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李隆基下诏赐死太平公主,她叹息道:“三年前你我联合诛韦后,助你的父亲登基,如今你却要杀我,还要灭我九族。”她的儿子薛崇简哭着说:“我早就劝您不要和陛下作对,现在太上皇出面求情也没用!”太平公主听罢,引颈自杀。
在唐朝所有的公主当中,太平公主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武则天对她极其宠爱,所以她的权力还是很大的。
在武则天看来,太平公主的性格和长相和自己很相似,因此有什么国家大事,两人都会在一起商量。
在武则天的庇护下,太平公主从小就享受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待遇,有一次,她的表哥霸占了她的贴身宫女,宫女因受不了屈辱而自杀了。
这让她非常的生气,便求助母亲,武则天大怒,二话不说,将她的表哥杀了为女儿出气,可见她对女儿是多么的宠爱。
在太平公主8岁的时候,她的外祖母去世了,为了给外祖母祈福,她选择出家成为了一名女道士,道号为太平。
后来,吐蕃想和唐朝联姻,并派使者来唐朝下聘礼,要和太平公主联姻。
李治和武则天却舍不得女儿,不想让她去那么远的地方,但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又不好直接拒绝。于是便专门为她修了太平观,表示太平公主已经正式出家,也不用再和亲了,让她可以安稳地在这里生活到成年。
当太平公主16岁时,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李治和武则天便为她选了一名乘龙快婿,这个人就是李治的嫡亲外甥薛绍。
婚后,两人非常恩爱,本以为会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可没想到,在7年之后,薛绍的哥哥参与了谋反,虽然薛绍对此并不知情,可是武则天却觉得看错了薛绍,便将他关在了狱中,最后在狱中饿死了,太平公主非常伤心,为了安抚她,武则天增加了她的封户。
虽然太平公主是武家的人,但是在政治上却一直支持李家,为后来的政变埋下了伏笔。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和李家的拥护者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
而在这次政变中,太平公主功劳巨大,因此被李显所重用,可后来,李显被韦后毒死,但不久后,她和李隆基联合起来杀了韦后,拥护李旦登基,李旦对她非常感激,给她很大的权力,辅佐自己。
在处理国事时,李旦首先会征求太平公主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可以说她的权力比皇帝还要大,可以随意操控官场,她把三个儿子都封为了王,利用权力大肆敛财,衣食住行极其奢华,比她的母亲武则天还会享受,可以说她和武则天之间也就差一个皇帝的头衔。
巨大的权力让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不把太子李隆基放在眼里,为了让自己一直掌控着权力,甚至还想再扶持一位昏庸的人做太子。
她到处散播流言,说李隆基不适合当太子,在他身边安插眼线,在李旦面前说他的坏话,在太平公主的咄咄相逼之下,李隆基很没有安全感。
李隆基便选择韬光养晦,积攒实力,准备在合适的时候给太平公主致命一击。
713年,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李隆基听了手下的建议控制了军队,然后让人告发太平公主谋反,最后下诏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
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太平公主稍微收敛一点,也许她的下场就不会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