一面。看到这里大孩子背着小

  • 有没有谁知道秦始皇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一说赵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公元前23

  • 安期生的有关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安期生,原是一位药农。因他生长海边,终年跋山涉水采集草药,身体练得十分硬朗,到了老年,仍很健壮,时人皆称“千岁翁”。相传,秦始皇巡游全国,来到山东地界,听说世上竟有“千岁翁”,又听说海上多仙山,产长生不死之药,便派人把安期生请去,“赐以金玺”,命安期生下海采药供他服用。深知世上并无长生药的安期生“坚

  • 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生卒,主要事迹,六百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

  • 嬴政是那个国家的,及他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qínshǐhuáng]秦始皇(中国首位皇帝)编辑同义词嬴政(中国首位皇帝)一般指秦始皇(中国首位皇帝)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1-2],秦庄襄王之子。[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

  • 长城的传说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1.孟姜女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

  • 长城的历史,资料,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秦长城(秦始皇所筑长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