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约公元前857年即位,在位37年。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地,并死在那里。
周厉王生前并不叫周厉王,他叫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代国王,周厉王是后人给他的谥号。“杀戮无辜曰厉”,因此后人叫他周厉王。中国人厉害,发明了谥号这东西,以对统治者的一生盖棺定论,终审判决。虽然绝大部分都不客观,因为都是继承者给的,但极少数连继承者都看不下去的,还是比较客观的。周厉王就是。周厉王是以中国历史上开“杀戮止谤”先河的皇帝而著名的。什么是谤?就是公开乱骂人。谤,毁也。—《说文》。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就是捏造事实,公开说就是谤,背后说就是诽,也叫讥。但在“止谤”问题上他不是最厉害的,后来居上的汉武帝最厉害,不但“谤”杀,连“诽”也杀,甚至连“腹诽”都杀了,“腹诽”就是你不拥护我,你不必说出来,连心里想都不行,我就杀了你,就算亲戚也不放过。在爸爸死后,姬胡继位。他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实行“专利”政策,将能赚钱的行业全都收为皇营,收入全归他,不准国人进入谋生。结果“民不堪命矣!”(人民受不了了)他还自作聪明,发明了特务行业(没错啊,就是他发明的,当时叫“卫巫”),命人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在他的高压政策下,国人“道路以目”,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国是,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说话,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赶快走开。他十分满意。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有人劝谏他道:“是障之也!”(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不让人们说话,难道比防治洪水还重要吗?洪水来了,会死很多人,堵塞言路也是一样,甚至祸患更大。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这个蠢货哪听得进去啊,听进去他就不是厉王了。结果爆发了“国人暴动”,被赶下台了。中国历史,很少有客观的记录,因为著史者必须“政治正确”。但周厉王例外,他的谥号“厉”字,即是概括了他的这段杀人止谤的历史。周厉王也不是没有贡献,他至少贡献了几个流芳千古的成语: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甚至“专利”。但他最大的贡献是谁也没想到的,因为他,中国历史上在2900年前,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政体—“共和行政”,并从此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这可是伟大的贡献啊!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更多与周厉王有关的www.xueshiboke.com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