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齐王虚心纳谏,说:“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使“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家“战胜于朝廷”
去查一下论点论句大全的书吧!那有很多
古代帝王纳谏的事例
一次,唐太宗要修乾元殿,大臣张玄素极力反对,说唐太宗连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大怒,问:“吾比桀纣如何?”张玄素说:“陛下若修此殿,便与桀纣无异。”唐太宗听了,非常震惊,于是打消了修乾元殿的想法。
每个朝代创始的皇帝基本都能纳谏
古代哪个君王因为不听从大臣的进言而使自己的国家被灭亡的
夏桀杀关龙逢,在桀的身边,也有一些忠臣。当时最著名的忠臣叫“关龙逢”。他看见桀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终日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诸侯叛离,人民怨愤,一旦边境有外族入侵,国家命运就危在旦夕,因而他手捧“皇图”,来到倾宫求见桀。皇图是古代王朝绘制的宣扬帝王祖先功绩的大幅图画,它的作用是留给后代帝王们看,使他们弘扬祖先的功德,效法祖先们治理国家的业绩,把王朝一代代继续下去。关龙逢捧去的皇图绘有大禹治水、涂山诸侯大会等宏伟的图景和壮阔的场面。他的目的是要桀效法先王,像夏王朝的始祖大禹那样节俭爱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诸侯和人民的拥戴,使国家长治久安。关龙逢一边手捧皇图给桀看,进行规劝和诱导;一边严肃地进谏道:“古代的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家安定而身自长寿。现在你作为君主,用财大肆挥霍,好像有无穷无尽的来源;杀人惟恐不多,好像割草一样。长此下去,如果不改,天灾一定会降临,而诛杀一定会轮到君的头上。我的君王,你一定要改变啊!”说罢,立在倾宫中不出去,希望夏桀醒悟。桀见他话中有不祥之意,并且态度激昂,行动傲慢,不禁大怒,便令边上的卫士把关龙逢拉出去斩了,把皇图也一起焚毁。关龙逢被桀处以极刑,先斩其四肢,然后再杀头,让其慢慢死去,惨状目不忍睹。在朝的大臣们听说关龙逢忠言谏桀,得到如此的下场,不禁心寒胆栗,纷纷有离夏朝远去之意。而桀对逆耳忠言更加反感,态度更加骄横暴虐。这样一来,桀边上的忠臣越来越少,佞臣越来越多,离大难临头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最后夏就此灭亡;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吴国被越所灭;伍子胥是楚国人,因牵涉宫廷斗争受到迫害,父兄被楚王杀害,惨遭灭族。伍子胥忍辱负重,一心想复仇,辗转逃亡至吴国,在集市上吹奏乐器,以抒发自己的志向,寻找可以合作灭楚的君主。经过观察他发现吴国的公子光有大志,之后就辅佐公子光,发动政变,杀掉当时的吴王僚,公子光正式登基成为吴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吴王阖闾。之后伍子胥和兵圣孙武,一起发动战争,攻城略地,最后五战五捷,攻入楚国都城,灭掉楚国,并将楚王尸体挖出来鞭尸数百,报父兄之仇。此后吴国成为中原霸主,吴王僚后来在讨伐越国战争中死去,夫差继位,灭掉了越国,但没有杀掉越王勾践,因又与吴国馋臣宰有矛盾,后来伍子胥几次劝谏吴王夫差,夫差听了宰的谗言,终于赐死夫伍子胥,伍子胥知道越国不久将灭掉吴国,要求自己死后将头悬在城门口,要睁大眼睛看着越国攻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