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李自成一步步败落,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上李自成一步步败落,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56 更新时间:2024/1/18 8:47:19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了大顺政权。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明朝末年,驿卒出身的李自成加入农民起义军后,经过十多年奋战,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明朝的掘墓人。

不过,李自成也没能高兴到最后,从他进入明朝国都北京后,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兵败身亡。

人们感慨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

细究起来,李自成败亡原因很多,但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一:只用下层知识分子:埋下败亡的祸根

李自成生于陕西米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崇祯三年(1630年),他带领本村一批饥民投奔农民起义军。

不过,直到崇祯十三年攻入河南之前,他始终不曾吸收一名儒士,遇到重大问题,只能同身边的起义将领商议解决。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的队伍迅速发展至数万人,随着起义势力的壮大,牛金星等几个失意知识分子前来投奔。

他们对农民军军纪的整顿、人才的招聘和政权的建设等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特别是帮助李自成制订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和“五年不征”、“不当差,不纳粮”、“平买平卖”的政策。

但是,李自成起用的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是些下层的失意文人。

如牛金星,天七年举人,曾做过塾师,因儿媳之死,与姻翁王士俊反目兴讼,被官绅合谋诬陷,逮进大牢。

河南人宋献策,连个秀才都不是,但粗通文墨,“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学”。

还有一位流传很广的所谓李自成的“谋主”,河南杞县的李岩,自清代以来就有不少人考证其为“乌有先生”,就算实有其人,也不过是个举人。

这些下层知识分子,长期生活在乡野或江湖之间,视野狭隘,不能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其走向。

他们的出谋划策,也就不免出现偏差与失误,从而埋下日后败亡的祸根。

首先,是“均田免粮”口号和“不当差,不纳粮”、“五年不征”的政策问题。

在当时,平均主义口号和政策的发布,毋庸置疑会赢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从自成者日众”,短短一年时间,李自成的队伍就发展为百万大军。

但绝对平均主义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赋税是国家机器存在的基础,在农业社会,不征赋、不派役,百万起义大军就没有粮饷,大顺政权的机器就无法运转。

没收官府库存和明宗室的大量财物,只能救一时之急,无法解决长期之需。

其次,是对当时全国形势及其走向的认识和把握问题。

在农民军及其建立的政权、明王朝和清王朝三股势力的角逐中,不论是明王朝镇压了起义军还是起义军推翻明王朝,获胜的一方最终还得与清王朝展开一场生死搏杀。

而此时的李自成眼里,敌人只有明,没有清,李自成身边的那些谋士顾问,也缺乏统揽全局的眼光。

在辽东和关门的明朝官军降后,李自成又只派几天前刚归顺的明总兵唐通率领原部8000人接管山海关防务,命吴三桂率部进京,根本没有预防清军人关、问鼎中原的准备。

二:“我剪尔辈如刈草”:大顺政权的士人命运

李自成从小没有受过教育,并不熟知前朝开国皇帝如刘邦朱元璋等任用知识分子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

加上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读书人一旦高中,到衙门里做官,就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李自成对此不免心生厌恶。

以至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知识分子采取一概拒斥的态度。

这种粗暴的做法,无异于为渊驱鱼,把知识分子都推向敌对营垒。

此后,李自成三围开封,开封的士大夫都站到官军一边,同起义军对抗到底。

崇祯十五年夏秋,起义军已基本在占领的各个府县设置地方政权,急需大批文化人充当行政官员。

当年年底,李自成“始议开科河北(指河南黄河以北地区)”,“一、二等者,送吏政府选官”。

河南人李模回忆他参加农民军的科举说:

“……先期榜示日:‘有不预试者。屠其家。’不得已皆出,试之日,有激愤为文大骂者,有感伤为文痛哭者,有畏祸勉应故不成章者,自成怒日:‘我剪尔辈如刈草,但我方施仁义,且杀之不武,只杀其骂与哭者,其故不成章者皆裁去耳鼻,俟一统开科禁锢终身。‘”

