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个中国人被困国外19年,期间受尽折磨,他唯不忘一件事:回中国

一个中国人被困国外19年,期间受尽折磨,他唯不忘一件事:回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397 更新时间:2023/12/13 23:25:00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位汉朝的皇帝,击溃匈奴这个其一生的梦想虽未得到完全实现,但是,也让汉的国力走向强盛,奠定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七十岁在古人中算是长寿的了,而放在君中更是如此。当汉武帝驾崩的消息传入到当时苏武的耳朵里时,不知苏武又是怎样一番复杂的心理呢?

苏武放羊地,为贝加尔湖。匈奴人故意刁难苏武,唯待公羊能够诞下小羊时,便放他归去。苏武当然明白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回家却一直是他心中最为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即便是身处在苦寒之地,他也不曾有丝毫改变。

匈奴,可以称得上是对中原王朝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了,每逢冬天都会南下掠夺物资。这个“非我族类”,其实,可以算的是与汉民族同宗,司马迁认为匈奴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夏的王室。汉武帝之前,匈奴可谓是嚣张跋扈惯了,什么东西缺只要中原王朝有的就来抢,而遇到刘彻这么一个强势的君主,再加上吃了几个大败仗,自己也就学乖了时常会来汉上贡,以表示和好的意思。

匈奴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华夏”分出去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相对野蛮了一些罢了。汉与匈奴的战争,从某方面来讲算得上是兄弟阋墙,一方总是会抢夺另一方的东西,刚开始种地的一直忍让放牧的。终于,有一天实在是忍不下去了,种地的开始反击,把放牧的全给赶到了偏远之地。

汉王朝的国力逐渐强盛,而匈奴在多年的打压之下已经无力再形成大的风浪。刘彻看到匈奴前来试好,当然明白其不是真心的归服,而是静待时机准备反扑,但是,这又怎样呢?

在汉武帝的心中,匈奴已经构不成威胁,其往后的境遇只会更加的艰难,想要完全灭了这个“兄弟”,汉朝现在也没有这等实力。不过,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苏武于是便被派往了匈奴。

苏武派往匈奴的目的其实有两个:

汉武帝需要知道匈奴究竟藏在漠北的哪个位置,毕竟。漠北的范围实在是有点广;另外,还希望苏武此去能够带回一批投降汉朝的匈奴部队,因为,此时匈奴人和汉人已经有了融合的迹象,杂居已经形成,这其中还有原来的大小头目。

苏武的使团就背负着这样的任务前往匈奴,出使时号称是带来回赠匈奴的礼物以示双方交好。按理说,这趟行程除了路上走得较为艰难应该没什么危险,但是,谁曾想到,匈奴的上层发生动乱,意见分歧统统爆发,所以,汉朝的使团也受到了牵连。

匈奴人对苏武说,如果愿意叛出汉,他的安全将得到保障,最终,这个要求被苏武一口回绝了。

为了招降苏武,匈奴人决定采用酷刑,但是,这还是没有让他改变心思。接下来就是发生著名的“神迹”事件了,苏武被丢到一个冰窟之内,外界没有食物的供应。匈奴人心想这下怎么也扛不住了吧,或许是老天爷也被苏武的这种精神感动,一直下雪,这就成为了他的水源,身上穿的羊皮袄则成为了食物来源,实在是饿的不行就嚼两口。

就这样,苏武顽强的活了下来。

这可就吧匈奴人给吓坏了,他们认为苏武是有了神灵的庇佑。

匈奴人向来迷信,一看这有神灵在庇佑,也不敢对苏武太狠了,便让他换个地。苏武后面就被派到北海去放羊了,并且,告诉他倘若公羊能下崽便放他回去。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苏武也明白这完全就是匈奴人故意来刁难自己,不想让自己回大汉,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苏武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自己那颗本心罢了,谁曾想,这一坚守就是十几年的漫长时间。

当时,苏武放牧的北海,也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这是盖棺定论的了。然而,现在有些人不知道是为何,非得说当年的北海是在甘肃张掖某处,其理由是以当时的条件,苏武根本就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这个解释听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稍加考证便知道这是假的,因为,当时的张掖已经是汉朝领土的一部分了。

贝加尔湖如今被开发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因前几年火了一首《贝加尔湖畔》,其知名度更是逐年上升,游客数每年都在增加。

虽说是处于俄罗斯境内,可是,其气温并不算太低,即便放在两千多年前也不应该冷到哪里去。而史料中将这里的气候记载的十分可怕,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为了凸显苏武不易节的高尚情操吧。

