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屡败屡战的故事 古代

屡败屡战的故事 古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928 更新时间:2024/1/21 16:57:32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屡战屡败强调每次战斗都失败,成了常败将军;屡败屡战却强调自己对皇上的忠心和作战的勇气,虽败犹荣.

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资料

一、千古江山公元280年,晋朝名将王浚的水军攻近建业城,东吴主孙皓在进行一番几乎是徒劳的抵抗后出城投降,这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告一段落,大晋一统天下,后人称之为“三国归晋”。完成一统天下这一伟业的是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强干之辈,祖父司马懿,与诸葛亮周旋多年,终于拖死这一千古名相,并夺取魏国大权,而他父亲司马昭,不单掌控魏国大权,还南征灭了蜀汉,刘姓江山传了这么多年,终于彻底断了。到了司马炎这代,他终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统天下。中国几千年历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这一统天下的君主实在没几个,而司马炎和其他几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说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却没有杀魏帝曹奂,而是封其为陈留王,而且准许他用皇帝仪仗,上书时不必称臣,这种事也就晋朝出现,而原来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现在东吴主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都得善终。或许是因为司马家出身士族的关系,司马炎和身边大臣关系不错,大臣说话也是很随便,即便说他坏话也是一笑了之,仔细看。晋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强。大臣比皇帝横多了。司马炎不能称之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却没有为这个江山打好基础,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他选的白痴皇帝和藩王领兵在外的制度为西晋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假如他的皇帝儿子不是白痴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乱也没机会,假如没有藩王领兵这样的制度,那朝政再乱也不会象八王之乱这样。八王之乱象一个搅肉机,中原的力量全部耗尽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种借口进入中原,这便是后世常称的五胡乱华。中原乱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鲜卑,一窝蜂的进来,先是对晋朝,后来是自己内部也打,乱糟糟一片,司马睿,这个和司马炎已经算是很远很远的远亲慌慌张张跑到当年被司马炎打下的东吴都城建康,在王导的鼎力支持下,过起了小朝廷的日子。或许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许是江南的风光太好,舍不得离去,司马睿不想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北方去了。南方还算稳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来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压,即便不欺压,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也不好过。人每到痛苦的时刻,最大的希望便是从天边降下一个神灵,至少是英雄来拯救自己。祖逖尝试过,他以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北伐,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与后赵作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而且毫无私心,实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没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号称项羽转世的冉闵身上,但是这希望被慕容恪的连环马扼杀了。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转到南方,一个叫桓温的将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可是当这个将军来到长安城下,大家才发觉这位将军更重视的是南方的权力,所以他转了一圈便回去了。曾经一度,那个仁和的苻坚和摸虱子的王猛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不过王猛早早便逝去了,而那个仁和的苻坚一下子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一意孤行发动了南征。可惜,人心还是向着东晋,运气还是在南方这边,淝水一战,东晋大胜,虽然没有收复全部失地,但是前秦却土崩瓦解了。或许慕容家族才是希望所在?这个一家都英俊非凡的家族有慕容恪、慕容垂这样不世出的名将,一统天下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吧。可惜世事难料,参合陂一战,慕容家族从此衰落。大家并不知道,这样的痛苦还要过上几百年,直到一个叫隋的朝代建立才会暂时结束,在这段时期里,所有的人只是匆匆过客,在历史书上留下几笔便走了,只是有些人留的多些,有些人留的少些。我们总是崇拜那些留的多的人,即便那是虚名,但是至少能留给后人无尽的话题。而其中的一些人,我们称之为英雄,像祖逖。而在英雄之中,有些人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们制造了历史。请先记住这位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裕。二、英雄出身自寒门公元363年,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刘裕出身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即那位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当年传说上天会让西楚霸王项羽转世,大家认为是冉闵,但是要说刘裕也未尝不可。当然,刘裕和项羽的关系还不如和项羽的死对头刘邦那样密切。或许是两汉过于辉煌的关系,那时反正是姓刘的总能和刘邦这位老祖宗扯上关系,于是真正光复汉室的刘秀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三分天下的刘备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这位日后成为一朝之主的刘裕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不过,他的汉室宗亲可就比较远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么也能算是刘邦直系子孙,而刘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刘交,乃刘邦之弟,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却是旁系的旁系。