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
天复元年(901年),崔胤联合孙德昭打败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朱温入宫尽诛宦官。天元年(904年),朱温发兵攻陷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
天二年(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朱温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地区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天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禅位,唐朝灭亡,朱温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
唐朝四大元帅是谁?
李,李光弼,郭子仪,李靖。
李(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李早年跟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762年,率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763年,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军事家,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历史上,李光弼名气不如郭子仪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新唐书》评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李光弼传》),而《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李光弼也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757年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朝廷赖以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