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帝王历史故事简介 古代帝王历史故事简介50字

古代帝王历史故事简介 古代帝王历史故事简介50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2 更新时间:2024/1/19 19:01:16

古代历史故事?

一、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鸠浅、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

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二、指鹿为马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三、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四、背水一战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

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五、负荆请罪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费县许崖历史简介古代所有历史?

许家崖位于临沂市费县县城西南11公里处许家崖乡境内,因驻地南许家崖村而得名。

该村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最早由许姓建村,故名。1960年,将城关区的邢家村以南、新庄区的刘家庄以北、朱田区的糯米湾以东,马庄区的牛角峪以西,共39个自然村,单独设置许家崖公社。该乡境内的许家崖水库是1958年10月修建的,位居全省八大水库之一,

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古代帝王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1、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

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

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将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

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徐庶的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在刘备这边,故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徐庶进曹营果然不为曹设一计,并且在长坂坡还救了刘备的大将赵云一命。

古往今来,凡是留才的案例,没有超出刘备的。留才留心,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依然会为你效命。

2、秦昭王五跪得范雎

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雎,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真的就不愿意教寡人吗?”这第三跪打动了范雎,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

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的。”范雎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

秦昭王对此指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雎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

这一次范雎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雎鞠躬尽瘁,辅佐秦昭王成就了霸业,而秦昭王千百年来也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3、庄王爱马

楚庄王芈侣爱养马,他有一匹爱马待的遇超过了大臣。艾玛!爱马每天穿着锦绣的衣裳,住着宽敞华丽的大房子,吃着枣肉制作的果脯,躺在竹子做的凉床上。也许是宠爱过度,这匹马竟然得了肥胖症,最后死翘翘了。

楚庄王号令群臣为爱马出殡,准备以大夫的礼仪下葬。大臣们议论纷纷,认为国王是在侮辱臣子。庄王下令:有议论葬马者杀无赦!

楚国明星优孟听说这件事儿,跑进大殿一个劲儿痛哭流涕。老芈说:“老孟你哭啥啊?”优孟说:“大王的爱马死了,咋能按照大夫的规格下葬呢?我大楚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以大夫规格葬马太抠门儿小气了,应该以君王的礼仪安葬才是。”

庄王阴沉着脸:“那你说咋办?”优孟回答:“大王您应该给爱马用雕玉做棺,以上等的梓木做椁,以贵重的樟木装饰,派数千名士兵挖掘坟墓……”庄王一听这话,感到不对味儿:“寡人的错误如此严重吗?那依你看应该如何去做?”

优孟回答:“还请大王按照六畜应有的方式埋葬为好!以土为椁,铜锅做棺,放上大枣生姜和香料,祭以粮米,埋葬在大家的肚子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庄王听从了优孟的劝说,把爱马交给了伙房,一场葬马风波平息了。

4、懿公好鹤

春秋时期,卫国第十八任国君卫懿公姬赤阁下对白鹤情有独钟。他爱鹤如命,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他饲养的白鹤羽毛洁净,身姿修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有所爱好,下属就会投其所好。卫国官吏满世界驱使百姓,捕猎白鹤送给国君。捕获的白鹤多了,原有的饲养场地不够用了,姬赤就不断扩建宫苑,养殖数量庞大的白鹤,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姬赤根据白鹤品相不同,给他的白鹤们封了不同的品级,享受同等官员的待遇。他领着白鹤逛街,这些“鸟大臣”都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吃喝拉撒睡都有专职人员伺候。养鹤的开销越来越大,国库不够用,姬赤不顾百姓死活,强行摊派给无辜的国民。

北狄王得知姬赤爱鹤荒政,率两万骑兵突袭卫国。卫懿公姬赤慌了神儿,下令征兵抵御敌人。国内的百姓早就对这个混球的国君失去了信任,纷纷发牢骚说:“大王不是有那么多鸟大臣吗,让他的鸟大臣去迎敌好了!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打仗啊?”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无人理睬征兵令。姬赤无奈,强行抓壮丁,分发武器仓促迎战。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毫无战斗力可言,被北狄骑兵一举击溃,卫懿公姬赤来不及躲避,被敌军乱刀砍死,他的那些鹤估计都被敌军做成烤“鸡翅”了吧?

