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的王的顺序表?

秦朝的王的顺序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14 更新时间:2024/2/4 10:13:55

1、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又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

2、秦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7年),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3、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4、秦孝文王:嬴柱(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亦称安国君,是战国时秦国第35位国君,嬴姓赵氏,名柱,秦昭襄王次子,秦庄襄王之父。

5、秦庄襄王:嬴楚(前281年前247年),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6、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7、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8、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朝君主?

秦始皇嬴政,中国第一个皇帝,秦朝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继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二世胡亥,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二世祖,秦始皇第十八子,扶苏之弟。

秦王子婴,在位仅46天,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

秦朝皇帝列表!(要全部,含祖先世系)?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1、秦非子,前891年~前858年,在位34年;

2、秦侯,前857年-前848年,在位10年;

3、秦公伯,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

4、秦仲,前844年~前822年,在位23年;

5、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6、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7、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8、秦静公,又作公,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公,并改立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9、秦宪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

10、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11、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12、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13、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14、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15、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16、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17、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18、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19、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20、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

21、秦夷公,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22、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23、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24、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25、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26、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27、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28、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29、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30、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31、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32、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33、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34、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35、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36、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37、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38、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39、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40、嬴子婴?年~前206年,在位47天。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夏朝皇帝寿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夏朝经历了14代,17王,共471年的历史。其中17王分别是大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芬)芒(荒)泄(世)不降扃(局、禺)胤甲孔甲皋(昊、皋苟)发(发惠)履癸(桀)。其中在仲康和相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王位,实权掌握在了后羿和寒浞的手中,所以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为夏“有王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夏朝诸

  • 中国皇帝寿命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据传寿命最长的是南越武帝赵佗,享年百余岁,但可信度有很大问题;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梁武帝萧衍(86岁)、武则天武(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元世祖忽必烈(80岁)。70岁以上的有11个,60岁及以上的有30个。中国皇帝寿命列表顺序皇帝寿命生卒年1秦始皇嬴政50岁前259年-前210年2秦二世嬴

  • 战国时期秦皇帝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先是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赢驷秦武王,赢荡秦昭襄王,赢稷,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赢子楚秦始皇,嬴政。春秋时期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而逐渐强大,直到后来秦始皇大一统,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四分五裂的中国迎来民族的融合。秦始皇因为i统一中国而名气大噪,其实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他的先辈已经为他打下了很好

  • 中国历史第一位帝王是谁,什么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第一位帝王是秦始皇嬴政,朝代是秦朝。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

  • 秦朝历代国君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

  • 魏蜀吴分别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220年,蜀国221年,吴国229年。1、魏国魏国(220年5月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

  • 在汉武帝以前,汉朝共有几个皇帝?详细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太祖高皇帝(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少帝(为高后所废杀)淮阳王(为周勃所废杀)(以上两个废帝都不是刘氏的子孙)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满意请采纳西周12+秦3+西汉13+新王莽1+更始帝刘玄1+东汉献帝1-西晋愍帝司马邺1+前赵刘曜1+前秦6+后秦3+西魏3+北周5+隋

  • 清朝历代皇帝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G(雍正)、弘历(乾隆)、J琰(嘉庆)、F宁(道光)、奕}(咸丰)、载淳(同治)、载(光绪)、溥仪(宣统)。清朝历代皇帝庙号、姓名、年号:1、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天命2、太宗:爱新觉罗

  • 大家怎么看待明朝的皇帝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杀人狂魔朱元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从小家境贫寒,给地主家放牛长大。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朱重八的家人都死于瘟疫,他被迫当了和尚。后来抓住机会,推翻了当时残暴的元王朝,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朱重八当上皇帝之后,因为小时候太穷吃不起饭,所以把皇宫里的空地都种上了菜。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也为了给自己的后代扫清

  • 胤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清朝的好多皇帝都是庶出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执政13年,历来争议颇多。从历史角度来说,他是承前启后之君雍正即位时,大清王朝已经在康熙治下61年,早年的康熙励精图治,擒鳌拜稳定朝堂,收台湾、平定准葛尔奠定了稳定发展的大局,重视漕运、河工,着力于弥合满汉之间的矛盾,社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