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于谦?
于谦所处时期对应的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
秦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则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了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使秦国从此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则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秦嬴(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名非子,在位年数约40余年,恶来五世孙。
秦侯(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名未详,在位10年,秦非子之子。
秦公伯(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名公伯,在位3年,秦侯子。
秦仲(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名仲,在为23年,秦公伯子。
秦庄公(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名其,在位44年,秦仲长子。
1.秦襄公(立为诸侯)(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66年),名开,在位12年,秦庄公次子,公子世父之弟。
2.秦文公(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名未详,在位50年,秦襄公子。
秦静公(秦公),名未详,未继位,秦文公之子。
3.秦宪公(秦宁公)(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名立,在位12年,秦静公子。
4.秦出子(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名曼,在位12年,秦宪公子。
5.秦武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名说,在位20年,秦宪公长子。
6.秦德公(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名嘉,在位2年,秦宪公子,秦武公弟。
7.秦宣公(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名恬,在位12年,秦德公长子。
8.秦成公(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名载,在位4年,秦德公子,秦宣公弟。
9.秦穆公(秦缪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名任好,在位39年,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
10.秦康公(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名,在位12年,秦穆公子。
11.秦共公(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旧误作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4年),名稻/,在位4年,秦康公子。
12.秦桓公(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旧误作公元前603年公元前577年),名荣,在位28年,秦共公子。
13.秦景公(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名石,在位40年,秦桓公子。
14.秦哀公(秦毕公/秦公)(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名籍,在位36年,秦景公子。
秦夷公,名未详,未继位,秦哀公子。
15.秦惠公(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2年),名宁,在位9年,秦夷公子。
16.秦悼公(公元前491年公元前477年),名盘,在位15年,秦惠公子。
17.秦厉共公(秦剌龚公/秦利龚公)(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名刺,在位34年,秦悼公子。
18.秦躁公(秦公)(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名欣,在位14年,秦厉公子。
19.秦怀公(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名封,在位4年,秦厉公子,秦躁公弟。
20.秦灵公(秦肃灵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名肃,在位10年,秦怀公孙,秦昭子之子。
21.秦简公(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名悼子(有人认为,“悼子”非名),在位15年,秦厉公子,秦怀公弟(《秦记》谓秦灵公子)。
22.秦惠公(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名仁,在位13年,秦简公子。
23.秦出公(秦少主)(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名昌,在位2年,秦惠公子。
24.秦献公(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名师隰/连,在位23年,秦灵公子。
25.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名渠梁,在位24年,秦献公子。
26.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24年改元),名驷,在位27年,秦孝公子。
27.秦武王(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名荡,在位4年,秦惠文王子。
28.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名则/稷,在位56年,秦惠文王子,秦武王弟。
29.秦孝文王(公元前250年),名柱,在位1年,秦昭襄王子。
30.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名楚,在位3年,秦孝文王子。
31.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21年),名政,在位26年,秦庄襄王子。
明朝首辅顺序表?
相关人物
黄淮(1367~1449)1402年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十一月降
黄淮,明朝首辅,他是明朝内阁初创期间的重臣,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官至“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著有《省愆集》等。黄淮(1367-1449),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永嘉人(现温州市鹿城区)人,是“永嘉黄氏族系”始迁祖黄中(794~887)字大本,号潜夫,于唐……
解缙(1369~1415)1402年-1407年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永乐五年二月罢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解缙(xièjìn)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
胡广(1369~1418)1407年-1418年永乐五年二月进十六年五月卒
胡广,字光大,江西吉安人,(1369-1418),明朝书法家、大学士,建文二年状元,永乐五年至十六年(1407年-1418年)任内阁首辅,其父胡子祺,曾历任洪武年间广西按察佥事,彭州知府,延平知府,政绩斐然。靖难之后,胡广与同乡好友解缙一同降成祖朱棣,永乐五年,内阁首辅解缙被革职,胡广即不顾家人与……
杨荣(1371~1440)1418年-1424年永乐十六年五月进二十二年八月降
(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
杨士奇(1366~1444)1424年-1444年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正统九年三月卒
杨士奇(1366.2.3~1444)名寓,字以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明朝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士奇前后侍奉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
杨溥(1372~1446)1444年-1446年正统九年三月进十一年七月卒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时人称为“南杨”。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
曹鼐(1402~1449)1446年-1449年正统十一年七月进十四年八月卒
