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
二、身在曹营心在汉历史人物
可以说关羽和徐庶
1.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2.东汉末年,曹操征召徐庶到许昌,由于其母在曹操手上而徐庶又是一个重孝之人不得不从,便离开刘备跟随曹操。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四、身在曹营心在汉到底是谁?
关羽徐庶是演义中杜撰的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之说
东汉末年,三日一小宴。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与刘备、战袍及宝马,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送他宅院、美女。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刘备被曹操打败,五日一大宴,不得已降了曹操,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