5、宋仁宗爱吃螃蟹

宋仁宗从小爱吃螃蟹。他不仅是宋朝第一个吃螃蟹的皇帝,还带动宋朝人开始吃螃蟹,并且认吃螃蟹的风气在中国流传了下来。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宋仁宗打小就爱吃螃蟹,一顿不吃就馋得发慌,一吃起来就刹不住车。

那时候宋仁宗还小,还没有亲政,真正掌权的是他名义上的母亲刘太后。刘太后见小皇帝吃螃蟹吃坏了身体,当即发下懿旨:虾蟹海物不得禁御!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当时不仅螃蟹,连虾都不让送到宫里来!

喜欢吃螃蟹的宋仁宗,想让太监宫女偷偷去外面里买螃蟹进来吃,大家都害怕刘太后严惩,不敢答应。这时候另一个皇太后看不下去了,她就是刘太后的好姐妹、亲自抚养宋仁宗长大的杨太后,杨太后说:太后何苦虐吾儿如此?你不让他吃螃蟹,我让他吃!

于是她经常从悄悄弄些螃蟹给宋仁宗吃。后来宋仁宗长大以后,对杨太后很感激,对刘太后却心怀怨恨。他为什么要怨恨刘太后?一半是因为刘太后垂帘听政的时间太长;另一半就是因为刘太后不让他吃螃蟹。

历史故事大全古代?

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刻在龟板上的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古代历史故事素材?

1、古代历史故事素材,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古代历史小故事?

下面是古代历史小故:

孙权“窥视墙”

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两人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

2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每天针灸。由于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非常痛苦。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每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加吕蒙的负担。这让孙权很为难。孙权对待他人,如同待己。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每天,孙权都不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能寐。

3窥墙,孙权的默默关心。从挖这个小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吕蒙病逝后,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包括陆逊、周泰、丁奉等人,孙权都会接到这里诊治,自己也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有人不知道孙权挖这个洞的缘由,就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们,为何不亲自去看望?至少也让他们知道主公在牵挂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为主公卖命。”

4孙权回答:“我关心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不能因关心而增加他们的负担,这份心意是多么感人。也正是因为孙权的这份关心,东吴集团的文武官员才团结一心,在江东这个偏僻的地方完成了帝业。

埃及帝王谷简介?

帝王谷位于北纬25度44分,东经32度36分Expressionerror:Unexpected/operator;Expressionerror:Unexpected/operator.它坐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Al-Qurn之巅,并与Thebes(现在的卢克斯)。帝王谷分为东谷和西谷,大多数重要的陵墓位于东谷。西谷只有一座陵墓向公众开放:Ay的陵墓,Tutankhamun的继任者。

西谷也有多处其他重要的墓葬,包括AmenhotepIII,但是仍然在发掘过程中并尚未向公众开放。帝王谷的官方名称是TheGreatandMajesticNecropolisoftheMillionsofYearsofthePharaoh,Life,Strength,HealthinTheWestofThebes,或者更常见的,Ta-sekhet-ma'at(theGreatField).帝王谷作为大约从1539BC到1075BC时期的主要陵墓区,并且包含60tombs,始于ThutmoseI时期终于RamessesX或XI时期。帝王谷也有被宠幸的贵族和法老的妃子和子女的陵墓。

王后谷始于大约RamessesI(ca.1300BC),然而也有一些妃子与她们的丈夫一起合葬。地质帝王谷中的岩石质地不一。陵墓的修建需要穿过多层不同质地的石灰岩。这使得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当时的陵墓设计师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修建计划因此需要不断的修改。最严重的问题是页岩层。这种材料遇水会膨胀。

