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现在有人说明朝的于谦死的不冤,死的活该?

为什么现在有人说明朝的于谦死的不冤,死的活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27 更新时间:2023/12/30 6:32:52

为什么现在有人说明朝的于谦死的不冤,死的活该?

于谦是明朝历史上一位名臣。他志向高远、为官刚正不阿,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于谦一生对明朝王权巩固、社稷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最后却死于奸臣构陷。虽如此,他的死却并不被人同情。因为于谦在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后,拥立朱祁钰为帝,犯了皇家继承帝位的大忌。因为古代继承帝位的顺序是子承父位,于谦没有推举朱祁镇的儿子,而是拥立其弟朱祁钰为君王。这就是给自己后来悲惨的命运埋下祸患。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俘虏。明朝廷一时之间群龙无首。俗话说“国不能一日无君”,危难关头,于谦挺身而出。他何尝不知道皇位继承子承父位的道理,但是当时明英宗的儿子年岁尚幼,根本无法主持朝政大局。而瓦剌部挟持着明英宗正虎视眈眈地盼着明朝内乱然后将宫城一举拿下。这种时候,于谦考虑的是护国大计,只有推举当时已经成年并有决策能力的明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才能确保明朝政权的稳定,才能更有效地抵抗瓦剌部落的进犯。

事情的转折在于明英宗后来又回到北京,朱祁钰偏偏重病不起,于是朱祁镇以一石二鸟之计,一方面给于谦扣上了谋反的帽子,一方面理直气壮地发起复位。于谦的命运发生重大改变。从当初护国有功的大臣,变成了撺掇朱祁钰争夺帝位的乱臣贼子。于谦最终被朱祁镇杀害。

于谦的死冤或者不冤,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朱祁镇的角度分析,于谦死得不冤。因为朱祁镇意外被瓦剌部落掳走,按祖制,应该是朱祁镇之子继位,但是于谦却违反了祖制,所以死得不怨。从明朝统治稳定的角度考虑,于谦死得很冤,因为没有他临时拥立朱祁钰为帝的力挽狂澜的行动,或许就没有后来明王朝的存续。

于谦太过于正直,却也给国家带来的祸害。为人不够圆滑,自作自受。

因为在现代的人的观点看来,明朝的于谦其实他并不算的是一个正人君子,而且他也做过许多的坏事,所以说他死的不冤,死的活该。

每一个稍微做出政绩的历史人物都会有不同的说法的,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出发点也不一样,所以他们所说的这个人的功绩和过错也是不相同的,其实于谦的功绩大于过错。

是的,因为其实于谦是一个非常老奸巨猾的人,所以说他也的确没有给明朝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但是却享受了很多的好处

明朝大忠臣于谦被冤杀后,太后做出了什么行为?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是于谦《石灰吟》中的一句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欲先成其大事,必先苦其身心。而于谦本人也是真正做到了千锤百炼,最终脱颖而出。

但可惜的是,于谦的千锤百炼,却最终没有熬得过权力斗争的倾轧。他一心为国,却忽略了自身,他一心想要拯救天下命运,但却最终死在了信任的皇帝身上。

不过,这位大臣虽然死去,但他留下来的传说却数不胜数,而且就在当年他被含冤处死的时候,连抄家的锦衣卫都不由得落泪。甚至到后来太后得知这件事情以后,水米不进,以表示自己的沉痛悼念。

死亡能够感动自己的敌人,感动皇太后,这样的人物该有多正直忠诚,实在是让人不由得反思不已。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于谦其人

根据史书记载,于谦是一个品德与能力兼修的人物,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官员。明史中曾经记载过两件关于他品德的事情,其中第一个就是说他面对朱高煦。

在历史上,朱高煦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王爷,曾经一度在永乐年间掀起多少风雨,但是这个人物却一直想要造反,结果面对朱瞻基这样变态级别的君王,他输得很惨。在这样的尴尬背景之下,但没有人敢去审问他,因为朱高煦杀气太重而且地位太高。

