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是东北人,是华北人。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今雍和宫),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时期武功繁盛,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但他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乾隆皇帝不是东北人,满族人。
清朝有哪些明君?
所谓明君?个人认为,不仅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纲纪有序,忠言纳谏,体恤民情。更应该是一位领袖魅力极强,政治手段过硬,且有一定作为的帝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统治全国268年(1644--1911),期间涌现出了不少有作为的帝王。但是能称得上明君的。也就康熙,雍正而已。
康熙皇帝作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除鳌拜,灭三藩,平定准噶尔,收取台湾。但其晚年墨守成规,吏治败坏,好大喜功,导致国库空虚也是一大败笔。
相对继任者雍正而言,接手的并不是一片盛世景象,相反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纲纪混乱,还有八爷党的政敌虎视眈眈。其继位后便积极推行新政:
整顿吏治(重用一大批有学识才干出身不好的汉人为官,像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
设立军机处(这个绝对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举措,沿用至今)
完善密折制度(了解下情,加强中央集权,官吏之间互相监督,举证)
火耗归公(雍正之前是没有地方经费的,都是地方官员自己筹集,火耗归公之后一部分划归地方使用,就是现在国家公共费用的雏形。)
摊丁入亩(减轻百姓赋税,刺激人口增长)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牺牲了官绅利益,却维护了清朝统治)
废除贱籍(铲除了封建社会的一大毒瘤),等等一系列改革。
雍正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在位一十三年。对康乾盛世的连续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对是历史上有为的君王之一,算得上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