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3年,30岁的新城公主去世。唐高宗悲痛不已,抓住驸马说:敢欺负我妹妹,朕要让你陪葬。驸马磕头求饶,还是被乱棍打死。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小女儿,她与唐高宗李治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新城公主出生于贞观7年,这是唐朝发展最好的时期,所以她得到了父亲最多的宠爱。
只是很可惜,在她三岁那年,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担心小女儿就让李治亲自照顾妹妹。李治和新城朝夕相处,他们兄妹二人最为亲厚。
唐太宗在新城公主九岁那年,就打破了不能用名山大川作为封号的惯例,他将新城公主封为衡山公主,还将衡山郡作为她的封地。这份宠爱是其他公主都没有的。对于小女儿,唐太宗真的爱到了骨子里,唐太宗曾经给她寻觅了两段婚事却不成想反而害了她。
贞观17年,唐太宗李世民带着新城公主去看望重病的宰相魏征,魏家位高权重,李世民就在魏征的病榻前,定下了新城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事,当时约定好等到公主长大就成婚。
可是不成想定下婚事的第二天,魏征就病故了。魏征的去世,让李世民对这门亲事有些动摇,他在想自己是不是将婚事定得太草率了。
就在同年的4月,太子李承乾谋反,当时参与此事的侯君集和杜正伦,都是魏征当时力荐的人,所以李世民就在怀疑此事魏征是不是也参与其中。因为心中有了疑惑,所以李世民干脆就废了新城公主和魏家的婚事。
六年后,新城公主也就年满16岁了。古代女子15岁就行及笄礼,意味着已经成年可以嫁人了,李世民即便再舍不得,他也必须给新城公主挑选新的驸马人选了。
随着女儿长大,李世民对张孙皇后愈加思念,所以他就想在长孙皇后的母家为新城公主挑选一位驸马。首先,作为亲戚,他们一定会好好照顾新城;二来,也能完成李世民想要扶持长孙家的,为李治铺路的目的。
所以李世民斟酌之后,他决定将新城公主嫁给她的唐舅长孙诠。李世民不在意新城公主和长孙诠差着辈分也要让他们成婚,足见他对这门婚事的看重。
李世民想要好好操办一场婚礼让女儿风风光光的出嫁,所以婚礼力求最好。原本定于二月成亲,可是直到五月还没有完成,李世民还没等到婚礼筹备完,就在同月二十六日去世了。
父皇的去世,新城婚事也搁置下来。等到完成李世民的葬礼,李治就登基了。新城公主为李世民守孝一年,李治也替妹妹筹备了更为丰厚的嫁妆,他原本要让妹妹继续婚事,却有大臣提出,公主理应为父守孝三年,所以这样一来,新城公主的婚礼只能继续推迟了。
好不容易得到守孝期满,新城公主已经20岁了。李治为她筹办了大唐开创以来最隆重的公主婚礼仪式,让她风光大嫁给长孙诠。
长孙诠和新城公主在婚后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如果公主能够一直这样过下去,她的人生也算是圆满了。
可是天不遂人愿,长孙无忌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长孙诠作为他的直系亲属,他受到了牵连,李治将他流放,武则天对长孙家怀恨在心,派人在途中乱棍打死了他。
新城公主知道丈夫的死与哥哥李治和嫂子武则天脱不了关系,可是她无法与他们抗衡,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她只能整日以泪洗面,甚至不再梳洗打扮。李治看到妹妹变得心如死灰,他心中非常懊悔,当时他留下长孙权一命就好了。
为了弥补妹妹,李治准备为她重新找一个夫婿,经过多番挑选,李治最后只能怪选定了彭城郡公韦庆嗣的儿子韦正钜。
为了增加新城公主的荣耀,李世民直接将韦正钜连升七级,让他从小小的奉冕大夫成为堂上官。因为李世民的照顾,韦正钜对和公主的婚事非常满意,即便二人偶有摩擦,他也并不计较。
但是新城公主对这门婚事却非常厌恶,她觉得韦正钜就是李治为了束缚她强塞给她的人。新城公主虽然被迫出嫁,可是她心中记挂着的人还是自己的前夫长孙诠。在长孙诠的忌日和他们的过去的结婚纪念日,公主都会提起他。
一开始,韦正钜也不是很在意,可是时间长了,韦正钜心中烦闷,他居然动手打公主。加上,李治逐渐将大权交给武则天,新城公主和武则天不和,这导致韦正钜在朝中一点话语权都没有,他将自己的仕途不顺都怪在新城公主头上。
韦正钜稍有不高兴就打公主出气,后来他发现李治根本无暇顾及公主,于是他就肆意地谩骂和殴打公主。新城公主没有可以依仗的人,她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后来,韦正钜在一次盛怒中,不小心就失手用棉被捂死了公主,事后他还假装公主是生病暴毙。李治知道后大怒,他本来就因为没有照顾到妹妹而自责,所以他当即就处死了韦正钜,将其全家流放,服侍公主的侍女们也全部斩杀。
李治最疼爱的小妹妹新城公主去世,她年仅30岁,李治悲伤又自责,所以他以皇后之礼安葬新城,让她就埋葬在昭陵。以皇后之礼下葬的公主,在新城是独一无二的。
身在皇家,公主们的婚事往往都是政治联姻,她们幸福的很少,悲伤的很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她们因身份而荣,也因此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