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16位皇帝,具体如下示:
1、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明朝开国皇帝,在位(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享年70岁
2、朱允年号建文(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1402年)在位,朱元璋之孙,朱允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3、明太宗,明成祖(朱厚改谥)朱棣年号永乐(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1402年-1424年在位,朱元璋四子,享年64岁
4、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1424年-1425年,享年47岁
5、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1398年-1435年1月31日),朱高炽长子,1425年-1435年在位,享年37岁
6、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和天顺(1427-1464),1435年-1449年和1457年-1464年在位,朱瞻基长子,享年37岁
7、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1428年—1457年3月23日),1449年-1457在位,年朱瞻基次子朱祁镇异母弟,享年30岁
8、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1464年-1487年在位,朱祁镇长子,享年40岁
9、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1487年-1505年在位,朱见深第三子,享年35岁
10、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1505年-1521年在位,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享年30岁
11、明世宗朱厚年号嘉靖(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1521年-1566年在位,明宪宗之孙明武宗的堂弟,享年60岁
12、明穆宗朱载年号隆庆(公元1537年-1572年),1566年-1572年在位,朱厚第三子,享年35岁
13、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572年-1620年在位,朱载第三子,享年57岁
14、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1620年在位(29天),朱翊钧长子,享年38岁
15、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1605年-1627年),1620年-1627年在位,朱常洛长子,享年22岁
16、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1627年-1644年在位,朱常洛第五子朱由校异母弟,享年33岁。
明朝时代有哪些名人?
张居正、李时珍、朱元璋、罗贯中、施耐庵。
一、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二、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
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三、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四、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五、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