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长立幼之说也是个别特殊情况,一般来说还是嫡长子为储君,嫡子先与庶子,无子嗣以兄终弟及来继承大统。
通常存在的废长立幼主要是因为现君王的个人喜好,以及立贤不立长的“圣人之君”为之。
因废长立幼容易引发皇室兄弟相残,因此诸多君王也不敢如此,古代长兄如父,立长是封建社会长期文化积淀下来的潜规则,你让我大哥当皇帝可以,要不让大哥当,我们这些兄弟都能当。但这也不完全如此,比如李世民就不服李建成。
而又由于一些皇帝不想传位给老大,又一直拖着不立储君,也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刘邦一直喜欢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迟迟不愿意立刘盈为储君,吕后当然怀恨,以至于后来戚夫人的人彘惨剧。
还有坚持立长雷打不动的,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就是喜欢朱标,残废都不是事儿,死了也不是事儿,长孙朱允文接着干,没权威不怕,杀个蓝玉立个威。以至于朱棣对这个大侄子下手。
而兄终弟及的挺多,可能是封建社会近亲结婚导致了后代断层,比如孙权接替孙策(但此时孙策是有儿子的);赵匡胤和赵光义、朱厚和朱厚照;更奇葩的是朱祁镇,朱祁钰,因为前者被蒙古人抓了,回来发现弟弟已经称帝了,自己这个哥哥成了太上皇,那不行啊,又想方设法的抢回来了,自己又当了一回皇帝。
古代的皇位传承大体上还是有规律的,只不过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和皇帝的喜好会发生一些变动而已。配的几个图你能猜出来是哪几个皇帝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