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仁宗爱新觉罗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爱新觉罗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六十一岁。庙号:清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昌陵。
皇帝为什么又称皇上?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1、“皇上”清时代大臣对皇帝的称呼。皇上,即是皇帝。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故称皇上。
2、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皇帝至高无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谈,只好让皇帝的近臣代为转告,所以一声“陛下”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转告皇上。与皇上说话前叫一声“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
3、万岁。万岁本意有永远存在之意,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除了皇帝之外,太后也称万岁。
4、至尊。至尊是最尊贵,最崇高;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用为皇帝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里的至尊就是天子之位。
5、圣上。圣从耳从呈。耳聪口敏,通达事理。圣上就是指封建时代臣民对在位的皇帝的尊称了。又如:圣虑(帝王的思虑);圣裁(皇上的决定;皇帝的裁决);圣治(皇帝的治理);圣眷(皇帝的爱护);圣聪(帝王的听闻);圣朝无阙事(指当代朝廷没有过失)也是指的的相同的意思。
6、天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昊天上帝之嫡长子。其命源天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7、万乘。万乘指一万辆兵车。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万乘之尊。
8、今上。今上指的是当朝皇帝。《史记今上本纪》,记载的是汉武帝刘彻的事迹,截止到武帝太初三年。“孝武”为刘彻死后群臣所加的谥号,而此篇本纪写成时,刘彻尚在世,无法知道其谥号,不能像其他本纪一样写做“某帝本纪”,故名此篇为“今上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