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
2.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让,登基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司马炎为晋武帝。在公元265年290年间在位,其统治前期,提倡节俭,休养生息,平定秦州之乱,灭了吴国,开启了太康之治。后期骄奢淫逸,好大喜功,朝政腐败,西晋在他死后迅速衰落。
司马炎当了多少年皇帝?
司马炎在位二十五年(265年-290年在位)
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265-290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
初以父勋,封北平亭侯。
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为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
咸熙二年(265年),拜为相国,袭封晋王。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
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人口增殖,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咸宁五年(279年),命令杜预、王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峻阳陵。
东晋朝第五位皇帝?
司马聃,字彭子,是东晋的第五位皇帝,父亲为晋康帝司马岳,生母为康献皇后褚蒜子。
晋穆帝司马聃简介
司马聃出生于公元343年,逝世于公元361年,表字彭子,他的父亲是晋康帝,母亲为历史上著名的皇后褚蒜子。
公元344年9月24,司马聃被晋康帝司马岳册立为太子。2天后,晋康帝病逝,随后司马聃以两岁幼龄在褚皇后和朝臣的扶持下登基为帝,年号永和,褚蒜子被尊奉为太后并且临朝辅政辅佐幼帝。
同年11月初9,外戚辅臣庾冰病逝,朝政大权由褚太后和大臣何充共决。此后,又先后由蔡谟和司马昱共同辅佐朝政。晋穆帝司马聃统治期间,先后几次挥兵北伐,褚裒、殷浩二人均都失败,唯有桓温北伐先败前秦,后夺洛阳,最后虽然也是撤退而回,但是东晋的版图却是有所扩张。
公元361年,司马聃以19岁之龄病逝,死后谥号穆,入葬永平陵。
晋穆帝北伐夺回洛阳
晋穆帝时期出现了一位权臣叫做桓温,公元345年,桓温在辅政大臣何充的举荐下取代了外戚庾氏接掌了由其长期控制的荆州。公元346年,桓温奏请东晋朝廷请求带兵征蜀之成汉。次年,桓温进兵四川连战连捷,一路攻营拔寨消灭了成汉政权。此后,桓温在殷浩多次北伐失利的情形下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
公元354年,桓温上书晋穆帝司马聃兴兵北伐,司马聃下诏令桓温北伐。2月,桓温统帅4万大军出兵关中前秦,历经血战,前秦大将郭敬被桓温俘虏,前秦王族苻生带领的大军也被桓温击败。桓温一路高歌猛进直至霸上,使得前秦退守长安不敢出战。最后因为缺少粮草桓温才不得不率兵撤回东晋。
公元356年,桓温奏请司马聃北伐收复故都洛阳,并迁都洛阳,不过没有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迁都之议不了了之,北伐却是最终得以实行。7月,桓温在司马聃下诏后出江陵率兵北上。桓温在伊水与羌族姚襄的军队鏖战,最终姚襄大败,桓温进占洛阳,收复了晋朝故都。
桓温于金墉城朝拜先帝陵墓后率师南返,桓温一走,北方中原等地又一次陷落,北伐战果消失大半。不过,东晋的疆土仍是向外扩张了许多,东晋王朝的声威为之一振。
司马聃年少登基,史称晋穆帝,由褚太后临朝辅政,又有朝中何充等大臣辅佐。由于何充的举荐使得桓温得以崭露头角,在司马聃统治时期渐渐成为权臣,司马聃先后准许桓温的北伐奏请,得以收复故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