而且此时已经不是汉朝末年了,而是东晋了,他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却不能为他得来半点好处,他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只能作为谈资罢了。其实硬要说的话,那位匈奴人刘渊也称自己是汉室宗亲,还建立了汉国呢。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刘裕没有以重建汉室,而是取了一个暧昧的“宋”作为自己的朝代称号吧。那是后话了,公元363年,我们这位日后的帝王还刚出生,面临随时会夭折的危险。大凡帝王出生,大家都会给什么吉兆,比较梦见吞红日啊,龙凤下凡啦,总之是很特别的事,那刘裕出生有什么吉兆呢?可惜,假如真有这个吉兆,我们也无从得知了,因为刘裕的娘亲赵氏已经在刘裕出生后便已经死去了。刘裕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生父刘翘只是做一个无油水的小吏,安葬妻子便要花去一大批钱,而抚养婴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古代人还没有象现代这样用奶粉喂养的习惯和条件,只能用母乳喂养,而这样就要请奶水足的女子做奶妈,可是这样是要花钱的,古代小说里说到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抱着孩子四处求人,吃百家奶,而且大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刘翘估计也没这样的时间和脸皮,何况想到这孩子克死了妻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就准备抛弃刘裕。要是按照古代演义的说法,这刘裕被抛弃后一定是被哪位达官贵人的下人拣到,带回去,然后这达官贵人家里又无小孩,便当做亲生孩子养,长大之后继承家业,日后与亲生父亲相认,那是喜剧,与亲生父亲反目成仇,那是悲剧,与亲生妹妹相爱,那是雷雨了。要是按照西方历史的写法,刘裕会被狼收养,最后成为一个英雄,建立起一个叫罗马的国度。要是按照武侠小说的写法,那刘裕会被哪个和尚道士收养,或者是深山中的高人,长大学成一身武艺,日后发觉自己的身世扑朔迷离,原来自己是某个……打住打住,刘裕的身世还没这么戏剧性,在千钧一发之际,他被自己的族中叔叔刘万和叔母杜氏所救,杜氏做他的奶妈,并且寄住在他家中。作为一个叔母和奶妈,杜氏对他极好,甚至为了他,连自己的次子刘怀敬的奶也顾不得喂,据说之后刘怀敬智力有点问题,便是因为断奶太早的关系,刘裕日后对刘怀敬一家也甚是照顾,恩宠有加,也是为了报这一恩情吧。不过假如要说是杜氏看出刘裕日后的成就,那也夸张了些,当年刘备被刘元起看重,那是因为刘备已经成年,显出一定潜质。要说杜氏能看出婴儿的刘裕有帝王之相,也不可思议了些。杜氏这样做,完全是一种同情吧。刘裕在叔母家两年,才回到家,然后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说,茁壮的成长着。成为一个“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的奇男子了。不过这位奇男子可没什么好风评,此时刘裕的生父刘翘已经病逝,他续娶的妻子,也便是刘裕的后母萧氏独自抚养刘裕和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裕对待继母很是孝敬,只是他的职业不是很好,以卖履为生,这和他的前辈,刘备到是很象。说起来也奇怪,当时刘家并不是没有人才,刘备那时刘表刘璋的个人条件都比刘备要好得多,而刘裕时期也有刘牢之这位北府名将。但是却总是刘备刘裕这样出身贫寒成就一番伟业。不过说起来,刘家最出名的四位君主,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年轻时都没什么好习惯,刘邦被自己的父亲看不起,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刘秀年轻时喜欢包庇收留不法分子,显然就是地方一霸,刘备虽然还求求学,也喜欢拉帮结伙,做个小混混,看他打督邮的那脾气,火气还挺旺,到了刘裕这代,也没什么改进,也是不爱读书,游手好闲的紧,而且更进一步,还有爱赌博的超级坏习惯。甚至因为欠钱,还被人绑起来打,要不是好友王谧帮他还债,我们在史书上也只能见到一位姓刘名裕的赌徒因为欠钱不还而被活活打死,以此告诫世人的例子了。当然,这个例子只会出现在一些笔记中,不会出现在帝王本纪里了。刘裕日后有没有改掉这坏习惯,不得而知,不过看他日后作战用兵,甚是行险大胆,而且每每成功,不知是不是赌博练出来的,不过他的将才可比他的赌才厉害的多了。其实刘裕不但爱赌博,还喜欢吹牛,一次在竹林寺,众僧说他有龙光在身,还有射箭伤蛇,传为王者的传说,这和他前辈刘邦那个斩白蛇的故事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估计是刘裕书读的少,编故事也不圆,不过刘裕成事后,这些故事便堂而皇之的进入正史了。我们还是把眼光再放到整个天下吧,此时的西方,罗马帝国的首都已经迁移到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很快就要分裂成东西两边,罗马城不久将被蛮族攻克,东方的中国,北方前秦帝国就象那个传说中的大秦帝国一样蒸蒸日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王猛辅佐在仁和的蛮族君王苻坚身边,一统北方后逝去,而此时的苻坚正在事业高峰期,中原、塞北、西域、辽东、巴蜀,汉晋原有的疆域已经大部在其手,只有南边的东晋,还是守着汉人正统的名号,实在是他的眼中钉。然而这个眼中钉又实在太难啃,东晋政权虽然偏安,但是还算得人心,而且也出了几个将才,当时的汉人也极为善战,苻坚按压不住一统天下的野心,终于不顾劝阻,率领百万大军南下,然而,淝水一战,东晋士族中那位白面书生一般的名将谢玄,大败苻坚,前秦帝国内部的矛盾集体大爆发,转眼间,那个一统北方的大帝国便土崩瓦解了。而东晋也无力北进,天才名将谢玄不久便染病逝去。再回到刘裕那,淝水之战时刘裕才21岁,历史上没有记载他参与了这次百年罕见的大战役。事实上,此时的他还没有参军,或许是淝水之战北府军的骁勇引发了他的豪心吧,或许是想出头,他准备参军。东晋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当官主要途径是推荐,而且实权大官职大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象刘裕这样没有背景,家世背景贫寒的平民充其量象他父亲那样做个小吏,或许命运好还可以做一任地方官,但是要做大官是不可能的。不过两晋承袭汉制,军功受封赏极多,一般平民要成就事业,最好的办法也只有参军一途。当时并没有后世那样“好男不当兵”的习惯,虽然一般平民大都以务农为生,但是对参军也没有什么歧视,朝廷也不会在小兵脸上刻字,尤其晋朝兵制此时已经由府兵制度向募兵制度发展,赫赫有名的北府军,也是以招募北方流民组成的。但是,参军易,要成就伟业难,晋朝士族势力强大,掌握实权的大都是世家大族,象桓温,谢玄,都是出自名门望族,才能掌握实权,象刘裕这样的寒人,要成就伟业,掌握大权,并不容易。不过,这也是唯一的路了,刘裕参军,或许是自身条件不错,他就任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开始了他的辉煌的军旅生涯。希望对你有帮助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最美的四个女人,都被李隆基害死了,为何要害死这四个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最美的四个女人,韦皇后、安乐公主(李裹儿)、上官婉儿、杨贵妃。她们的死都与一个男人有关,即最初的临淄王、后来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因此有人将其定为“四美”之死的罪魁祸首,是李隆基暴殄天物,故意害死四个绝色尤物。其实上述观点有失偏颇,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深纠实质。好比一个没种过庄稼的人,当看到地里的杂