这将毁坏许多陵墓,特别是在发洪水的时候。重要陵墓参见ListofburialsintheValleyoftheKings的完整陵墓列表陵墓以从RamessesVII(KV1)到Tutankhamun(KV62)的发现顺序编号,尽管一些陵墓古时就被发掘,而KV5最近才被重新发掘。有些陵墓是空的,有些的主人仍然未知,还有些只是用来储物的坑。下面只列举主要的陵墓(向公众开放的或著名的)。

东谷许多发掘出的陵墓都坐落在东谷,这里也是游客最多的地方。KV1RamessesVII的陵墓。KV2KV2RamessesIV的陵墓。KV4RamessesXI的陵墓。KV5RamessesII之子主条目:KV5最近重新发掘了RamessesII之子的陵墓。

该陵墓现知有120个墓室,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中。它可能是帝王谷中最大的陵墓。并未向公众开放。KV6KV6RamessesIX的陵墓。KV8KV8Merenptah的陵墓。

主条目:KV8Merenptah的陵墓是向公众开放的陵墓之一,尽管它在2005年暂时关闭。KV9也称为TombofMemnon或LaTombedelaMétempsychose,是RamessesV和RamessesVI的陵墓。

KV10Amenmesse的陵墓。KV11KV11RamessesIII的陵墓。

主条目:KV11RamessesIII的陵墓(或Bruce'sTomb,TheHarper'sTomb)是帝王谷中最大的陵墓之一,并向公众开放。它位于靠近中央休息区,通常是游客必经的陵墓之一。KV14Twosret的陵墓,后来被Setnakhte使用。KV15SetiII的陵墓。KV16RamessesI的陵墓。KV17SetiI的陵墓也被称为Belzoni'stomb,thetombofApis,或thetombofPsammis,sonofNecho.KV18RamessesX的陵墓。KV34KV34ThutmoseIII的陵墓。KV35这个陵墓最初是AmenhotepII的陵墓。大约几十个木乃伊,多数是皇家的,被重新安置在此(seelist).KV38ThutmoseI的陵墓。.KV39也许是AmenhotepI的陵墓。

KV43KV43ThutmoseIV的陵墓。KV46贵族Yuya和Tjuyu的陵墓,他们也许是王后Tiy的父母。

一直到图坦卡蒙的陵墓被发现前,它一直是帝王谷中保留最完整的陵墓。KV47Siptah的陵墓。KV55也许是Amarna时期的木乃伊隐藏地该陵墓也许是另一个木乃伊窖藏,并且可能埋藏着皇室成员Tiy和Smenkhkare/Akhenaten.KV57Horemheb的陵墓KV62KV62Tutankhamun的陵墓HowardCarter于1922年11月4日在这里的发现也许是西方考古学上最重要的发现,整个清理以及保存过程持续到1932年。Tutankhamun陵墓是第一个发现并保持完整(尽管盗墓贼曾经光临过)的皇家陵墓。它也是帝王谷中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发现。尽管在墓中的藏品相当丰富,Tutankhamun仍然被认为是一个次要的帝王,其他的墓葬中也许有更大量的珍宝。Carter所领导的考古队中的一些成员和后来的考古学家通过食品或动物(特别是昆虫)感染上了当地的致命病毒,并引发了法老的诅咒的传说。PanoramicviewoftheValley西帝王谷西帝王谷的排序在东帝王谷之后,并且只存在四个已知的陵墓和几个窖藏。WV22AmenhotepIII的陵墓这里是Egyptian新王国时期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AmenhotepIII的陵墓。它最近被重新发掘,尚未向公众开放。WV23Ay的陵墓新修的Ay陵墓是西帝王谷中唯一向公众开放的陵墓。WV25也许是Akhenaten的陵墓该墓也是是为Akhenaten修建的,但是它并没有完成。

古代历史传奇故事?

范睢,是古代一个传奇人物,他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令人时而为之不忿,时而为之担心,时而为之高兴,一个活成传奇秦国丞相的故事。

新乡潞王坟简介历史故事?

