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北京城,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灭亡,所以他应该算是最后一位皇帝。当然还有南明政权,只算是负偶顽抗,所以不被认为是明朝的延续。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朱由检性情多疑,事必躬亲,急于功利。当时明朝内忧外患严重,国内农民军四处起义纵横南北,又赶上小冰河时期灾情严重粮食减产,关外后金势力快速发展,不断冲击边境。而明朝朝廷腐败,卫所制度腐朽,士兵战斗力低下。崇祯生不逢时,他虽然多疑,不善用人,志大才疏,但他勤于政务,爱岗敬业。他决事果断,雷厉风行,如处理阉党一案,也有心细多疑,优柔寡断之一面,如关于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内,一直拿不定,遂误国家;既有刻薄寡恩翻脸无情之一面,也有多情柔肠之一面,对周皇后互敬互爱;他自律极严,不耽声色犬马;他也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但刚愎自用,不能做到虚怀纳谏;他知人善任,如袁崇焕、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具一代文武全才,任用他们时,言听计从,优遇有加,一旦翻脸,严酷无情,果于杀戮,导致用人不专,出现崇祯朝五十相局面;他悯恤黎民疾苦,常下诏罪己,但搜刮民膏,加派无度,驱百姓于水火;他励精图治,经常平台召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为政察察,事必躬亲,欲为中兴之主,但求治心切,责臣太骤,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断绝,常谓所任非人,终成孤家寡人,自缢于煤山。
崇祯如果迁都南京,或许明朝还能延续几十年,但是明朝皇帝大多刚烈,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不像清朝的皇帝在面对西方列强只会逃跑,割地赔款。如果崇祯面临形势不是那么严重,明朝或许会实现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