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732 更新时间:2023/12/8 9:00:21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而且已经辞职退休回家了。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自然不会影响到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除掉他。

其二,李善长退休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栽花养草,不问世事,也不再关心朝廷中的事情。所以,既没有出格的言论,也没有出格的行为。

其三,朱元璋当时其实找不到杀李善长的理由,他是采用胡惟庸党追问的形式,拿下李善长的。要知道,胡惟庸早在十年前就被处决了。十年后,又再一次追问,包括李善长在内,接连诛杀了三万人,由此可见。朱元璋是有意要将这件事扩大化,有意要杀李善长的。

其四,朱元璋是利用“天变”杀掉李善长的。

胡惟庸在十年前就被处死了,却在这时候翻出来追问。追问到的李善长的问题,其实就是两点:一是胡惟庸想造反,联系李善长。李善长不答应,不过也没有向朱元璋汇报。二是蓝玉在征讨蒙古的时候,抓住了一个叫做“封绩”的奸细。据说这个奸细是胡惟庸和蒙古人联系的一个使者。蓝玉把这个奸细交给李善长,但李善长并没有上报朱元璋,也没处置他,而是把他给放了。

这两个问题,是不是真实的,其实是有疑惑的。而且,就算这两个问题,李善长都存在,实际上也不足以成为杀他的理由。为什么这么说呢?

胡惟庸联系李善长造反,不管李善长有没有向朱元璋报告,总之,他自己没有任何造反的举动。没有造反的举动,怎么就一定要杀头呢?朱元璋说李善长不上报,不过在李善长看来,胡惟庸其实并不是想造反,只是心中有抱怨罢了。李善长劝谏胡惟庸,缓解他心中的情绪,而不是急急忙忙就上报给朱元璋。作为一个宰相,他实际上做得是很好的。能够化解矛盾,为何要扩大化呢?扩大化而被朱元璋杀掉,这是处理矛盾的好办法么?所以,实际上李善长做的并没有错。

至于蓝玉抓到的那个奸细封绩,我认为从后面封绩的供词来看,其实是存在很多漏洞的。因为封绩说胡惟庸与蒙古人联系,并对蒙古君主称臣,表示希望蒙古人能援手,让他里应外合搞掉朱元璋。这个说法非常可笑。一者,就算胡惟庸想搞掉朱元璋,也用不着联系蒙古人啊。一场宫廷政变,联系御林军是不是更恰当一点呢?又不是发动战争,联系蒙古人有什么用?二者,就算胡惟庸要联系蒙古人,他也用不着向蒙古人称臣啊。大不了说一句“平分江山”这样的话。称臣,明显就是假话,蒙古人能相信么?三者,这样机密的事情,胡惟庸竟然告诉远在漠北行踪不定的蒙古人,难道他不怕泄密吗?

总之,稍微有一点头脑,就知道这个封绩是胡说八道。既然是胡说八道,李善长有必要报告给朱元璋吗?

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李善长没报告朱元璋,其实他也没给胡惟庸说。否则的话,胡惟庸怕事情暴露,肯定就把这个封绩给杀掉了,还能留到十年之后吗?

正因为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理由站不住脚,因此,朱元璋才找了一个特殊的理由。当时管天相的官员说,天相有变,要降灾难下凡。

古代所谓天降灾难下凡,本来是应该皇帝受惩罚的。但是皇帝怎么可能受惩罚呢,因此,只能是最重要的大臣受惩罚。李善长既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大臣,当然应该是他受惩罚了。所以,朱元璋便以这个理由,杀掉了李善长,还杀了李善长一家老小七十多口人。

总之,朱元璋是怎么着都要杀李善长的。那么,他为何要把“无公害人物”李善长处死呢?

从朱元璋处死李善长的那两个理由,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杀李善长的时候,其实极力想表达一种观点,就是李善长的错,就是不对自己忠心耿耿,不是任何事情都无保留地向自己汇报。而且,朱元璋把这件事情放大,也想以此表明,凡是不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向自己表达忠心的,他都会受到自己严厉的打击。李善长的其它问题越小,更能够凸显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更能因此引起天下人的注意。

或许,这就是朱元璋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吧。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不包括南明),共有16位皇帝君临天下。其中,明朝中期的明英宗朱祁镇堪称是除明太祖朱元璋以外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当时瓦刺入侵,他御驾亲征兵败被俘,在杀人如麻的瓦刺军营中做

  • 贾诩为什么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 贾诩这是出馊主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这是馊主意吗?曹操听后会统一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争霸时期以及隋唐起义时期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史上三个最为混乱的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三个时代也是古代史上最群英荟萃的时代。通过小说《三国演义》

  •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十七岁还能盛宠不衰的秘密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帝之间无真爱,那么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十七岁还能盛宠不衰的秘密是什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很多作品中,万贵妃被称为万贞儿,虽然这个名字并不见到《明史》。她出身很低,四岁入宫做了宫女。长大以后,她被被派遣至东宫去服侍当时还是皇子的朱见深,作为朱见

  • 秦始皇死后扶苏身边还有三十万请君 扶苏为什么就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扶苏乃秦始皇长子,他眼光独到,济世爱民,然而却与秦始皇的残忍暴虐,唯我独尊的政见相左,从而使父子俩格格不入,秦始皇便下放扶苏去支边,协助蒙恬大将军,修长城,保卫边疆,抵御强

  • 长坂坡之战,许褚面对张飞的叫阵是什么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三国中的长坂坡之战非常出名,当时,刘备败走,曹操率军在当阳的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先跑了,让张飞带二十骑断后,张飞横矛立马在当阳桥头叫阵,曹操手下诸将,无人敢出战。当时,曹操手下大将几乎都在,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都在,

  • 有哪些与吕夷简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北宋的社会

  • 赵云都没有斩杀过一流大将 赵云排名为何那么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为什么赵云没有斩首过一流大将,却有着“一吕二赵”的说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云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属于蜀汉的五虎将之一。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尤其是赵云的武力值,可以说是很强的。三国时期也有关于这些武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

  •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

  • 诸葛亮知道赵云死后是什么表现?为何要大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一生忠勇,深受刘备和诸葛亮的喜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领命去箕谷做疑兵,以偏师牵制魏军主力,虽然以弱敌强失利了,但是,没有丢失一件辎重,诸葛亮大为赞赏。赵云病死,诸葛

  • 丁谓:北宋初年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北宋初年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淳化三年,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淳化四年,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回朝后,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后任峡州路转运使,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