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
10位历史人物的谥号以及谥号来源?
秦始皇~嬴政谥号,中国第一个皇帝。
汉高祖~刘邦谥号,汉王朝的建立者。
汉惠帝~刘盈的谥号,继位后一直由吕后掌权,傀儡。
汉武帝~刘彻谥号,武功绝伦,被驱逐匈奴,中国版图的定型着。
汉光武帝~刘秀的谥号,汉朝中兴的创立者。
宋仁宗~赵祯的谥号,赵祯以仁义治理天下。
宋高宗~赵构的谥号,南宋的建立者,延续了宋朝。
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大明王朝的建立者,驱逐元蛮,恢复中华。
明成祖~朱棣的谥号,举行兵变,成功夺取侄子的江山,并在事业上取得很好的成绩。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满清王朝的建立者,十三副铠甲起兵拥有天下。
谥号有哪些分类?
古代的三种谥号:褒善、贬恶、同情
谥号,指的是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
谥号的评定要根据谥法。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谥号是固定的、被赋予特定涵义的一些字,用来评判死者的美德、恶德等。这些用来谥号的字,大致可以分为褒善、贬恶、同情三类。
甲、褒善谥号
古代褒善谥号,大概有文、武、昭、元、平、桓、康、景惠、宣、成、明、献、穆,凡十四类。虽然古代帝王的褒善谥号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但还是能反映出古代帝王政迹的某些实际情况的。
如谥号“文”,有经天纬地的意思,西周奠基者周文王,就是谥“文”;谥号武”,有咸强睿德的意思,推翻商纣暴政、建立西周王朝的周武王,就是谥“武”;谥号“昭”,有圣闻周达的意思,战国时筑黄金台求贤的燕昭王,就是谥“昭”;谥号“元”,有行义悦民的意思,西汉柔仁好儒的汉元帝,就是谥“元”;谥号“平”,有布纲治纪的意思,东周第一位天子周平王,就是谥“平”;谥号“康”,有温柔好乐的意思,西周有唐尧虞舜之风的周康王,就是谥“康”;谥号“景”,有布义行刚的意思,史称“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就是谥“景”;谥号“惠”,有柔质慈民的意思,战国时卑礼招纳天下贤人的魏惠王,就是谥“惠”;谥号“宣”,有圣善闻周的意思,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宣王,就是谥“宣”;谥号“成”,有安民立政的意思,西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就是谥“成”;谥号“明”,有昭临四方的意思,三国时魏文帝之子魏明帝,就是谥“明”;谥号“献”,有聪明睿知的意思,春秋时晋国国君晋献公,就是谥“献”;谥号“穆”,有布德执义的意思,春秋时秦国国君秦穆公,就是谥“穆”。
乙、贬恶谥号
古代贬恶的谥号,大致有灵、厉、炀、幽四种。谥号“灵”,是乱而不损的意思,东周天子周灵王泄心就是谥灵”;谥号“厉”,是杀戮无辜的意思西周天子周厉王胡就是谥“厉”;谥号“炀”,是好内远礼的意思,隋炀帝杨就是谥“炀”;谥号“幽”,是壅遏不通的意思,西周天子姬官涅就是谥“幽”。
古代贬恶谥号还是比较符合古代帝王的生平事迹和道德修养的,当然也难免带有隐讳的说法。
丙、同情谥号
古代表示同情的谥号有哀、愍、怀、殇、悼等。谥号哀”,是恭仁短折的意思,东周天子周哀王去疾就是谥“哀”;谥号“愍”,是在国遭忧的意思,春秋鲁国国君鲁愍公启就是谥“愍”;谥号“怀”,是慈仁短折的意思,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怀王芈槐就是谥“怀”;谥号“殇”,是未家短折的意思,东汉和帝少子刘隆就是谥“殇”;谥号“悼”,是恐惧从处的意思,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悼王熊疑就是谥“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