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他是道光帝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最后一位皇帝是溥(pǔ)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
清朝历代皇帝与乌拉有什么直接联系?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冬月底,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率大军三万,借口乌拉部主布占泰以“炮箭射其女”,千里迢迢前来宣战,先后攻克了乌拉部所辖的鄂漠城、依罕山城、郭多城、逊扎泰城、金州城等五个城寨,从此截断了乌拉部的咽喉。同年底,屯兵于松花江北百家屯。1613年正月初七日,努尔哈赤主动引诱乌拉部兵三万相迎,先克富尔哈城(今乌拉街富尔),后陷乌拉都城,灭乌拉国。
顺治皇帝视乌拉地方为“本朝龙兴宝地”,一直列为封禁,由清廷内务府直隶管辖。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下令在原乌拉地方“噶珊”址所内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并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吉林地区设鸟枪、水师两营,使吉林成为扼守东北边陲的重要军事基地。是顺治皇帝开了建设和开发乌拉古城的先河。皇太极作为太宗皇帝,曾多次亲临乌拉地方围猎视察。
除本书前面介绍的康熙、雍正、乾隆与吉林的关系之外,嘉庆三年(1798年),皇帝下谕,打牲乌拉采捕东珠,于额征之外,多得30颗作为一分。每分奖赏总管马一匹,官甲缎一匹,翼领各马一匹,骁骑校每分各奖赏缎三匹,领催每分各奖赏毛青布六匹。牲丁人等于额征之外,多得东珠一颗,奖赏毛青布十匹,如十分以上又有多得者,总管加赏大缎三匹,翼领各加赏官甲缎三匹,骁骑校各加赏彭缎三匹,领催各加赏细布三匹。
道光皇帝在位期间,因乌拉地方多年的滥捕,东珠和鱼类资源遭到极大破坏,采珠和采鳇鱼实在难以为续。为此,道光七年(1827年),皇帝下谕,将打牲乌拉采珠停止三年:
“兹该将军等所进之珠,颗粒甚小,多不堪用,若历年如此采取,不惟多伤蛤蚌,且于该官兵交送,亦属过为费力,著再行停止二年。”
道光二十年(1840年),皇帝又下谕:“近年需用日增,壮丁采办不无竭蹶,兹据查明,该衙门所管捕鱼河泡内有淤塞之处,相度土脉,均堪耕种,自应酌量调剂。所有此项淤乾地亩,加著赏给该衙门捕鱼采果壮丁,开垦耕种。俾采办有资,仍著该侍郎派员妥为经理,务使实惠均。”
光绪年间,乌拉地区东珠资源已遭破坏,采捕的东珠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无光彩。为此,光绪皇帝大怒。光绪下谕,派了新的衙门总管。
慈禧与乌拉的关系最为紧密。她活着的时候,也许不易看清楚。在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陵寝地宫和慈禧墓
时,这种关系才更清楚地显现出来。
慈禧的棺底铺有1。2604万颗珍珠的褥子;身上覆盖的珍珠被有二至五分珍珠3700颗,此外慈禧的多层寿衣上都镶有大小珍珠,加之填补棺内空隙而倒入的珍珠,以及网珠被上的六颗二分珍珠,慈禧棺内的珍珠达2万余颗。
更让盗匪们称奇的是慈禧口内含有一颗大珍珠。孙殿英回忆说:“慈禧为什么死后20年尸体不变,因为她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颗珠子分开是两块,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
这些珍珠,绝大部分来自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