史料中记载,因为苏武一直拿着那根汉朝的符节,基本不离身,致使一开始系在上面的耗牛都脱落了。这根符节,或许到了后面也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寄托吧,晚上睡觉枕着,白天放羊用着,走路也拄着,就怕哪天忘了这根符节,自己也忘了汉人的身份。

其实,匈奴对苏武还算不错,在那里,他还娶了一个老婆生下了孩子,当然,这可以理解为是匈奴人想要劝降他的另外一种手段,希望能把他的心拴在匈奴。在苏武生下的几个孩子里,还有一个和他一起回到了汉朝,所以,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匈奴人对待苏武的态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格。

但是,无论怎样,在异国十多年面对各种诱惑,苏武仍然能保持自己的一颗爱国之心,这都算的上是伟大的。他忠心的永远是大汉!刘彻死的消息被他得知后,据说,每天早晚都会对着南方嚎啕大哭,竟然把血都哭出来了。

汉武帝对于在异国的苏武来讲,无疑是一个心理支柱,他还有一个为之忠心的君主,而这个君主死了,他心中的一个信仰也崩塌了,怎能不哀痛?

后来,苏武还是被放回了汉朝,当然,不是他所放的公羊生下了羊羔。

匈奴的政权在那时已经处于崩塌的边缘,壶衍单于即位害怕汉军再来攻打,便想继续示好。汉朝的使者这时向匈奴提出要其把苏武放回,匈奴人可能自己也忘了还有这一号人,便说此人已死。后来,汉朝使者听到苏武还活着并在北海放牧的消息,便告诉匈奴单于,单于眼看无法狡辩,最终,只好放苏武回去了。

美丽的贝加尔湖在苏武的眼里恐怕远比不得汉朝的一草一木,但是,这可能是中原王朝关于贝加尔湖的最早记忆了。苏武回朝后,举朝上下都产生了巨大轰动,当时出使带出去的那根符节早成为了一根光秃秃的木棍。之后,苏武被加官进爵以示嘉奖,嘉奖其忠心不二的气节。

不知在汉苏武后来的梦中,贝加尔湖有没有再出现过呢?

时代变迁,如今的贝加尔湖相较于两千年前肯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如今的资料上显示,它已是世界上第七大湖,同时也是世界上的湖泊中存储淡水量最大的那一个,整体上呈现新月的形状。因为其中有丰富的资源,这块地区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活动区域,而汉苏武牧羊之地赫然也在资料的词条之中,这也是中国人最早知道此地的缘由。

考古专家还在这里发现了七千多年前先民生活的痕迹,后来,入主中原的满人祖先就曾在此地生活过,他们在这里衍生出来了自己的文化。贝加尔湖其实就是一部史书,其记载的内容就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历史。

两千五百多年前,库雷坎人便从东方迁徙到此处,而其又与在这生活的土著相遇,两个民族之间又发生了许多故事,这些似乎都能从这里找到相应的记载。而在汉朝时期,这块土地又归为匈奴,其后,各方势力角逐中,关于贝加尔湖的统治权也一直在发生变动。

不同的时期,我们如今叫做“贝加尔湖”的这个湖泊的名字一直发生着变动,然而,它还是它,从苏武牧羊那个时期开始,便一直在中国人的记忆之中,没有被淡忘。

终于在唐朝,中原王朝的版图上出现了“小海”的字眼,这个小海其实就是指的是贝加尔湖。而到了宋朝,这里又被蒙古控制最终成为元朝版图一部分。

历史就这样一直发展到今天,如今它还是那样安静的躺在那里,给动物和人类奉献自己的资源,人类的历史变迁对于它来说还是太过微不足道了,甚至,有资料显示,它的存水量可供整个世界的人类喝五十年。

自然的湖泊是自然的馈赠,现在,已经有许多湖泊因为人类活动而消失。贝加尔湖这个美丽动人的地方,既保存着诸多民族的记忆,又是地球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努力的保护它。

参考资料:

『《贝加尔湖的记忆》、《苏武牧羊》』

标签: 苏武汉朝历史汉朝人物

更多文章

  • 唯一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在她之后世上再无朱重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马氏,马皇后,明朝历史

    在我国古代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当中,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子孙后代奠定了得享盛世的统治基础。开国皇帝往往一生都在四处征战,吃过的苦、受过的难更是数不胜数,正是这样伟大的先祖才配得上后世千秋万代的尊崇瞻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便是如此。与以往贵为皇族或强将重臣的称帝者不同,朱元璋自幼

