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劝谏唐太宗,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房玄龄、杜如晦也是太宗时期的两大谏臣.贞观元年,唐太宗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这一年的九月,唐太宗对朝中官员论功行赏。结果,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功名列第一,得到了重赏。封赏完了以后,唐太宗说:“今天论功行赏,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讲出来。”淮安王李神通说:“陛下,臣带兵打仗,舍生忘死,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只是端坐朝中,舞文弄墨而已,功劳却排在最前面,臣心里不服。”唐太宗说:“你们是有功劳,但房玄龄运筹帷幄,把握全局,你们只是具体执行而已,所以他功劳最大,当然应该排在第一。”淮安王李神通惭愧而退,其他大臣也无话可说。房玄龄为人非常谦虚谨慎,对于论功行赏的事深感不安,便对唐太宗说:“陛下将臣排第一,臣心里很不安。”唐太宗回答说:“从前汉高祖封赏大臣,萧何在最前面,你就像是朕的萧何,功列第一,理所应当。王者公正无私,才能得人心。朕和大臣们每天吃的穿的,都来自于百姓,所以设官定职,也是为了百姓。国家理应重用、优待贤能的人,让他们更好地为国出力,也使全国上下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今天就是依照这样的一个原则,而不是根据某个人的喜好。你当之无愧,就不要再多说了。”2.有一天,唐太宗与房玄龄讨论为政之道,房玄龄说:“政策应该宽松公平,执行则要严格公正。官员们都要竭尽所能,尽职尽责。对人不要求全责备,不要以己之长去衡量他人之短。”唐太宗说:“你说得对,你也正是这样去做的。”房玄龄回答说:“臣一定遵照陛下的旨意,尽心效力。”邹忌讽齐王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魏征劝谏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还选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来秦王府的官员都不服气,背后嘀咕说:“我们跟着皇上多少年。现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让东宫、齐王府的人先沾了光,这算什么规矩?”宰相房玄龄把这番话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笑着说:“朝廷设置官员,为的是治理国家,应该选拔贤才,怎么能拿关系来作选人的标准呢。如果新来的人有才能,老的没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大家听了,才没有话说。唐太宗不记旧恨,选用人才,而且鼓励大臣们把意见当面说出来。在他的鼓励之下,大臣们也敢于说话了。特别是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唐太宗听了,感触很深,叹了口气说:“唉,过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老师啊!”唐太宗看到他的统治巩固下来,心里高兴。他觉得大臣们劝告他的话很有帮助,就向他们说:“治国好比治病,病虽然好了,还得好好休养,不能放松。现在中原安定,四方归服,自古以来,很少有这样的日子。但是我还得十分谨慎,只怕不能保持长久。所以我要多听听你们的谏言才好。”魏征说:“陛下能够在安定的环境里想到危急的日子,太叫人高兴了(文言是‘居安思危’)。”以后,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后来,他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哩!”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纳大臣的直谏,政治比较开明,而且注意减轻百姓的劳役,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做“贞观之治”
更多文章
请问,谁有中国古代君王仁政治国的事例呀? (⊙_⊙?)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的“成康之治”(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文帝废除肉刑),后来还有“孝宣中兴”(汉宣帝刘询)东汉的“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元和中兴”(唐宪宗)宋朝“咸平之治”(宋真宗)明朝“永乐盛世”(
古代有哪些帝王喜欢过一夫一妻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到古代的皇帝,大家几乎最先想到的是三宫六院,佳丽三千。但是,历史上还真有那么两位专情的皇帝,像现代一样,坚持一夫一妻的生活。隋文帝一扬坚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无疑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帝王。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扬坚在感情方面也是相当的专一。扬坚未称帝时,娶了独孤氏为妻,二人恩爱有加,如胶似漆,扬坚甚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他们的妃子,都像电视上一样美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皇帝是天下之主,天下美女尽可以挑选,所以不可否认的是皇帝的妃子大多都是集美貌、智慧等于一身,毕竟妃子所生的可能是王朝的接班人,但是凡事也有例外,也有不少皇帝的妃子并不美丽,或者说极为丑陋,而这些并不美丽的妃子甚至皇后也在历史上留下不少记载。光绪的瑾妃传说中的丑妃第一丑妃当属黄帝妻子嫫母,黄帝是
宠妻狂魔的古代皇帝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继清宫爆剧《甄传》之后,讲述清高宗乾隆皇帝后宫爱情故事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又一次火爆荧屏,清朝皇帝们的感情生活史再度成为网友热议话题,“爱新觉罗家出情种”再度刷屏网络。然而事实上,论起对老婆好来,明朝皇帝才是首屈一指,颇为值得说道,爱新觉罗情种们在明朝宠妻狂面前被爆成渣。。明太祖朱元璋和孝慈高
历史上哪些皇帝是因为宠爱美女而招致杀身之祸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因为宠爱美女而招致杀身之祸,“红颜祸水”就是这么来的。夏代:妹喜传说夏朝最后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桀还制造了一个“倾台”,供他们俩玩乐。据说妹喜爱听“裂帛”之声,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丝绸一百匹,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妹喜听。如此浪费民脂民膏,这在全国人口还没有北
解读中国古代宫廷“对食”史,宫女和太监是如何做夫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有详细的“对食”记载,意为宫女和宫女同性恋爱结为“夫妻”,也就是现在的女同性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宫女11、2岁就入宫,地位最低下,长到青春期时,情窦初开,整日的无聊与寂寞的宫女们为了弥补内心世界的空虚,在宫女之间产生了一种畸形的性爱关系,称为“对食”。宫女与宫女之间叫“对食”,宫女与太
杨贵妃与安禄山独处一夜,李隆基为何要装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这都是野史传闻,既然想听我就八卦一下吧话说当年安禄山以一介布衣,凭着自身的机灵聪慧,能征惯战,成为当时幽州节度使张守的义子,从此平步青云。后来安禄山出任平卢兵马使,他开始大肆贿赂朝中大臣,让他们替他在唐玄宗面前多美言几句,久而久之,唐玄宗就对安禄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两年后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使,
历史上十位亡国红颜典型代表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这问题该怎么说呢?如果国君勤政爱民,国家也不会轻易灭亡,除非遭到天灾,就像明朝崇祯帝,其执政期间天灾不断,最后让满清捡漏成功。亡国之君,不是软弱无能,便是荒淫无道。说起荒淫,那些亡国之君也有着不同的嗜好。夏朝时候的后羿,他沉迷于打猎,最后老婆、老巢都让他的大臣寒浞给霸占了,落得个身死国亡的下场;而卫
西汉的赵飞燕和唐朝的杨玉环,谁更得君王喜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历史上有一个词叫做环肥燕瘦,环指的就是唐朝的杨贵妃和汉城帝时期的赵飞燕,他们两者都是集帝王的恩宠于一身的,但是在我看来杨贵妃的恩宠要比赵飞燕多一些,我主要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比较的。第一,唐玄宗确实是真地爱杨贵妃,因为杨贵妃之前的身份是他的儿媳妇,他们的爱情可谓是跨越了世俗伦理的结合,并且杨
如何看待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十一日,唐玄宗李隆基如同往年一样,在初冬的朔风中,在千乘万骑的护卫下,由京城长安起程,前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就在这一天,玄宗颁布了一个当时并不引人注目的诏书《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其文曰:至人用心,方悟真宰,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