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53 更新时间:2023/12/20 20:17:58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安禄山和史思明各自死于自己儿子手中,原因并不复杂,但不得不说这是封建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两位悍将,由起兵到坐镇一方,撼动了大唐的江山,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内战,与其说是被唐廷剿灭,倒不如说是灭于“家贼”,无疑,这是十分讽刺的一段历史。

虽然安禄山和史思明死的原因各异,但二者有极其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是众叛亲离之后的悲哀,这些源于他们的暴戾、嗜血和丧失人性的统治。笔者试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前后都发生了什么

唐天宝年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内战。唐朝叛乱指挥官安禄山和史思明牵头,发动了一场为争夺统治权的反唐内战,这场战争就是有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带来巨大影响,大唐国力下降、人口锐减,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之治晚期,朝廷腐败,当权者不思进取,沉湎于享乐。唐玄宗整日淫乐,宠幸杨贵妃。后大权在握的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朝廷上下乌烟瘴气,老百姓被苛政压迫,深处水深火热之中。

安禄山拥兵自重,加上自己与杨国忠的不和,一时间内外矛盾激化,而唐玄宗对此也根本不管不问,最终点燃了安史之乱的罪恶之信。

安禄山之死:暴戾成性的嗜血统治,注定其失败而无悬念

安禄山患有眼疾,从起兵开始直至称帝,眼疾逐渐加深,直至完全失明。安禄山不但眼疾严重,而且还患有疽病,这些病痛使得安禄山的性格变得十分暴躁和怪癖,因而他时常会拿下人出气,非打即骂,异常折磨人。宦官李猪儿是安禄山的贴身宦官,经常侍奉安禄山穿衣解带,他被挨打的次数最多,怨气也最大。

公元757年,安禄山称帝后的第二年,由于身体病痛,他经常深居浅出,诸将领也很少再看到他,很多事情安禄山都交由谋主严庄转达代办,可就是这样的亲信,也免不了被安禄山抽打。后宫生活上,安禄山非常宠信段氏,两人生下一子名叫安庆恩,安禄山十分待见这个小儿子,大有将庆恩代庆绪(安禄山嫡次子,嫡长子被玄宗斩杀)的意思。

伺候这样的主子,安禄山身边的侍卫每时每刻都胆战心惊。而安庆绪也恐将来某一天太子之位被夺,终于,在严庄和李猪儿的怂恿之下,三人密谋,欲将安禄山处死。

安庆绪、严庄握着兵器在营帐外扈从,李猪儿借着服侍安禄山的机会,拿起大刀砍向了安禄山的腹部,安禄山挣扎着喊了一句:“是家贼!”就断气了。

第二天一早,严庄对部下宣告说: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太子处分。随即继承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开始发丧。

史思明之死:众叛亲离之后,落幕也变得凄凉、暗淡

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史之乱是内战,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叛国之人,他们的反叛是毫无历史先进性的,因为他们代表不了底层人民,反而给来百姓带来无尽的伤害,得不到人民拥护的政权,是注定要失败的。

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充当第一先锋。公元759年,史思明带领人马解救了被郭子仪围困在相州城的安庆绪。安庆绪了解史思明的为人,他担心史思明对自己不利,本想抗拒史思明,但其手下诸将领都劝说反抗不可取。安庆绪被逼无奈带了五百骑兵来到史思明军中,拜伏在史思明面前说:“我不能担当大任,丢失了长安和洛阳,还长期陷入重围,没想到您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前来救援我,我愿意听凭您的处置。”

史思明愤怒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丢失长安洛阳又算得了什么,可是你身为儿子,杀死自己的父亲谋取大位,这样的大逆不道,我必须为你父亲惩罚你这个逆贼。”就这样安庆绪连同当初起兵的其他谋士,都被史思明处以绞刑,对外,史思明堂而皇之地说,这是在为安禄山清理门户,教训这位忘恩负义的败儿。

公元761年春,史思明巡视长子史朝义所铸的城墙,当看到外墙还没有处理好时非常愤怒,骂完儿子后还不解气,临走时留了一句致命的狠话:“等我攻克陕州,斩却此贼。”史朝义心里清楚,父亲在指责自己无能。

