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存在时间长达200多年 东汉为何会出现"儿皇帝"登基的现象

东汉存在时间长达200多年 东汉为何会出现"儿皇帝"登基的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88 更新时间:2023/12/18 22:26:41

200多年的东汉,为什么尽是小皇帝当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其最后一位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禹被儿子继位为“夏后”,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这里所谓的“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的一种理念。即所谓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了夏朝时期,中国帝王便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了君王一家的私人财产了。

再到嬴政一统中原,开创集权帝制以后,“家天下”的继承制度在中原王朝已经根深蒂固了,可以说是贯穿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史。几乎每个朝代,都出现过数量不等的“儿皇帝”,也就是未满弱冠之年便登基的幼帝,这种情况在东汉时期最常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儿皇帝”登基的现象呢?究其本质,在于皇位继承制的局限性。

公元221年,一统天下的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德超过此前的所有帝王,包括远古时期功德无量的“三皇五帝”,于是便取“三皇”中的“皇”,“五帝”中的“帝”,自称为“皇帝”。这一传统被延续下去,自嬴政之后的所有统治者,除少量政权如太平天国等,几乎每个封建统治者都以“皇帝”自居。

除此之外,嬴政还确立了一套围绕帝制而产生的一整套集权制度,其中“家天下”的继承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让江山不断在本家子孙中传续,“奉宗庙之重,终无穷之祚”,把社稷传承给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虽说嬴政的如意算盘没有打成,大秦王朝二世而亡,但由他所开创的这套继承制却保留下来。到了汉朝时期,这套继承制已经相对完善。

显然,这种继承制度局限性非常大,继承者的人选集中在皇帝的子孙中,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一旦皇帝英年早逝,幼帝登基的可能性非常高。东汉除光武帝、明帝、献帝之外,其他皇帝均未活过三十六岁,其中除了安帝、质帝、桓帝是以宗族身份登基以外,其他皇帝均遵循了“父传子”的原则。

皇帝虽然后妃众多,但由于他们结婚时身体发育不完善,纵欲过度,无疑会影响自身及后代的身体健康。东汉时期皇子的死亡率非常高,后宫争宠、废立加上落后的医疗条件,都是导致皇子早夭的重要原因。能活到成年的皇子极少,所以皇储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东汉时期的皇帝平均寿命较低,所以他们留下的皇子年龄不大。

因为继承制度的限制,哪怕皇子年龄很小,也必须将其立为储君。幼帝登基后,又会重新陷入恶性循环中。

除了上述原因外,后宫干政也是导致东汉多幼帝的原因之一。

东汉时期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的平均寿命不长,但皇后及太后却都很长命,“主少母壮”的例子不胜枚举。汉朝时期有这样的规定,只要是有嫡正地位的正宫皇后,在皇帝年幼、昏庸或皇嗣中断的情况下,都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临朝称制。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可以获得与皇帝对等的权力。

在这种背景下,难免会出现“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的太后,她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经常做出“废长立幼”的勾当,将权势牢牢地握在手里。例如,元和帝的皇后邓氏,就曾打着长子刘胜体衰的幌子,立还在襁褓中的幼子刘隆为帝。邓太后把持朝政长达十六年,先后立过两名幼帝。

从这些后宫干政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东汉时期的后宫制度是非常不完善的,这也对后来的朝代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后宫干政,还会带来外戚专权的连锁反应。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靠的是豪强地主的支持。刘秀不同于其他的开国之君,他并没有“兔死狗烹”,除掉一众开国元勋,反而对这些功臣礼遇有加。在东汉时期,“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公卿与豪族有与皇族结亲的资格。这些贵族本来就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当他们的家族中出现嫔妃甚至皇后、太后时,难免会利用这种裙带关系获取更多的利润。

