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皇帝真不多,但是肯定有,汉宣帝就是一个。汉宣帝的结发之妻就是平民女子许平君,而能够做到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的也只有汉宣帝。汉宣宗的身世比较坎坷,祖父刘据因巫蛊之祸全家死于非命,只有尚在襁褓中的刘病已得以幸免,并且得到鲁国人丙吉的精心照料。昭帝即位后,巫蛊一案得到赦免,刘病已被送往刘据的旧部张贺掌管的掖廷生活,张贺对刘病已照顾有加。而许平君的父亲正好在张贺的手下做事,因此认识了刘病已。
(许平君剧照)
当时许平君已经许配人家,不过在结婚前夕对方不治身亡,于是经众人撮合,许平君又嫁给了正值婚娶年纪的刘病已。当时两个人的身份都是平民。一年后,许平君为刘病已生儿子,就在同年刘病已被武帝的托孤大臣霍光拥立为帝,由此刘病已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不久,霍光就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嫁给了汉宣帝,而且想把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但是汉宣帝感念患难与共的结发之妻,他心思寻思的是立许平君为皇后。所以有一天宣帝“莫名其妙”地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说以前我身份贫微,但是有一把故剑,我们感情深厚,现在十分地想念它。不知道众爱卿中有没有人能帮我把那把剑找回来?汉宣帝说的比较含蓄,但是大臣们都能心领神会,于是一至拥护宣帝立许平君为后,因此霍光的计划落空。
但是霍家不会就此罢休,因为至武帝去世后,霍氏家族在西汉王朝颇具影响力,从逐渐壮大到根深蒂固。尤其霍光的夫人是个飞扬跋扈、把谋权夺力当做一生的使命看待的女人,并且像老鹰一样死盯着皇后的宝座。第二年,许平君又生下一子,于是霍光夫人串通御医将许平君毒死。宣帝万分悲痛,追封许平君为“恭哀皇后”。后来,汉宣帝得知了实情,无奈霍光一手遮天,他只能隐忍不发。
后来霍成君如愿以偿的当上皇后,但是她骄横跋扈,生活奢侈,宣帝对其厌恶之极。霍光死后,汉宣帝夺回大权,将谋反作乱的霍氏家族一网打尽。霍成君被打入上林苑昭台宫,幽居十二年后,又被迁往云林馆,最后在绝望中自杀。
(许平君与刘病已剧照)
在废除霍成君之后,宣帝又收留了一个连续克死五夫的王氏,并且将其立为皇后。但是宣帝对王氏更无感情可言,只是将许平君留下的幼子刘交由此照料。不过王氏性情宽厚,无怨无悔,最终不负宣帝重望将刘抚养成人。
自从许平君死后,汉宣帝经常郁郁寡欢,回想起两个曾经的点滴岁月,不免暗自垂泪。此后,面对后宫三千佳丽,汉宣帝没有真正宠幸过一人。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像是无稽之谈,但是历史上好像还真是有一个,那就是明孝宗朱佑樘。根据《明史》等所能查到的史籍记载,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娶了一位妃子,那就是张皇后,他践行一夫一妻制,一生只持只宠张皇后一人,使得朱佑樘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朱佑樘和张皇后可以说是患难与共的应对典范夫妻,由于早年明宪宗万贵妃的专宠,朱佑樘在年轻时候包括成为太子之后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时张皇后一直陪在他身边,相亲相爱。这可能也是朱佑樘对她用情专一的原因吧。朱佑樘就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中兴之主,他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包括清代人修订的《明史》对他评价也很高,这是很罕见的。
《明史孝宗本纪》赞曰: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张皇后为明孝宗生下来两儿一女,女儿和次子早夭,只有大儿子朱厚照长大成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武宗正德皇帝。可惜的是这个儿子有些不着调,死的很早有没有留下子嗣继承皇位,大臣们只有迎立了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朱厚为帝,也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对自己这个伯母不是很好,晚年张皇后生活比较凄凉,于嘉靖二十年死于深宫之中,死后与丈夫孝宗皇帝朱佑樘合葬泰陵。(我是公子皇铘,请多多点赞、多多关注,也欢迎留言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