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象箸之忧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象箸之忧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57 更新时间:2024/1/25 7:22:17

韩非子》中有一则“象箸之忧”的故事,讲的是商纣令人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太师箕子预感到这将是天下的祸害,为此忧虑万分。他认为,纣王用了象牙筷子,必不会用陶杯,而改用犀牛角杯或玉杯;使用了象筷玉杯,就不会吃粗粮菜蔬,而要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必不能穿着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要穿着华贵的衣服,坐在宽广的房屋中、高高的亭台上吃。果不其然,过了五年,纣王设置酒池肉林,骄奢淫逸至极,将殷商引向覆灭。万物之发端必于“一”。一次让步,次次守不住,终致满盘皆输。帝王如此,官员何尝不是呢?明朝御史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讲述他受教于都台王廷相的一则见闻,也反映出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穿新鞋的轿夫,开始时小心翼翼,择地而行,随着路上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中,从此便“不复顾惜”。可见,破例是通向毁灭的阶梯,先例一旦打破,便会一破再破,其结果可想而知。“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不复顾惜”让王廷相有了“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之感叹,一语道破为官之道。面对笑脸的送礼者、精心的围猎者,一些领导干部口中的“下不为例”,实际上是默认“首次破例”,预示着将来还可以继续破例,这正是危亡之始。一旦因此而尝到甜头,便会不知不觉放松戒备,一步步踏着破例的阶梯,走向贪腐的深渊。只要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力,利益的考验就会如影随形。自古以来,为官者能熟谙破例之害者大有人在,其中能深明抵御之道并身体力行者也不在少数。《唐国史补》记载,左丞李清名远扬。一次,户部侍郎刘晏到李家做客,“见其门帘甚敝”,便找人织了一块新帘子。然而,刘晏畏惧李的清名,“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帘子竟未送成。清廉之名威无边,让送礼者自感矮小,令围猎者内心生愧。与其在情面与原则、利益与规定中反复权衡,倒不如像李那样谨守“一身正气悬山河”,坚持“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对不义之财、不法之事、不正之风第一时间拒绝和抵制,从而炼就百毒不侵的“金刚不坏之身”。贪腐起于“一”,清廉也养成于“一”。陈云同志一次在杭州吃午饭,地方的同志考虑到他已退休需要增加营养,便私自在原来的一荤一素之外加了一小碗鱼翅。陈云发现后摆摆手,平和而坚定地说:“不需要,我吃的营养足够了”。饭后,陈云语重心长地对工作人员说:“今天吃了,哪怕是一点点儿,以后他们就会找借口给我做;这次浪费了,他们就不会给我做第二次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事实证明,只要坚辞不受,就不会有下例,即使有下例也难以得逞。许多违法违纪案例都表明,最难提防的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问题。分析原因,关键还是识得不深不透,只识得来者的真实目的,却看不到自身的心理蜕变;只识得脚下的破例之害,却看不清长远的叠加效应。唯有做到既识得破,又拒得了,顾惜如始,步步为营,才能杜绝贪腐近身,远离“象箸之忧

归纳法是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但不确保结论的推理过程。它属于合情推理。个人以为,象牙之箸确实犯了滑坡谬误,但并不影响这个寓言的说服力。逻辑要求论证过程的严谨性,往往在“是”与“非”之间做出判断。而日常中很多判断并不需要百分百的确定,只要发生的可能性达到一定程度,就足以做出指导行为的决定。就如一个人说了十句话,三句假的七句真的,并不能因此判断他下一句话就是假的,也不能得出他是骗子的结论,但已经足够让我做出不再相信他的决定。回到象牙之箸这个案例中来,中间的推论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很显然它是符合人性的,目前心理学的发展还不足以用严密的逻辑来推论人性,所以更多的还是靠归纳总结。滑坡谬论是夸大了事件的后果,也即危言耸听,本质上是诉诸恐惧,利用人们想要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的心态,来阻止起始事件的发生。象牙之箸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并且这种可能性符合人们的认知,那么我认为它依然有警示后人的作用,这种警示作用叫做------经验之谈。当然,如果有了新的经验或更合理的逻辑,那旧的经验自然可以摒弃。最后,关于结论正确,论证过程是否合理重不重要,其实还要看情况,如果你是治学,那就应该严谨,过程有时比结果还重要。如果只是应用于生活中,你要知道试错是有成本的,质疑和论证也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所以不能事事都较真,有时难得糊涂才是人生就是说呀,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觉得害怕。因为箕子认为,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会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用了象牙筷子,玉杯,必然不会吃粗粮菜蔬,而是去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必然不能穿着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要穿着华贵的衣服,坐在宽广的屋子,高高的亭台上吃。我怕那个结局,所以在看到开始的时候感到恐惧。果不其然,过了五年,纣王造了酒池肉林,设了炮烙的酷刑,并因此而亡国。棘轮效应,还是那句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消费水平一旦上去很难下来。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请问商朝一共经历了几代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从公元前160

  • 第2个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伟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

  • 历史上最荒淫无度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荒淫的十大昏庸皇帝(按时间顺序)1.秦二世胡亥秦始皇死后,少子胡亥与李斯、赵高狼狈为奸,诛杀各公子,公主和大将,终于篡取皇位。继位后,劳民伤财,继续修建阿房宫,整天声色犬马,激发民怨,终于引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最后被赵高所逼杀。(荒淫等级:7)2.汉成帝刘骜西汉末年,社会诸多

  • 古代实行暴政的王及所做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给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前1653前1600)。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发病死后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商纣商朝最后一任君王。名辛,为帝乙的儿子,史称为

  • 商朝多少位皇帝?都有谁?在位多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次序日名1(祭名)日名2(祭名)庙号谥名在位时间备注1大乙天乙高祖汤履前1617年前1588年大丁太丁托未即位2卜丙外丙哀胜前1587年前1585年3仲壬懿庸前1584年前1581年4大甲太甲太宗文至前1580年前1558年5沃丁昭绚前1557年前1529年6大庚太庚宣辩前1528年前1503年7小

  • 商朝的那些王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汤,武丁,盘庚,帝乙......难道到这是他们的名字么?那他们姓什么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商王朝处于信史形成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初形。《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先秦)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

  • 商朝的皇帝为什么都不一个姓?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商朝国王姓子,因为传说他们的始祖母吞吃一颗燕子蛋才生下民族的男始祖契,所以以“子”为姓,子就是鸟蛋的意思汤、太丁、外丙、中壬之类的其实是他们的祭号,不是他们的真名姓名庙号谥号祭名亲属关系在位时间契商之始祖,帝喾子,唐尧弟高祖王亥?前1972年夔宗示癸?前1783年子履高祖汤帝大乙前1778年前174

  • 商朝的国君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庙号号姓名在位时间商高祖乙(一说为太祖)太武王汤前1778年前1742年商太祖-太丁前1741年-哀王外丙前174

  • 商的第四代君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商朝皇帝列表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盘庚,甲骨文做般庚,,名旬,生卒年不详。祖丁子,阳甲弟。阳甲死后继位。商代第20位国王,根据《夏商周年表修正》,在位28年(前1300-前1277年在位)。于在

  • 商朝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商纣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笼统的讲,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商纣(帝辛)这些都是【以日为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