曹鼐,明朝政治家,正统年间内阁首辅,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正统十一年七月至十四年八月(1446年-1449年)任当朝首辅。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正统六年(1441)由宰相杨……
陈循(1385~1464)1449年-1457年正统十四年八月进天顺元年正月罢
陈循(13851464),字德遵,江西泰和人。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正统中,累进户部右侍郎。景泰中,进华盖殿大学士。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英宗复辟,谪戍铁岭。石亨败后,循上疏自讼,释为民。循著有芳洲集十卷,与东行百咏集句,均《四库总目》行于世。1449年1……
高(1391~1460)1457年天顺元年正月代二月致仕
高(13911460),或称高谷,字世用,一字育斋,扬州兴化人。明诗文家生于139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十日),死于1460年2月2日(农历正月十日)。1457年(天顺元年)正月至二月代任当朝首辅一职。1415年(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仁宗时改任春坊司直郎,迁翰林侍讲。1435年……
徐有贞(1407~1472)1457年天顺元年二月进六月罢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汉族,生于明成祖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1407年6月16日),卒于明宪宗成化八年七月十五日(1472年8月19日),年六十六岁。宣德八年(1433),登进士第,选庶吉士,授编修。他身材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
许彬(1385~1461)1457年天顺元年六月进七月罢
许彬(1385-1461),字道中,号养浩,出生于明代兖州府宁阳县白里,祖籍明丰县苗城里钓台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许口村)人。许彬“生而颖异,及学,目十行下,时人皆称神童”,少年时因丰县灾荒,十四岁随父迁居山东兖州府宁阳县,明朝大臣,著名学者,馆阁体代表作家。世称“东鲁先生”。少以文学知名,永乐九年(……
李贤(1408~1467)1457年-1466年天顺元年七月进成化二年三月丁忧、1466年成化二年五月复十二月卒
李贤(1408年1467年1月22日),字原德,谥文达,邓(今河南邓州市)人。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为一代治世良臣。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大学士,廉洁奉公,政绩卓著。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并著有著《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书。初入仕途李贤,……
陈文(1405~1468)1466年成化二年三月进五月降、1466年-1468年成化二年十二月进四年四月卒
陈文(1405年月16日~1468年5月19日),字安简,号斋,江西庐陵人(即今吉安县桐坪镇人)。成化二年三月至五月(1466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明正统元年(1436)周旋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景泰二年(1451)出任云南右布政使,兴利除弊,政绩颇著。英宗复位,拜詹事府詹事。天顺七年(146……
彭时(1416~1475)1468年-1475年成化四年四月进十一年三月卒
彭时(1416年1475年4月27日[1-2]),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明宪宗时名臣、内阁首辅。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状元及第。景泰年间,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英宗驾崩后,与李贤力争钱皇后名位……
商辂(1414~1486)1475年-1477年成化十一年三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
商辂(lù)(14141486)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第一个是黄观,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
万安(1417~1488)1477年-1487年成化十三年六月进二十三年十月罢
万安,约14171488年,字循吉。明代眉州人,即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万冲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明宪宗宠臣、外戚,后为明孝宗朱樘罢官。万安青少年时期在眉山读书,据说他小的时候挺聪明,遗憾的是他长大后,把所有的聪明都用在了钻营上。明正统十三年(1449),万安考中进士,授庶吉……
刘吉(1427~1493)1487年-1492年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弘治五年八月致仕
刘吉(1427-1493),字之。河北省博野县大程委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成化十一年(1475)成为内阁成员。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五年八月(1487年-1492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明代-成风,言官也喜欢管闲事,刘吉这种人自然成为了言官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可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说了……
徐溥(1428~1499)1492年-1498年弘治五年八月进十一年七月致仕
明朝大臣徐溥(公元一四二八年至一四九九年),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弘治五年八月至十一年七月(1492年-1498年)任当朝首辅一职。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公元一四五四年)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性凝重有度;居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屡遇大狱及逮系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
刘健(1433~1526)1498年-1506年弘治十一年七月进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刘健(1433年2月27日1526年12月9日),字希贤,号晦庵。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师从于薛,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先后为官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刘健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叶弘治、正德两朝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崇儒……
李东阳(1447~1516)1506年-1512年正德元年十月进七年十二月致仕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
明朝三国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国朝代简史: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隋,唐宋元明清。
明朝16帝排列顺序表?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明朝妃子位分顺序表?
明代妃嫔制度上承唐宋,下启满清,按以下等级进行排位。
一,皇后
明朝同样遵循我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的皇后制度,同一时间内只设一后,皇后地位极为尊崇,妃嫔对皇后既需要执妻妾之礼,也需要执君臣之礼。
二,妃
明代皇妃在演变中形成了三个等级,分别为皇贵妃、贵妃、妃。其中,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并不常设,其人选多为皇太子生母或者圣眷深重的宠妃。
贵妃在明初并非单独的妃嫔等级,作为妃的第一位号,贵妃与贤妃、淑妃等同属于妃级序列;但随着历史发展,加之本身隐含“群妃之首”的寓意,贵妃地位逐渐上升,在宣宗朝取得了有册有宝的待遇,实际上分化成为一个新等级。
三,嫔
皇嫔的划分则以明世宗为明显界限,世宗以前沿用昭容、昭仪、婕妤、美人等九嫔旧称,册命上也没有定制;世宗时重新定制,规范了册封仪式,确定九嫔地位完全平等,并规定九嫔各自拥有相应位号。
四,姬
对于妃嫔之下的后宫女子是没有官阶的,通常为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
历代帝王排序表?