偏偏就在这时候,于谦站了出来,并且把他狠狠的数落了一顿,他的言辞非常犀利,而且个个都涉及到了天下与民心。

一般来说,史学家都认为于谦声音特别洪亮,而且为人特别的正气,因此这一段被很多人所记住,就连皇帝都记住了这位正直的大臣。史书对这一段的评价就是,于谦为人刚正不阿,声音洪亮,大气凛然。紧接着,第二段关于他的品德的记载就是,于谦当年曾经遭到过王振的盘剥。

史书记载,王振要求每一位官员给予他一定的孝敬,这个孝敬不需要太多,但也是对于他忠诚的态度。结果轮到于谦的时候,他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财,只能拿一些蘑菇与线香给他,王振当场被气得七窍生烟,结果抓着于谦就要宰了他。

但是,于谦人缘太好,所有的百姓居然跑过来为他求情,连王爷都宣布,如果于谦有事必须要拿王振开刀。结果王振居然被迫放出了于谦。史书记载,于谦为人善良,是不可多得的好官员,地方王爷都对他认可有加。

二、

悲剧还是正剧

说完于谦的品德以后,接下来我们就不得不说到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那就是北京保卫战。但是这一出北京保卫战,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弄不清楚这到底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正剧。要说是悲剧,那也的确是悲剧,因为于谦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被杀。要说这是于谦一生中最认真的时刻,那也没错,因为他完成了很多常人不能完成的奇迹。

根据明史记载,当年于谦临危受命,在土木堡惨败以后快速的接管了京城。那时候于谦通过三个事情确保了明朝的胜利。一个是帮助士兵收尸,结果蒙古人没有把那些残留下来的神技能装备给拿走,于谦通过满地士兵的尸体,还有得到的那些一线部队的装备,不仅鼓舞了士气,而且增强了火枪力量。第二个事情就是召集各路援兵的到来,并且让他们自己解决了通州地区的粮草。

第三个事情更加让人震撼,他让这些老兵来带新兵,以老兵的残酷无情和勇气带动了整体的氛围,以仇恨为引子,最终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是这一场大战,他却犯了两个错误。而且还在后来,直接用大炮轰击也先的阵地,想要杀死明英宗。虽然这一切出于战场决策的考虑,但他已经注定了和明英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果不其然,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后来转眼之间夺门事变,于谦被明英宗给下了大狱,随后就被残忍的杀害。

三、忠臣的风骨

于谦就这么死了,但是在这个让人伤心的时间段里面,却发生了两件让人心酸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锦衣卫奉旨去查于谦的家,结果他们悲哀的发现,自己用尽所有的办法,把所有对付贪官污吏的经验都使了出来,也没有找到一文钱,即使已经把于谦的家都要拆掉了。到最后,他们只发现一座马上就要尘封的,并且被上了锁的房子,他们误以为里面肯定是于谦所有的财富,然后就可以给于谦抹黑。

但谁都没有想到,打开这座房子却发现里面都是蟒袍玉带,还有皇帝赐给他所有的赏赐。原来这真的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人,他从不贪污受贿,也不贸然接受皇帝的赏赐,他只是把这一切当成恩典,然后关在自己的家里面,然后自己过着一些清贫的生活。

当时,所有的锦衣卫都沉默了,其中还有一位锦衣卫当场痛哭,并且无视曹吉祥的三令五申,居然还想要祭拜于谦,可见当时于谦对于大家的触动有多深。

除此以外,当时皇太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为当年皇太后亲眼看着于谦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挺身而出拯救国家,又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挽救了大明王朝。所以,太后知道于谦居然清苦到了这样的地步,大家还要给他脸上泼脏水,她愤怒得无以复加,最终只能以水米不进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当然了,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也没有心态好到哪去,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被石亨给哄骗了,而且这件事情成为了他人生轨迹中最大的污点,所以这位皇帝的晚年对于谦是根本不愿意提及的。因为他只要一想到这个人就会觉得内心一阵抽痛,他恨这个人又非常敬佩这个人,最终只能对于他的事件不了了之。