  • 有关古代名人咎由自取自取灭亡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因变法而让秦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西部蛮夷脱变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其因此名震天下,流名千古。但其为秦国制定的律法严苛,严重动摇了宗亲皇室的利益,终于,在秦孝公去世后,太子即位,是为秦惠王。保守派和大贵族们趁机以谋反的罪名状告商鞅。商鞅也死在其制定的律法“车裂”之下。讳疾忌医名医扁鹊,

  • 你知道哪些名人幽默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林彪是我军战功卓著的名将,他是黄埔四期毕业,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近现代的几场重大战争他都参与过,并且从一个小兵做起,一路成长为东北野战军司令,上百万军队的统帅。一直以来,我们对林彪的印象大都是一位不苟言笑、愁眉紧锁的将领,脑子里总是在飞速运算战争进度,仿佛是天生

  • 历史上有哪些爱美人超过爱江山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最有名的多情君主,大情圣,我看莫过于两人最为敢当。第一位是南陈后主(陈叔宝)公元557年一589年,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代君主。有诗为证,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陈后主一生最宠爱张丽华,张丽华发长七尺,光可鉴人

  • 古代中国最残暴的是那个朝代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应该是朱元璋,他那时有凌迟,把人割3000刀。有烙柱,烧的红红的铁柱把人帖在上面。还有就是剥皮。虽然也有杀人无数的暴君,但他们没有那么残忍,大多一刀解决。朱元璋是平民皇帝,残暴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残暴是对坏人绳之以法造成的形象,因为古代除了权贵以为,其它人都被称为贱民,和货物宠物没有任何区别。可能正是

  • 历史人物中不受原主赏识但换主后大展身手的人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汉朝三杰之一。韩信懂军事又善谋略,几乎未曾战败过。虽然韩信战斗时效短,却作战能力强,并打赢了许多的战役。韩信过人的功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人物。韩信能屈能伸,会忍辱负重。韩信前期本身就是一个性情非常倔的小伙子,而且他对自己的事业的发展有非常强烈的追求意识。最早期的韩信生活很不

  • 古代民族民间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五千年:。zh5000。com/里也有|中国建筑|宫殿建筑|中国寺庙|中国石窟|中国古桥|中国园林|中国古塔|中国戏楼|陵墓祠庙|中国名楼|著名民居||著名牌坊|古遗址|著名经幢|中国遗产|中国佛教|中国儒学|中国道教|中国文学|中国戏曲|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文字|古代科技|古代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因为平常小事而折射出来的人生智慧的故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后因不识时务被曹操所杀。其年幼时爱吃梨,每次和哥哥们一起吃梨总是拣最小的吃。其父问为何,他说,我最小当然吃最小的梨。其父大赞,其事迹为世人颂扬。但我认为孔融每次吃梨的时候都会被哥哥们胖揍,以至于每次都不敢拣大的吃,而大的被哥哥们抢吃了。2,曾子避席。孔子有一

  • 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可能不止6个,6个人的话,我想至少有几下几位:第一位:刘备刘备第一次丢徐州后,又被袁术击败,这时候曹操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后来曹操击败吕布后,刘备和曹操一同回了许都。曹操表奏刘备为左将军,对刘备十分看重,好到什么程度呢?出去的时候坐一辆马车,坐的时候在同一张席子上。据《三国志先主传

  •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求分享?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有很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孔子那么大的人物,居然拜七岁幼童为师,真是谦虚好学的典范。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今山东)人,孔氏.名丘.字仲尼。孔子特别谦虚,没有因为别人的赞美就骄傲。他跟许多人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