史思明的残暴与安禄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史思明每攻破一城,便会大肆屠杀当地民众,但凡跟史思明不对眼的人,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对于这一切,史朝义也非常害怕,后来大将骆悦等将领以归顺唐廷来要挟史朝义,要他先下手为强,力劝史朝义诛杀史思明,史朝义点头允诺。入夜,骆悦等人提刀闯入,见人就砍杀,史思明见机不对,连忙翻墙而出,刚跑到马厩就被乱兵射中胳膊,后被幽禁在柳泉驿。

史朝义一行人伪造诏书,诛杀完史思明的亲信之后,这位曾经为老上级安胖子惩处“逆子”,动辄杀人的暴虐者,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儿子活活勒死了。杀人杀身,诛人诛心。史思明一个没有头脑、自以为是、心狠手辣的领袖,又怎能翻起大浪呢,不禁让人唏嘘。

结语:历史上的巧合犹如电视剧里的情节似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同乡,二者为反抗唐廷发动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扛起了先锋大旗,但由于各自的认识局限性,加上暴力乱怪的统治风格,没有把身边人放在眼里,自恃功高,最终都死于自己的儿子之手。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安史之乱深深地触动了大唐的根基,然而由于安禄山和史思明缺乏先进的统治思想,更不懂得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依靠群众,最终导致不得人心、内讧频繁,兵败亦犹如昙花一现,不可逆矣。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魏延能力不输于姜维 诸葛亮为何打压魏延偏爱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对为何诸葛亮偏爱姜维,打压魏延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肯定都被这样误导过,那就是诸葛亮留计斩魏延,然而这完全是罗贯中让诸葛亮背的锅,不过事实上,诸葛亮确实也不太喜欢魏延,罗贯中只是把这点艺术放大了而已,那么作为蜀汉后期最有能力的将领之

  • 张公谨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唐太宗为了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公谨是唐朝名将,在玄武门之变与平定东突厥时立了大功,深受李世民重用与信任,得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谨原本是王世充旧部,为何能获得李世民的大力信任一,投

  •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何容不下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自哥哥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之后,奋斗数年,与曹操刘备斗智斗法,虽然最后成功建立了吴国,但个中辛酸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由于早年间经历的苦难,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多疑多思,陆逊之死就跟他有很大的关系,

  • 曹洪是什么人?他最后差点死于曹丕之手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曹操有夏侯氏和曹氏两大宗亲势力,其中,曹氏宗亲的实力最为雄厚。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黄初元年(220年),曹丕成为皇帝不久,就把堂叔曹洪逮捕入狱,还判他死刑,以发泄自己的心头之恨。为何曹丕要杀死自己父亲曹操的兄弟兼救命恩人呢一,投奔曹操曹洪出身沛国曹氏,为曹操堂弟,早年担任蕲

  • 陈式最后的结局如何?诸葛亮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和陈式等四将取箕谷而进,诸葛亮派邓芝传令,让他们不可轻进,以防止魏军埋伏,但是,魏延和陈式不听诸葛亮的命令,陈式带领五千兵马出箕谷,结果,因为擅自进兵,导致中了埋伏,五千兵马只剩下四五百人。后来,诸葛亮怕陈式生变,还派邓芝

  •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升魏王,汉朝百官都改用魏国的官号而非汉朝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用得是汉朝官号。夏侯惇对此感到不安,于是向曹操提议让自己也改用魏国官号。曹操听了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委屈你做我的臣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夏

  • 曹干是什么人?他与曹丕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曹干,三国时期魏国宗室,魏武帝曹操第二十五子,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曹操死后,他5岁的幼子的确喊曹丕为爹《魏略》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文帝,指曹丕,曹丕的谥号是“文皇帝”。良。是指曹干。曹干经常喊曹丕阿翁,阿翁就是父亲的意思,即爹或者爸爸。曹操托孤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

  • 刘备在荆州时期实力最为鼎盛 和孙权开战又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对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要是和孙权发生全面战争,谁会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取得益州之后、湘水划界之前。如果曹操不插手的话,刘备与孙权全面开战,胜负难料,谁都没有取胜的把握。但这取决于孙权的战略决策,很可能孙权会主动放弃,刘备再

  • 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交手 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对夷陵之战蜀吴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先看看抵抗入侵的东吴阵容由江东四英杰中仅存的陆逊统兵十二虎臣仅剩的5人中徐胜潘章韩当三人参战还有少年名将朱然以及宗氏名将孙桓统兵文官诸葛瑾骆统步骘等而演义中带病上阵被沙摩柯杀死的甘宁则在此战之前便已去世因此

  • 有哪些与吕蒙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吕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祖籍在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