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朝代,西周时期强势君主较多,东周时期强势的君主只有周恒王,其余的东周天子只能跟着霸主的步伐走。强势的君主有强势的资本,西周时期,王室土地多、人口多、财力雄厚,因此军队战斗力也强,强君利用军队可以尊王攘夷。东周时期,先是五霸崛起,后是七雄并立,天子的尊严只存在于历史,再强势出头,只能徒增笑料。
周武王是一位十分强势的君主,世人只知道他仁义,却不知牧野之战后周武王的残暴无度。《逸周书世俘》称: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被杀死的商人有十八万之多,被掳为奴隶的有三十三万,这么大的数量不都是军人,还有有大量的平民。周人还在商人的国土上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仅在武王名下就被猎杀了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周武王将商纣王的尸体和一部分不投降的商朝贵族制成人牲,用于祭祀鬼神和祖先,另外周武王下令将朝歌焚成一片废墟。
周昭王也是一位强势的国君,楚国不朝贡天子,周昭王三次伐楚,导致楚人伏尸盈野,流血漂橹。第三次伐楚,楚国设伏击败周军,天子六军尽没于战阵,周昭王亦死于汉江。周穆王同样强势,他曾三征西戎,一征昆仑,还平定了徐偃王之乱,威势赫赫,诸侯皆恐。周夷王也是一位强势的天子,齐国无限度扩张,影响了姬姓诸侯的安全,周夷王召见齐哀公,将其烹刑处死。周幽王同样强势,面对申侯和西戎的联军,他奋战而死,并没有投降敌人。
周室东迁后,周王室土地萎缩,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下降,诸侯开始坐大,郑国都敢公开抢王室的麦子。郑国的崛起王室不安,但是王室无力击败郑国,周平王只能选择妥协,郑周互派质子,以保持两国平衡。周恒王热血方刚,不满郑国的强横,起周室、陈国、蔡国、虢国、卫国五国军队伐郑,结果战败中箭,天子威严扫地。周恒王之后,周室再无强势君主,安天顺命作傀儡天子,直至灭亡。
除了开朝的周文王、周武王,周朝800多年的历史中再也没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上古时人们思想比较保守,有些事情想都想不起来,否则周朝早已被推翻。
当然,诸侯封得太多,大家相互制衡也是一个原因。
不过,强势或者说虚张声势的君主是有的,比如说西周第九代君主姬燮,即周夷王。
姬燮于公元前895年至前880年在位,这正是周朝走向衰弱的阶段,《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的记载是:“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意思是王室势微,有的异姓诸侯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
(周夷王画像)
作为天子,姬燮心里当然很着急,想要重振祖辈荣光,问题是他并没有那样的能力。在他执政生涯中,比较重大的就三件事。
一、礼下诸侯姬燮继位时,为了感激诸侯对自己的拥戴,竟然一改以往王者高高在上的姿态,走下堂来与诸侯们相见。
但有些时候,走下来容易,再走上去可就难了。
诸侯们大吃一惊,天子与诸侯之间,礼贤下士、平等交往可不是一种美德。在诸侯的固有观念里,天子就应该是端坐着受天下臣民朝拜的,当天子自己走下王位时,就没那么威严了,王权似乎也没有那么遥远和神秘。
接下来,姬燮又办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网络配图)
吕国和蜀国地处偏远,天子继位时没有及时赶到,献礼的使者此时才到了黄河,姬燮闻之大喜,亲自率领文武大臣到黄河边去迎接,并待两国来使如上宾。
看起来似乎很好客,可是,他是天子啊,这些人都是他的臣民,这么做不是自降身份吗?视两国使者如上宾,那不是把两国的地位提高到和周朝同等级甚至略高吗?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姬燮似乎不明白一个道理: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当他以天子的身份做出普通人才会做的事情时,诸侯们也不再把他当成天子了,心里都瞧不起他,认为他穿上龙袍也不像天子。
(电视剧中的诸侯们)
二、烹杀齐哀公对于诸侯们的轻视,姬燮是有感觉的,窝火不已。他这么亲近诸侯也是想让他们更为尊重、顺服自己,谁知适得其反。
行,你们不喜欢我的示好,那就办件大事震慑住你们吧。
还没等姬燮想出要办件什么大事,纪国的国君纪炀侯跑来对姬燮说:“亲,齐国国君天天在家讲你的坏话,不听你的命令,收拾他吧!”
纪炀侯陷害齐国君,是因为纪齐相邻,齐国越来越强大,他担心有一天会被齐国吞并。
姬燮不知内情,闻言眼前一亮。心想齐国是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国,现在又强盛,我要是把齐国君杀了,别的诸侯肯定会害怕我,再也不敢看不起我吧?行,收拾他。
(烹杀齐哀公)
转天,姬燮召集诸侯们到宫中议事。大家虽然不太看得起他,但此时还没有与之对抗的念头,拖拖拉拉的来了。
齐国离得最远,与京城有千里之距,那时又没高铁,倒霉的齐国君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还没来得及擦擦额头的汗水,就被姬燮派人投入锅中,烹杀。给出的理由是他迟到了。
因为齐国君死得莫名奇妙,太悲哀了,谥号为“哀”。
诸侯们都被姬燮这一番操作惊呆了。
姬燮洋洋得意,软的你们不吃,现在来硬的你们服了吧?并没有,效果又一次相反。
(电视剧中的周夷王)
如果说姬燮的礼遇换来诸侯们的轻视,那么烹杀齐哀公之后他换来的是无道暴君之名,诸侯基本都不敢再来朝拜了,怕被杀。
周天子控制天下的手段就是通过诸侯,当诸侯不来朝拜,掌控力也就在都城附近,天子之名形同虚设。
楚国国君更是嚣张,仿效周天子,将其三子分封为王。面对这种明晃晃的挑衅,姬燮怂了,啥都没说。诸侯们胆子更大了。
而纪国与齐国也成了“九世之仇”,齐国第九世国君齐襄公姜诸儿,出兵灭了纪国,终于为齐哀公报仇。
(网络配图)
三、攻打太原之戎姬燮并不是一直在诸侯间周旋,也办了点正事。
《竹书纪年》上记载:七年,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意思是周夷王七年,派遣虢国国君率领六军之师攻打不服王命、常来侵扰的太原之戎,一直打到俞泉,获得一千匹马。
大概可以改良一下中原的马种吧。
总之,周朝的衰弱不是一代两代造成的,纵出一两位中兴之主也于事无补。而像周夷王这样无智无勇的,就是在拆自家墙角。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