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郑袖与魏美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郑袖与魏美人之间有何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06 更新时间:2024/1/18 12:33:57

楚怀王,战国时期楚国第37位国君,秦末诸侯王之一。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关于楚王身上气味的问题,《韩非子》《战国策》里都有记载。说的是楚王非常宠爱他的妃子郑袖。这时候,魏国又送了一个美人给楚王。这个美人一到,郑袖就对这个魏美人表现出极为友善和亲爱的样子,衣服首饰都要亲自给她采买送去,魏美人使用的各种家具,郑袖也都是挑她最喜欢的来配置。很快,魏美人就和郑袖建立了情同姐妹的关系。

楚王见到这种情形,非常高兴,感叹说,女人靠的是美色来获取男人的欢心,因此,嫉妒对于她们来说,是天性。郑袖明知道我喜欢魏美人,她不嫉妒,竟然比我还喜欢,这简直就是孝子侍奉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表现啊。

郑袖在取得了楚王和魏美人的双重信任以后,就开始实施她的计划了。她对魏美人说,大王很爱你,但是不喜欢你的鼻子。你见到大王时,把你的鼻子掩住,大王就不会讨厌你了。

魏美人因为很信任郑袖,于是就照她说的做了。楚王看见了,觉得很奇怪,同时,也因为他很信任郑袖,于是就去问郑袖,这是怎么回事。郑袖先说自己不知道。在楚王的一再逼问之下,郑袖又说自己不敢说。楚王更加怀疑,说,你尽管说,我恕你无罪。于是郑袖才说,这是因为魏美人说你身上有气味。

郑袖把这个铺垫工作做好后,又对楚王身边的侍卫说,一会儿大王下达什么命令,你必须马上执行。

接着,楚王又去见魏美人,而魏美人又像之前一样,把鼻子掩住。楚王勃然大怒,说:“劓之!”因为之前郑袖给侍卫交代过,让他立刻执行魏王的命令,因此,侍卫立刻就执行了“割鼻”之刑。

就这样,一个娇滴滴的美女,被蛇蝎心肠的郑袖给害了。

这个故事讲完以后,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楚王身上究竟有没有气味?郑袖排不排斥这种气味?

我认为,楚王其实并没有什么浓重的气味。既然楚王身边没有什么浓重的气味,因此,肯定不存在郑袖排斥楚王身上气味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楚王身上的气味很浓重,那么,当郑袖给魏美人建议,让她掩鼻的时候,魏美人就算再笨,也会表示怀疑。因为当一个人闻到别人身上有浓重气味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做出掩鼻的动作。当魏美人做掩鼻动作的时候,难道她一点也没有怀疑这样做,楚王会有别的想法吗?

这一点,其实我们是有经验的。比如很多人在一起,某个人突然放了一个很臭的哑屁。因为不知道是谁放的,大家担心别人认为这个臭屁是自己放的。为了让别人不怀疑,常常都会拿手掩住鼻子。但假如这个屁不是一个哑屁,而是放出了声响的,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听见了,知道是谁放的时候,不管这个屁臭不臭,肯定都不会有人掩住鼻子了。因为掩住鼻子的话,那是显得很没礼貌的行为。

魏美人就算非常相信郑袖,一点儿也不怀疑,她也会想到,这个动作会产生别的歧义,是很不礼貌的表现。除非楚王身上并没有什么气味,那么魏美人就不会想其它,只会想到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楚王面前了。

事实上,《韩非子》和《战国策》里讲的这个故事,还包含着别的意思。

我们知道,从西周初年开始,由于周天子歧视楚国国君,认为楚国国君是蛮夷,在分封的时候,就只给他了一个很小的爵位。此后,楚国国君就一直表示不服,和周天子以及中原国家发生过多次摩擦。楚国国君熊渠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春秋开始的时候,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也是多次拿楚国来开刀,表示中原国家是尊崇礼法的,是讲究忠孝的,是高人一等的。而这一点,也是楚国一直在和中原国家死磕的原因之一。

魏美人是魏国人,魏国当然是中原国家。魏美人在楚王面前掩鼻,就算楚王身上没有气味,也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的表现。如果中原的国君歧视楚王也就罢了,连一个女人也要歧视,这一点,是楚王无论如何心理上接受不了的。因此,他才会用那样严厉残酷的手段来对待魏美人。

也就是说,《韩非子》《战国策》等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所要表达的其实是讽刺楚王(从楚王认为郑袖是一个忠孝的人来看,也就看出其中包含着多么大的讽刺意味)。

又或许,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史记》这样的正史上并没有记载。《韩非子》等书,只是为了讲故事来表达他们的微言大义罢了。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会给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廖永忠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廖永忠到底有多会打仗,以至于朱元璋赐给他“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请听我详细道来。廖永忠是明朝的开国名将,他与哥哥楚国公廖永安在年少的时候,都怀有大志,在巢湖这边屯扎有一支水军,用以抵抗盗贼的入侵

  •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

  •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对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战争上使用弓箭,不够光明正大,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因中箭而失去战力,甚至直接阵亡。例如江东猛虎孙坚,曾令董卓闻风丧胆,结果在讨伐黄祖时,于岘山

  •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

  • 唐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俭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晋阳起兵中立有大功,为唐朝的建立立下大功。但唐俭在出使东突厥时,差点被李靖与张公谨害死。那唐俭为何差点死在东突厥呢一,鼓动反隋唐俭为隋朝戎州刺

  •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对同治皇帝年少继位,登基之后没过几年便因病去世,驾崩时只有19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正是因为皇帝能够享有非常庞大的权利,所以很多人对于皇位都趋之若鹜。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绝大多数皇帝因为在位期间碌碌无

  • 《望江南·江南柳》讲的是什么故事?与欧阳修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夏,在汴京的官场和民间,都开始讨论一首词,词名为《望江南·江南柳》: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何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七年(1650年),清王朝中大权紧握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慎在打猎途中受伤,一个月后就因伤势过重而撒手人寰。这期间,顺治帝从多尔衮卧床养伤开始就不断派人前去问候,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更是极为哀悼。为了表示

  • 陈叔宝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陈后主陈叔宝,南朝陈末代皇帝,582年~589年在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南朝陈氏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后主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陈叔宝是宣帝陈顼的嫡长子,母亲是柳敬言。光大二年(公元568年),陈叔宝的父亲陈顼废掉侄子陈伯宗的皇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第二年,即正

  • 安禄山一人之力就毁掉了半个盛唐 安禄山晚年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对唐朝的风云将领安禄山,为何晚年死在了自己儿子手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唐朝的风云将领,安禄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出身西域的安禄山长得人高马大,很能打仗,且一人精通六国语言,不要说放在那个时候,就算是放在今天那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才。让人唏嘘的是,这样一个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