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先归纳出他的功(对国家、后人、百姓有利),再归纳出他的过,两者结合,看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比如秦始皇,他的功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长城和灵渠北击匈奴,统一和开发南疆……他的过有:焚书坑儒实施暴政功过相比,功大于过。所以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以历史为标准,即看这个人物是否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还应该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人物。切忌以现代人的观点来任意评判历史人物。如秦始皇的评价问题,我们应该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待秦始皇的施政作为,但是他的暴政我们也应该看到,但是总体上来说他是千古一帝,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二、如何正确的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研究?
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4.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
5.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6.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
下面我们以评价曹操为例加以说明:
一是要注意区分文学作品的曹操形象与历史中真实的曹操。文学作品中,由于受到“忠奸论”与“正统”(正名)思想影响,将曹操丑化,评为乱世奸雄。戏剧舞台上定位之为“白脸”。问题出在文学作品脱离了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更多地是以个人的感情作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违背了评价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二是要将曹操历史作为中的“为政”与“为文”加以区分。政治上,曹操挟豪强之威,挟天子以令,注意发展生产,唯才是举,掌握军事计谋,运筹帷幄。文学上开创建安文学新气象,作品流传千古,如《短歌行》等,意蕴深远。
三是是将“正统”思想与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或主观进步性加以区分。东汉没落瓦解,非曹操之过,亦非曹操所能挽救,罪不在操,但曹操发动战争兼并战争,当然给人民带来困苦,此为过。“正统”思想不可以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只有认清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才能正确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四是注意曹操为统一天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赤壁之战。此乃条件不成熟之举。要求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但违背历史客观,一意孤行,未能实现,此为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
首先总答,摆明他的地位,然后说他的功绩,最后说他的阴暗面,总之要客观
历史背景、事迹、正反面剖析影响、原因等总之要有理有据,调理清晰
相貌,性格
三、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方法
辩证的方法,有功有过,具体来说就是其主要的事迹以及对当时对后世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对历史进程等等
四、评价一个历史人物(100-200字)急!!!
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孔子孔子是一个学者,一个教师,一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正直社会活动家。承认这些并不会让孔子的思想趋于黯淡,反而找到了他的定位。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位真正的学者,教育家。他第一次系统的整理了周朝以来朝廷与民间的礼制文化精华的学者,是中国历史开拓性的人物。第一次把教师作为一个伟大的职业区分于“神职”或者“官职”,这一点西方的耶稣等人皆没有做到,因为他们不是学者,而是神职或者官职。他同时也是第一次把“正直”与“仁爱”这些文明社会构成的基础思想系统化的人。这种光辉已经成为烙在历史的印记,即使在世界范围也是耀眼的光辉!那些把孔子圣明化的人,要么被误解引导,要么不怀好意。比如明朝以后就典型的开始把尊孔成为专制工具,而非尊重他的学问与政见。礼制本基于“仁爱”却变成了专制的工具。重教育本是为传播继承并发扬文化,却变成了八股文的思想禁锢工具,取其形而去其核,挂其像而泯其意,可谓用心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