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78 更新时间:2024/1/20 7:03:48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为本位,即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文化的伦理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人阶级社会的。由家庭形成家族,由家族形成宗族,由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因此,整个社会血缘亲情意识是相当浓厚的。宗法制度土壤里孕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因而带上了浓厚的伦理文化色彩,比如孔孟儒学,其整个体系都是围绕着人伦道德而展开的。中国伦理政治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方面表现在重人伦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能培养人们的道德觉悟。加强道德修养,使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而消极面主要体现在:一是重人伦,轻自然,这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不大注重对客观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研究,自然科学始终处于落后发展状态;二是重礼治,轻法制,在这样的文化土壤里是根本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重群体,轻个体,个人在家庭、宗族和国家中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一言一行均得符合家族和国家意志,处处都得体现群体的绝对“义务”,否则便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虽然有封建性的糟粕,但也有大量的精华,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优秀遗产,使之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我认为用于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传统文化精华是: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2、先义后利的精神。3、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4、实事求是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但是在天地人之间,强调以人为本。特别是儒家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把人的本体价值突出出来。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离宗教的迷狂距离非常遥远。

儒家思想的精华就是这种积极向上、入世有为的精神。《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述而》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孟子·藤文公下》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至于古代士大夫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催人奋进、气势磅礴的精神写照。这些思想的光芒依然照耀着今天,引导着我们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往向前。

比如“仁、义、礼、智、信”。每一个字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经典哲学,今天我们重新提倡“五常”道德体系,并不是把封建的糟粕拿出来使用,而是从百宝箱中捧出我们珍藏已久的古籍

儒学对于个人来说,要顺应天理,自然是处理好两种关系,和客观世界的,和周围人的。儒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以下的品质:仁,义,礼,智,信,再加之行事中庸谦和,便可以顺应天道,圆融自在,同时,当一个人具备以上的品质之后,自然会升起对别人的慈悲,同情,(即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自然会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诸多做法,当一个人在进行这样的行为同时,亦即在修身,进一步,扩展行动范围,即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诸多入世之举。所以在我看来,这些行为,不过是我们要到达通达境界的必经之路,只有一个内心纯净,中正平和的人才可以顺应天道,圆融于世,而当我们真正明白这些时,往往已然没有那样纯净的内心了,此时需要一个双向的反馈作用,修心的同时也是在入世,入世的同时也是在修心。

所以,从此观之,儒学,绝不会抱残守缺一些故纸堆中的教条,所有这些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而经世致用的目的在于修心,修心的目的在于走向通达的天道境界。明白此理,即可以明白为什么,那些真正的儒生,往往是俊秀飘逸而超脱的,比如:颜回苏轼范仲淹。其实,我亦很难举出太多,后世儒学成为通往名利之门的必由之路,因此,真正在这之中读出“圆融于世,通达天道”这几个字的,并且知行合一,始终如一者大抵不多。这就是我理解的儒学精神,至于后来什么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在我看来,大多糟粕大于精华,不过是,儒学的细微和某些特定命题被不顾前提的发挥到极致的产物,大多是为了是读书人变得易于管理,且易于蒙蔽。因此,对那些不顾一切的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尽应传承和光大的民粹主义者,我想说的是,如果顺应自然的灭亡,就应该让其灭亡。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为本位,即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文化的伦理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人阶级社会的。由家庭形成家族,由家族形成宗族,由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因此,整个社会血缘亲情意识是相当浓厚的。宗法制度土壤里孕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因而带上了浓厚的伦理文化色彩,比如孔孟儒学,其整个体系都是围绕着人伦道德而展开的。中国伦理政治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方面表现在重人伦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能培养人们的道德觉悟。加强道德修养,使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而消极面主要体现在:一是重人伦,轻自然,这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不大注重对客观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研究,自然科学始终处于落后发展状态;二是重礼治,轻法制,在这样的文化土壤里是根本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重群体,轻个体,个人在家庭、宗族和国家中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一言一行均得符合家族和国家意志,处处都得体现群体的绝对“义务”,否则便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谁也无法否认我国五千多年传统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渊源流长,但在事实上,我们真的是以一颗虔诚之心去面对我们的国粹的吗?很显然,这值得我们去好好反省一下。

“百家讲坛”是一个很好的舞台,之所以么说,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终于发出属于它自己的声音了。不管其社会反响如何,我认为只要发出声音,其距离有影响力的一天就不会太远了。这样似乎有些太理想化了,但我们也可以相信只要是真正优秀的东西,其价值终归会体现出来的。

基于还有支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的一些东西,我们就可以而且很必要去呈现问题本身并努力探求解决之道。在此,很痛心地表达一个事实,尽管我们似乎在大力倡行继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疏远感似乎越来越加深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西安、延安、遵义、昆明、大理、拉萨。2、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建总局联合所做的《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并公布了有重大历

  • 郭敬明为什么叫小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高中的时候,郭敬明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第四维”,听上去也挺前卫的。后来,郭敬明成名后,有了一大帮粉丝,主要是中学生,尤其是女中学生,她们直接称自己的偶像为“小四”,表示亲切。久而久之,“小四”这个名号就成了郭敬明的另一个重要的称呼了。高中时期以“第四维”为笔名在网站榕树下发表文章。2002年出版第一

  • 中华美德故事精选200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传统美德诚实守信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

  • 上一任皇帝怎么称呼?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上一任的皇帝被称之为太上皇,也就是皇帝的父亲,或与皇帝有直系关系的人,当然也不排除这任皇帝是篡位或通过其他方式登上皇位的。太上皇,是对已经退位过驾崩的皇帝活着的叫太上皇死了的叫大行皇帝如果是死去的称先皇,如果是退位人还活着的称太上皇应该称呼是太上皇上一任皇帝如果是死了的,要尊称为先皇。上一任皇帝如果

  • 为什么说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综合国力竞争包括多个方面,当今社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激荡,围绕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较量更加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社会信息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

  • 书包里的故事作文好的开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开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书包,被自己给的小书包去上喜悦,背上他也会很诚实的心情不说,当我为一件事情闷闷不乐时,我也可以用摔书包的方式发泄我的不快,而看到书包可怜兮兮的躺在地上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就不会那么沉重,这就是我书包里的故事!此作文是配套AB卷中的作文。题目如下:题目:书包里的故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历史人物有:1、张廷玉: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

  • 清朝历代皇帝及其皇后名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一、努尔哈赤1.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2.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二、皇太极1.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2.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大玉儿三、顺治1.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荣惠2.孝康章皇后:佟佳念锦,3.孝献皇后:董鄂乌云珠,世称董鄂妃四、康熙1.孝诚仁皇后

  • 两只乌鸦和一只狐狸的童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天,一只狐狸,象它的同类一样,一边走,一边想,用什么办法填饱那永不满足的胃呢。狐狸正在想着,这时,两只黑得发亮的乌鸦刚巧飞来。“喔,我差点儿弄错了,这两只快饿死的家伙也在找食吃哩!这些不知羞耻的东西!它们连死的野兽也不放过!”啊,什么样的念头闯进了狐狸的大脑!它毫不犹豫地倒在杂草丛中装死。一只天

  • 中国的饮食文化主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有着长远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