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为什么说商纣王因遵循旧法走向灭亡?

商鞅为什么说商纣王因遵循旧法走向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40 更新时间:2024/1/22 10:22:24

在太史公《史记》的《商君列传》中,有关于这段话的记载是这个样子的: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其实商鞅在这里所指的不是商纣王本人,而是说的商朝末期的大时代背景之下。而这个其实说的也不仅仅是商朝,也包括也朝。商鞅之所以说这段话,就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国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需要变法,所谓“变则通,不变则死”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说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变法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所面临的情况与刚刚建国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可如果简单的依循旧法对待新的社会环境,那么将无法解决新发现的问题。国家刚刚建立之初的时候所制订的法令是为了这个国家当时的基本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是刚刚建立的时候所不能预料的,如果一味的依照旧法,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缺乏科学性。

而且,国家随着时间的发展往往会衍生出许多滞后国家发展的问题。而官僚体制的臃肿就是新出现的问题之一,国家建立之初只需要有一个基本运行体制就可以了。可是随着国家的完善,体制也会进一步完善,而完善就意味着增加。可有些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则失去了它建立时候的价值,那么这些体制就有必要取缔。因为,体制的臃肿往往伴随着多个极为严重的衍生问题:一、财政支出的加大;二、办事效率的降低;三、各个机构之间的争斗很容易会引发大规模的党争问题。

庞大的宗室集团也会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反作用力。在刚刚建国的时候,或者是建国的过程中,宗室都是创立者所倚靠的重要人才储备来源。因为无法改变的亲缘关系,宗室要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信任。而建国之后,为了进一步的稳固这一层亲缘关系,宗室、宗族往往会受到比他人要高很高的待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的人员会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天生的权力,他们在盘剥底层人民的时候更加的无所顾忌。这也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王朝末期经常会遇到的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带来的严重后果基本上是这些:一、底层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于是在这个时候起义会频频爆发;二、财政收入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土地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但随着土地被这些宗室大族所兼并,而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又都往往选择瞒报,于是国家的税收则逐渐减少。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念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是具有科学性的。一个国家由建立之初,到逐步稳定,统治者就会出现与社会脱钩的现象。因为统治者不了解社会的根本现状,加之他们都是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之中。这些统治者无论自己是否想去是推动这个国家发展,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所限制,制订的制度也会不适应底层百姓的需要。而这一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思考一下历代变法者的目的,他们基本的做法就是要裁撤不必要的机构,减少国家的非必要性支出,增加国家的收入,无论他们怎么做,他们的根本目的都在于给这个国家注入新的活力。

在《商君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商鞅之所以变法,是因为他明白礼法的制订都是依据当时所处的时代而制订的,这些法令是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要改变为新的,符合适宜的新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得到发展。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商纣王前期励精图治,为什么后期暴虐昏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天资聪颖武力过人的帝辛(纣),也是盘庚迁殷之后的商王之佼佼者。“其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或许有之,但此时的周已经是不可小觑的西方一大诸侯了。而周统治者觊觎商王朝的统治已非一日,他也是商朝末代国王了!所以帝辛必败。

  • 请补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孙叔敖纳言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

  • 成汤解网 这个典故里面,成汤所说的一段话的原文是什么?谢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 一句名言和一个关于这句名言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县的吕蒙了!”吕蒙说:“有志气的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 商朝的天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1.高祖(汤)子履(前1600---前1588年);2.(外丙)子胜(前1587年---前1585年);3.(仲壬)子庸(前1584年---前1581年);4.太宗(太甲)子至(前1580年---前1558年);5.(沃丁)子绚(前1557年---前1529年);6.(太庚)子辩(前1528年---

  • 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的统治为什么会被推翻?你认为一个好国王应该具备什么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和周幽王统治期间,政治腐败,官吏横行,引起百姓生活艰难。暴政使得他们众叛亲离,加上当时实行分封制,各诸侯王均拥有强悍的武装。大凡“有道之君”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艰苦创业的经历和守业的坚定信念、意志。他们不仅能严于律自,洁身自好,而且能够把祖宗基业放在第一位。第二,有不屈不挠的雄心,败

  • 商中宗太戊在位多少年,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1、有关太戊的年龄,没有史料可以参考。但据古书上记载太戊在位75年(公元前1486-公元前1411),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君主。2、人物简介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

  • 商代帝王谥号从哪里有记载?(比如商襄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都不确切,现在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法是那些名字是他们的庙号,也就是祭祀的日期编号,有的说法说是他们去世那一天的干支。没有古籍,只有甲骨文中的祭祀记载。

  • 中国清朝的十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清太祖天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宗天聪、崇德爱新觉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清仁宗嘉庆爱新觉罗喁琰清宣宗道光爱新觉罗?F宁清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宁清穆宗同治爱新觉罗载淳清德宗光绪爱新觉罗载恬无庙号宣统爱新觉罗溥仪(清太宗皇太极有两个年

  • 中国清朝那个皇帝的儿子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清朝十二帝(包括入关前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中子女最多,子35人、女20人,共计55人。爱新觉罗承祜爱新觉罗承瑞爱新觉罗承庆爱新觉罗赛音察浑爱新觉罗长华爱新觉罗长生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皇长子爱新觉罗胤,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