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中外故事?
1、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2、华侨领袖陈嘉庚俭朴过日子
陈嘉庚重勤俭、重公益的良好家风对集美区的族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陈新杰,是集美区的一个退休小学教师。上个世纪80年代,全家人仅靠他每月20多元收入养活,经常是“买5分钱的油菜,一家人分成两顿吃”。
即便如此,1984年,陈新杰匿名向厦门市少年儿童基金会一笔就捐出了20元,差不多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自此,陈新杰生活中克勤克俭却慷慨捐资公益事业的行为,持续到现在已经30多年。
节俭的事例有哪些?
节俭的事例有:
1、小明的奶奶从小就教导小明不能浪费粮食,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把碗中的粮食吃得干干净净不能剩饭。
2、地质学家李四光长期穿着一件白色的背心,芹孙即使是背心上面已经烂了很多洞也舍不得换,总是说不要紧,还可以继续穿下去。
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即使是在做了官以后也非常的节俭,每次发了俸禄以后都要把银子分成好几份,并且每一份都有具体的用途。
4、道光皇帝在歼悉当皇子的时候就非常的节俭,有一次道光出去游玩,临近晚饭时候才回家,回去的时候只带了一个烧饼,晚上和妻子两人分一个烧饼当做晚饭。
5、爸爸从小生活的比较艰苦,于是养成了节俭节约的习惯,即使是在饭前洗手的嫌改链时候都要把水开到最小,避免浪费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