不过庆幸的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最终给于谦翻了案,这位大明救时宰相终于再一次恢复了身份,而他的故事以各种各样的版本广为流传,他没有死去,而是活在了所有人的心中。

所以看完整个故事,我们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于谦这样的人物真的是历史上的凤毛麟角。他们作为官员全部贪污,他们身为一个政治家,却从来不贪恋权势,一心只想要拯救大明王朝,一心只有百姓。

可惜,这样的人物往往活不长久,因为他会得罪太多的人,因为他会成为皇帝最忌惮的人物。即使他开创了大明王朝的盛世,挽救了帝国的安危,但他也依旧只能死去。因为皇帝害怕这样的人无法掌控,周围的官员害怕这样的人太过于清高,以至于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只能把他摧毁。

正如一些学者所感慨,如果朝堂之上都是于谦这样的人物,那么其他的官员私心又往哪里放?其他的官员又该如何自处?所以于谦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官,但他却在官场之中格格不入。

实际上,这是大明王朝的悲哀,也是于谦的悲哀,更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悲哀。所以每次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的只有伤痛,只能用石灰吟反复的吟唱来怀念这位无奈的官员。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14世纪中国是什么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4世纪就是公元1300年~1399年。那时候是元朝中后期到明朝初期。公元1271年蒙古首领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灭亡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元朝残余势力退回蒙古高原。之后朱元璋、朱棣数次北伐蒙古。蒙古实力大不如从前。不久后蒙古分裂为瓦刺与鞑靼。对明朝的威胁没有那么严重了。直到土木堡之

  • 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上的读后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本学期,我读了几本神话故事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世界神话传说》了,书中不仅有优美生动的故事,还插入了精美生动的图画,让我受益匪浅,看得欲罢不能。书中一个个故事,故事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我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美好情感。瞧,因为自己的无知骄傲而失去孩子的王后尼娥柏;罪有应得的恶人阿索盖;善良又快

  • 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包涵哪些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使公司全员实现上下同欲、同频共振。2企业文化的作用:激励当前业绩,确保持久发展。统一导向、积淀传承、群体激励、社会影响3企业文化的构成由内而外包括理念层

  • 李傲是唐代什么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傲不是唐朝皇帝,唐朝皇帝列表如下:唐朝二十一位皇帝列表1、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617年,担任太原留守的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618年5月,李渊于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635年,李渊驾崩。在位时间:618-626年,在位8年。2、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

  • 公元01年是什么朝代,那时候有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年,我国习惯上也称为公元元年。在中国历史上,公元1年处在西汉王朝的末期,是汉平帝元始元年。但是,这时的西汉实际执政者是权臣王莽。名义上的皇帝汉平帝还只是儿童,完全被王莽所操纵。(汉平帝于公元6年去世,年仅14岁;此后又过了三年,公元9年初,王莽自立为帝,建立“新朝”。)按照公元纪年法,并没有公

  • 丹东历史人物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他出生在丹东市内,他是一个富家子弟,在他20岁的时候,不畏日寇追杀,把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旗帜插在安东省的心脏--安东市内的土地上。他年轻时从事秘密工作,1932年19岁时就担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长、21岁在上海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抗战时期,他才28岁,中央就把开创太行根据地财贸工作的重担交

  • 八个朝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赢政,汉刘邦,隋杨坚,唐李渊,宋赵匡胤,元忽必烈,清福临。嬴政嬴政,秦王嬴政。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军事家。首次完成中国统一,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

  • 餐饮企业文化标语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餐饮企业文化标语,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餐饮企业文化标语篇一】专致专注,品质服务。主随客变,如您所愿。烛光闪耀度圣诞,美酒佳肴迎新年。真心出美味,真诚遇顾客。悠然旅访神州大地,假日酒

  • 讲故事比赛的优秀作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讲故事比赛的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讲故事比赛的优秀作文1上个月,我获得了扶绥县小学生心系祖国讲故

  • 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相较于以经济、军事、科技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国家硬实力而言的精神力量。它以文化、价值观、国家形象等的柔性力量,通过吸引、凝聚、濡化受众来达到对人的文化内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力。它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的内容。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