  • 为什么现在集体捧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等历史上名声不好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纣王,商纣王,隋炀帝,秦始皇,商朝历史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人类得以窥见过往的桥梁。如果没有历史,那么对于过去发生的一切,人们将一无所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历史,就是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历史并不是历史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它有着旺盛的生

  • 史上第一个太后用一生风流换来大秦崛起,她应当被正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芈八子,宣太后,秦惠文王,太后,秦朝历史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曾这样赞美秦始皇,那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亲手缔造统一大业的千古一帝。若论秦朝成功统一六国的原因,除了秦始皇本身的雄韬武略之外,更离不开先人的默默付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秦宣太后,芈八子。芈八子,中

  • 皇后张嫣:11岁嫁给舅舅,婚后29年没怀孕,死后净身原因才被揭晓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嫣,汉惠帝,吕后,汉朝历史

    古代有一个说法,媒妁之约父母之命。古代的女孩子们是没有能力自己选择夫婿的,她们通常会听从父母的安排,由他们决定自己终生的伴侣,所以通常古代的女子13、14岁便已嫁给夫家。除此之外古代人十分讲究亲上加亲的婚配原则,尤其是在世族门阀中更是喜欢互相通亲。简单来说,王家姐姐嫁去李家,李家的祖母妯娌又是王家的

  • 末代皇帝的妃子与溥仪离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动与皇帝离婚的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溥仪,文秀,傅玉芳,婉蓉,清朝历史

    1922年,14岁的文秀嫁给了17岁的溥仪。新婚第一晚,文秀正等着溥仪垂青,溥仪却冷冷地把她扔到一边。他们结婚九年,溥仪从未碰过她。后来,文秀在报纸上与溥仪离婚,她成了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妃子。文秀的原号是额尔代特文秀。她的祖先是八旗上的三黄旗。当她父亲早逝时,他们的家庭衰落了。文秀8岁上小学时,改名

  • 汉文帝的男宠做过汉朝首富最终却饿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文帝,邓通

    汉文帝时期,“女摄影师”徐福给邓通算命,断言他会死于贫困。汉文帝冷笑道:“邓通的命是我的,不是天!”反手给了邓通一座铜山。十多年后,邓通饿死在街头。邓通家境殷实,父母从小就为他聘请老师,希望他学有所成,光宗耀祖。很遗憾邓通不喜欢读书。他整天去河边捕虾、

  • 孙权宠妃虽没有皇后之位却有皇后之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权,卜氏,三国历史,东吴

    199年,孙权率军与兄长孙策攻占庐江。当他凯旋而归时,一幅惊艳的美景映入眼帘。孙权失声叹息道:“这个女真人,是天下绝色的美人。”甚至当他把那个女人带回家的时候,他想都没想,只看了这个女人一眼,就成了他一生的挚爱!这位备受孙权宠爱的女子,是史书上记载的孙权妃子、卜氏后裔的步训师

  • 抗日战争中,藤县保卫战让中国人记住了一个国军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藤县保卫战,藤县,抗日,王明章

    来自四川广汉的李昌伟、何红军,湖北随县的阮明刚几名新兵,从不同方向赶往徐州。此时,徐州上空密布着战云。数十万中日大军汇聚于此,一场大战即将爆发。何红军最先到达山东省滕县,他的第41集团军开始了保卫滕县的战斗。第41集团军代司令员是四川陆军上将王明章。王明章奉命在滕县逗留三天,阻击日军。三天后,大批援

  • 孝庄皇后有能力称帝却没有称帝,成就了康乾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庄,清朝皇帝,康乾盛世,皇太极,多尔衮

    1625年,12岁的孝庄嫁给了34岁的叔父皇太极。为了维护部落利益,她和哲婶哲、姐姐海兰珠三人。作为皇太极的妻子,孝庄不受宠爱,地位最低,却成了最大的赢家。皇太极即位时,册封五福晋。他信任大福晋哲哲,被封为皇后。海兰珠是皇太极的爱人,海兰珠病危,皇太极战败,夜奔驰盛京。遗憾的是,最终未能见到兰珠。为

  • 左宗棠抬棺出征,自筹军费收复新疆,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左宗棠,阿古伯,新疆,抬棺出征

    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荒地,实在没必要收复!”左宗棠一拍桌子,指着他,骂道:“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不要就不要了?你对得起你的祖宗吗??”最终慈禧决定支持西征,但军费我不计较!左宗棠之所以坚持要收复新疆,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新疆失去了,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