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尊严的成语故事
胯下之辱
【汉语注音】:kuàxiàzhīrǔ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a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极大的侮辱;含贬义。
【胯下之辱的意思】:胯: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分。从胯下钻过去的耻辱。形容受到别人难以忘记的奇耻大辱,也可比喻忍辱负重。
【胯下之辱的近义词】:奇耻大辱、胯下蒲伏;
【胯下之辱的反义词】:;
【胯下之辱的故事】
秦朝时期,韩信小时侯家徒四壁,经常在别人家里面混吃混喝,时间长了大家都开始反感起来,这样他就不好再留在人家家里吃住了。有一天韩信想在河边上钓只鱼来吃,但无论如何都没办法钓起来。这时在旁边洗衣服的一位妇女看到他可怜巴巴的,便叫他把她带来的米饭吃了。一连十天韩信都到河边来钓鱼,妇人的饭他也连吃了十天。韩信对她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日后我定会报答你的!”妇人听了却骂他道:“你一个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却不能自食其力,如何能够谈得上报答,我是看你可怜才拿给你吃,我才不稀罕你的报答呢。”韩信被羞得面红耳赤,只好惭愧的离开了。到了市场,韩信碰到一群恶贯满盈的地痞,他们围着韩信指手画脚地说道:“韩信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身上还佩着宝剑,但我们却不怕你,你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如果你是条汉子就举剑杀了我们,倘若不敢便从我们的胯下钻过去吧。”说完地痞们把双腿张开等韩信钻过去。此时韩信心里想道:要想成就大事业就要能够忍受得了屈辱,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他伏下身子,慢慢地从他们的胯下爬过去。
嗟来之食
有关尊严的小故事文言文
不食嗟(jiē)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