除此之外,临朝称制的太后们,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通常会召本家外戚入朝参与大政。显然,倘若皇帝年长,肯定不会纵容后宫、外戚乱政。太后及外戚为了长期掌权的需要,有必要立一个便于控制的“儿皇帝”。外戚的倒行逆施,极易引发幼帝的反抗情绪,一旦幼帝成年,他往往会借助宦官势力铲除外戚。最终,皇帝、太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了一系列的恶劣结果。

东汉王朝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帝登基的现象是发展时期必经的阵痛。不过,历代封建王朝终其一生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最终伴随着集权专制退出历史舞台而消亡。

参考资料:

【《汉书》、《资治通鉴》】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陈宫智谋怎么样?在三国排第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云人物

    标题:陈宫智谋在三国排第几?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其中陈宫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谋士,他的智谋备受赞誉。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故事。一、陈宫的生平陈宫出生于东汉末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曾经担任过曹操的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曹操在乱世中立足。后来,他又为吕布效力,

  • 东果格格是谁?是努尔哈赤为了纪念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标题:东果格格:纪念努尔哈赤的忠诚之女首段: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努尔哈赤。他建立了后金政权,统一了满洲地区,为后来清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在这位伟大领袖的身边,有一位忠诚的女儿,她就是东果格格。今天,我们来讲述这位传奇女子的故事。正文:东果格格是努尔哈赤的长女,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

  • 刘肥一共有几个儿子?为什么都是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标题:《刘肥的九个儿子:为什么都是王?》一、引言刘肥,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皇帝,他的九个儿子为什么都是王呢?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通过查阅真实资料,探讨刘肥的九个儿子为什么都是王的原因。二、刘肥的生平简介刘肥(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54年),字彪,汉武帝的孙子,汉景帝的儿子。他是西汉时期的

  • 沈万三是如何经商的?有什么赚钱口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云人物

    标题:沈万三赚钱口诀——历史资料分析沈万三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商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平经历和成就备受人们的关注。那么,他是如何赚钱的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沈万三赚钱的口诀。首先,关于沈万三赚钱口诀的说法,历史资料中有一些记载。据史书记载,沈万三之所以能够赚到大量的财富,主要是因为

  • 胡昭:汉末三国时期又一位"孔明",曾救过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说到“孔明”,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但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还有一位孔明,他就是隐士胡昭。胡昭,字孔明,与诸葛亮相比,行事更为低调,虽然曾受邀出山,但拒绝入仕,始终过着隐居乡野、潜心书法的日子。史书上关羽胡昭的记载很少,但从零星的记载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谋略不输诸葛亮。胡昭是颍川人,颍川郡在

  • 刘启是怎么成为皇帝的?在位多长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刘启,即汉武帝的儿子,出生于公元前156年,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为公元前141年至前87年,共计36年。他是汉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在位时间相对较长,但是否是一个成功的统治者,仍然存在争议。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刘启在位多长时间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

  • 毕士安和寇准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贡献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而毕士安和寇准则是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他们的生平和成就。一、毕士安的故事毕士安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祖先是宋朝的名臣。据史书记载,毕士安自幼聪明好学,后来成为了一名官员。他在官场上表现出色,

  • 刘彧是什么人?t他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刘彧,即南北朝时期的南齐皇帝,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和评价存在一定的争议。那么,刘彧是明君还是昏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刘彧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刘彧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政策和改革,例如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均田制等。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对于当时的南齐社会产生了

  • 司马昭被儿子毒死,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司马昭被儿子毒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司马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在曹魏末期崛起,成为魏国的权臣。然而,他最终却被自己的儿子所害。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司马昭被儿子毒死的原因和经过。一、历史背景司马昭在曹魏末期崛起,成为魏国的权臣。在他的统治下,曹魏逐渐衰落,最终

  • 吕不韦是好人坏人?应该怎么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吕不韦,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他曾经为楚怀王效力,后来被秦昭襄王所重用。吕不韦在秦国期间曾经担任过宰相一职,对秦国的政治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好人,也有人认为他是坏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吕不韦”的身份和历史背景。据史书记载,吕不韦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