新乡潞王坟的简介:

潞王坟一般指潞简王墓,潞简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北郊13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依山据岭,四周泉壑幽深。

时人称其为头枕凤凰山、脚登老龙潭,左手揣着金灯寺,右手托着峙儿山,景色十分秀丽宜人,是中国目前保存现状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

墓主潞简王朱翊,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穆宗朱载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于万历四十三年,完全仿照万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

扩展资料:

潞简王坟主要建筑布局与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墓区前首,是一座雕工颇精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书。

石坊东西两侧并列石华表两座,雕云龙图案。过石坊进入长189.5米神道,两旁排列石人、石兽15对。

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骆驼、象、羊、马及神化了的其它怪兽,或立或蹲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石人、石兽均采用整块青石雕成,其中最大者高2.77米,最小者亦有1.55米。四百多年来,虽经历代沧桑,风雨剥蚀,仍保存完好,细部纹饰清晰,实为难得的一批艺术珍品。

走完神道,穿越一座用汉白玉砌成的三孔券御河桥,再北行百余步便是潞简王墓的正门,一座宏伟壮观的潞藩佳城展现面前。佳城外墙南北长324米,东西宽147米,城墙高达6米,全部用青色石条垒砌,整个城垣坚固而规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潞王坟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历史故事大全 古代帝王历史故事大全视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

  • 监狱文化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监狱文化是指在监狱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包括囚犯之间的相互关系、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在监狱中,囚犯们被剥夺了自由,被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隔绝。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囚犯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即监狱文化。监狱文化的形成是由囚犯之间的相互关系、行为规范、价值观念

  • 古代帝王的故事 古代帝王的故事50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

  •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是1999年在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吴运鸿。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故事,侧面反应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史。1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炎黄齐名)2、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今山西临汾)唐帝尧3、舜虞:约

  •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优美词汇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优美词汇摘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优美的词汇举例:谈笑有鸿儒之志,往来无白丁之称(《岳阳楼记》),蛟龙得云雨,便可潜踪于波涛(《清异录》),香车美女,沉鱼落雁之容(《红楼梦》)。2.古代寓言故事往往描绘人物形象生动,用词也非常雅致,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比如《狐假虎威》中,狐狸假扮老虎威吓野兽,最后却被真正的老虎揭穿。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简短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简短概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当前,抗击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不管是身在抗疫一线、24小时轮番作战的科研专家、医护人民,还是处于二线的党员干部,或位居三线主动的居家隔离的群众、企业人员等,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贡献一份力量,向世人呈现出疫情防控不同“梯队”的中国气质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周天 周朝天王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中国,左撇子被认为是缺陷,皇子幼年时就会被纠正成右利手,所以中国历代帝王没有左撇子皇帝。汉代皇帝世系表从前206年到220年,汉王朝经历24帝28传,共执政427年。其中,西汉从前206年到25年,共12帝15传,执政232年;东汉从25年到220年,共12帝13传的,执政196年。西汉代世系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连环画潘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中国,左撇子被认为是缺陷,皇子幼年时就会被纠正成右利手,所以中国历代帝王没有左撇子皇帝。汉代皇帝世系表从前206年到220年,汉王朝经历24帝28传,共执政427年。其中,西汉从前206年到25年,共12帝15传,执政232年;东汉从25年到220年,共12帝13传的,执政196年。西汉代世系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简介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简介50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民间故事主要内容有《梁祝》、《孟姜女》。1.《梁祝》传说,在中国西晋时期,年轻的学生梁山伯要辞家攻读,途中遇上女扮男装的学子,两人一见钟情,于是两人便一见钟情,于是就在草桥下读书,后同去读书。二人朝夕相处,情谊日增。三年后,英台回国,山伯十八里相聚,二人依偎。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大全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大全视频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寓言故事很多,有刻舟求剑,愚公移山,掩耳盗铃,南辕北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叶公好龙,买珠还椟,坐井观天,自相矛盾。在古代中国,左撇子被认为是缺陷,皇子幼年时就会被纠正成右利手,所以中国历代帝王没有左撇子皇帝。汉代皇帝世系表从前206年到220年,汉王朝经历24帝28传,共执政427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