李自成虽也依靠牛金星等人陆续招募一些明朝进士,担任中央机构的官职.但也只是让这些归顺的进士担任具体的行政职务,未曾任用他们充当谋士顾问。

这说明他对高层次的知识分子还是心存疑忌。

即使崇祯十七年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也只录用四品以下的明朝降官,“三品以上独用故侍郎侯恂”,那是因为侯恂被崇祯关进了监狱,李自成以为他必定恨透明朝。

再加上刘宗敏在北京城内对明朝降官的“拷饷”行为,在知识分子面前,李自成的政权可谓是人心尽失。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果格格是谁?六个儿子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东果格格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嫡福晋,她生了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各有特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首先是四阿哥胤禛,他是乾隆皇帝的长子,也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他聪明机智,善于学习,但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次是六阿哥胤祚,他是乾隆皇帝

  • 沈万三的家产怎么样?他跟和珅哪个有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标题:沈万三和和珅谁更有钱——历史资料分析沈万三和和珅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富豪,他们的财富和影响力都非常大。下面我们来通过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沈万三和和珅谁更有钱。首先,关于沈万三的财富情况,历史资料中有一些记载。据史书记载,沈万三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商人和政治家,他经营着庞大的商业帝国,涉及纺织、造

  • 大乔是个怎样的人?三国大乔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大乔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她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在《三国演义》中,大乔更是成为了一位备受关注的人物。那么,大乔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据史书记载,大乔是东吴名将周瑜的妻子,她不仅才貌双全,而且非常聪明能干。据说,大乔有着“国色天香”的美貌,她的容貌堪称倾国倾城。此

  • 蔡伦是耒阳人吗?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标题:《蔡伦:耒阳人,造纸术的发明者?》引言:蔡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和政治家,他发明了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关于蔡伦的出生地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耒阳人。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探讨蔡伦是否真的是耒阳人。一、蔡伦的生平经历1.蔡伦出生于东汉末年,具体出生地点不详。2.

  • 夏朝三个王分别是谁?在位时期都做了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云人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历时约400年。在夏朝的历史中,有三位王族被后人称为“夏朝三王”,分别是禹、启方和太康。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况。首先是禹,他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据史书记载,禹在治理洪水期间表现出了非凡

  • 康熙的良妃指的是谁?是卫琳琅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标题:康熙的良妃是卫琳琅吗?历史的细节中揭示的真相导语:历史总是充满了许多未解的谜团,其中就包括清朝康熙皇帝的良妃身份。那么,康熙的良妃究竟是谁呢?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个谜团背后的真相。一、康熙良妃的身份关于康熙良妃的身份,历史上存在着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良妃是卫琳琅。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卫琳琅是康熙

  • 咸安公主是谁?她有孩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咸安公主,又称为杨贵妃的姐姐,是唐朝著名的美女和才女。关于她的私生活,历史上一直存在很多传说和猜测,尤其是她是否有过孩子这一问题更是备受关注。那么,咸安公主是否有孩子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二、历史记载据史书记载,咸安公主在唐玄宗时期嫁给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成为了他的王后。然而,关于咸安公主是否

  • 司马衍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都曾担任过皇帝的职务。其中,晋成帝司马衍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介绍晋成帝司马衍的生平和成就。一、司马衍简介司马衍(265年-319年),字子长,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曾任中书令、尚书令等职务,是东晋末年的重要官员之一。

  • 李世民根本就不爱长孙皇后?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标题: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段被误解的爱情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这对夫妻之间的爱情,却常常被人们误解。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被遗忘的真爱故事。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李世民并非不爱长孙皇后。事实上,他对她的爱深沉且持久。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战场

  • 朱棣娶了王保保的女儿?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一、朱棣的生平朱棣,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曾经多次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夺取了皇位。在位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整顿官场等。这些措施对于明朝的政治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王保保的生平王保保,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和政治家。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