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那些例子证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历史上的那些例子证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91 更新时间:2024/1/24 7:10:39

古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如下:

1、商汤伐夏,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商朝的汤讨伐夏朝的桀,夏朝的桀没有道义,没人帮助她,商朝的汤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朝的纣时,商朝的纣没有道义,所以没有人帮他,而姬发恰恰相反。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吴广得道多助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没有道义,没人帮他,陈胜吴广有道义,有很多人帮他们。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隋朝末年杨广没有道义,各个地方的农民起义,而瓦岗军有道义,有人帮他们。

5、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元朝顺帝没有道义,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有道义。

6、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7、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扩展资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作品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一年之中有利于战争的天气和时间,不像有利于战争的地理条件那样有利,也不像参与战争的人民的意志和内部的团结那样有利。

以三里为半径的内城和七里为半径的外城被围攻,但未能取胜。用围城的办法围城,必须有有利的天气和季节,但不可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和季节是无法与有利的地理条件相比的。

城墙不低,护城河不深,武器不简陋,粮食不充足,但由于战争条件不利于团结人民,城市被遗弃了。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不应该依靠我们的领土边界来安置我们的人民,不应该依靠山川的危险来加强我们的国防,也不应该依靠我们的武器的锋利来威慑世界。

仁慈的国王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不仁慈的国王得到更少的支持和帮助。支持和帮助他的人太少了,甚至他的兄弟也会背叛他,支持和帮助他的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世上所有的人都会顺服他。天下的人民都服从他的条件,反对他寡居的国王,连他的兄弟和肉体都背叛了他,所以国王谁能实行仁政,如果他不打仗,战争就会胜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是怎样阐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道理的作者首先以战争为例记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阐述这个道理也是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先从攻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纣王和秦始皇哪个更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是公元前1070年死的,秦始皇是公元前210年死的,肯定纣王先喽,商朝后还有周朝战国后才有秦始皇统一列国。所以商纣王更早。

  • 妲己是谁送给纣王的求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去女娲宫上香,看见女娲国色天香,心中按捺不住。当时的两个奸臣费仲,尤浑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普选美女,纣王自然很高兴。后来天下诸侯朝拜纣王的时候,都会偷偷给那两个奸臣送礼,因为他们很得宠。但苏妲己的父亲苏护性烈如火,不肯同流合污,费仲尤浑二人清点礼单的时候发现苏护没送礼,就怀恨在心,向纣王推荐说苏护的

  • 越王勾践的小故事(在100字左右)快点,我下午要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卧新尝胆100字小故事: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译文】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

  • 七年级作文 700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3.『生命的奇迹』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绽放了绚丽夺目的光彩,自它产生起便会绽放无限的魅力。题记有人说过“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生命只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才会不辱生命的意义。时间回转到公元前202年,长达5年的楚汉战争,项羽每战必胜,但是在垓下一战中被汉高祖军队团团包围。此时,

  • 历史小故事10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匡衡凿壁借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

  • 纣王,苏妲己,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原来的称号帝辛,但由于他作孽太多,就把它的称号由帝降为王他的名字应该是子辛。妲己姓苏,就叫苏妲己殷是当时商朝的国都的名称,商朝都都为殷商,但纣王并不叫殷什么

  • 聊斋志异小故事一篇,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有个车夫,推着一车柴上陡坡。正是用力的时候,后面赶上来一条狼,喀哧,一口就咬住了车夫的屁股。车夫痛得龇牙,想腾出手来把狼打跑,但如此,车失去平衡,肯定得翻下坡去,辛辛苦苦砍的柴就报销了,连车也得搭上。他只得忍忍忍,再忍。狼一见这情形,着啊,狼牙就用了劲,从车夫的屁股上啃下一块肉,撒着欢儿跑了

  • 商纣王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小说《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的背景下,写了一系列正邪斗法、神妖混战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书中的主要的人物商纣王,是人人恨之入骨的暴君,那么,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不是这样呢?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史书记载纣王的罪行是:沉溺酒色,奢靡腐化:残忍暴虐,荼毒四海;据说,他在宫内竖起木桩,上面挂满

  • 商朝的纣王真的是暴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封神榜》属于神话小说,还有许多稗官野史,传说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具体的事实约有这么四条:第一,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第二,严冬之际,妲己遥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而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

  • 你咋样理解商纣王的暴君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纣是帝乙的小儿子,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天资聪敏,体格魁梧,勇力过人。帝乙死后,纣继位为王。纣王好酒色,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不理朝政。纣王荒淫无道,致使百姓怨恨、诸侯离异。为重振自己的天子威风,纣王作“炮烙之刑”:用青铜制成空心铜柱,用木炭将铜烧红,凡有敢议论他是非的人,一律被绑在铜柱上,活活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