夏朝: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商朝:汤、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纣。
周朝:西周:文王、武王、幽王、平王。
东周:周郝王。
秦: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胡亥、子婴。
西汉:西汉: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费、刘询、刘爽、刘骜、刘欣。
东汉:刘秀、刘庄、刘(火旦)da、刘肇、刘隆、刘祜、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彻。
三国: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
吴: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孙和、孙皓。
晋: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司马睿、司马绍、司马衍、司马岳、司马聃、司马丕、司马奕、司马昱、司马曜、司马德宗、司马德文。
南北朝:南朝:宋: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yu)、后废帝刘昱、顺帝刘(淮十:两字合为一,上下结构)。
齐:高宗黄道成、武帝黄赜、林王黄昭业、海陵王黄昭文、明帝黄鸾、东昏侯黄宝卷、和帝黄宝融。
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文智。
陈: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艹倩,上下结构。念:qian)、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北朝:北魏:道武帝拓拔(王圭,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焘、南安王拓拔余、献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字去彡加月字)。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
西魏: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元廓。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斌贝,合一字,上下结构。念:yun)、静帝宇文阐。
隋: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
唐: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显、李旦、武则天、李显(复辟)、李重茂、李旦(复辟)、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适、李诵、李纯、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李儇、李晔、李。
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又名朱晃、朱全忠)、末帝朱(王真: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zhen)。
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帝李(澶字去掉三点水,念:dan)、闵宗李从厚、末宗李从珂。
后晋:高祖石敬唐、出帝石重贵。
后汉:高祖刘(cao)(本名知元)、隐帝刘承佑。
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
宋:赵匡胤、赵匡义,又名赵光义、赵恒、赵祯、赵曙、赵顼、赵煦、赵佶、赵桓、赵构、赵、赵、赵扩、赵昀、赵、赵隰(没有阝,读音xiǎn)、赵、赵。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褚、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澶字,去三点水)、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王旬,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哀帝完颜守绪、末帝完颜承麟。
元: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乃马真后(乃马真)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海迷失后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元宁宗(孛儿只斤懿质班)元顺帝(孛儿只斤妥帖睦尔)
明: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火文:二字合为一字,左右结构。念:wen)、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二次继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cong)、穆宗朱载(hou)、神宗朱翊、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胤、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琰、爱新觉罗宁、爱新觉罗奕、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载、爱新觉罗溥仪。
明朝辈分排名顺序表?
太子家,秦王家,晋王家,燕王家,周王,楚王,…
明朝铜钱顺序?
铜钱年号有,洪武通宝,建文通宝永乐通宝,洪熙通宝,宣德通宝,一直到崇祯通宝
明朝帝号顺序?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朱元璋1328年-1398年06月24日,庙号:明太祖,谥号:明高帝,登基时间:公元1368年1月23日(洪武)
朱允1377年12月5日-?庙号:明惠宗,谥号:明惠帝,登基时间:公元1398年6月30日(建文)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庙号:明成祖,谥号:明文帝,登基时间:公元1402年(永乐)
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庙号:明仁宗,谥号:明昭帝,登基时间:公元1424年(洪熙)
朱瞻基1398年2月9日-1435年1月3日,庙号:明宣宗,谥号:明章帝,登基时间:公元1425年(宣德)
朱祁镇,1427年-1464年2月23日庙号:明英宗,谥号:明睿帝,登基时间:公元1435年(正统)
朱祁钰1428年-1457年3月23日,庙号:明代宗,谥号:明景帝,登基时间:公元1449年(景泰)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庙号:明宪宗,谥号:明纯帝,登基时间:公元1464年(成化)
朱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庙号:明孝宗,谥号:明敬帝,登基时间:公元1487年(弘治)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庙号:明武宗,谥号:明毅帝,登基时间:公元1505年(正德)
朱厚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庙号:明世宗,谥号:明肃帝,登基时间:公元1521年5月(嘉靖)
朱载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庙号:明穆宗,谥号:明庄帝,登基时间:公元1566年(隆庆)
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庙号:明神宗,谥号:明显帝,登基时间:公元1572年(万历)
朱常洛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庙号:明光宗,谥号:明贞帝,登基时间:公元1620年(泰昌)
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19日,庙号:明熹宗,谥号:明帝,登基时间:公元1620年(天启)
朱由检1610年-1644年,庙号:明思宗,谥号:明烈帝,登基时间:公元1627年(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