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秀皇帝和秀丽故事 刘秀皇后简介

刘秀皇帝和秀丽故事 刘秀皇后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81 更新时间:2024/1/25 3:29:40

刘秀之后皇帝列表?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又叫后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4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这成为除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外,东汉政治的又一大怪胎。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公元190年,又逢“董卓之乱”,皇帝大权旁落……

东汉皇帝顺序表

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1、刘秀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刘绣,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25年刘秀称帝。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

2、刘庄

明帝刘庄(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刘阳,刘秀的第四子。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3、刘

章帝刘(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欢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长,在位时班超出使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被后世称“章草”。病死,时年31岁,葬于敬陵。

4、刘肇

和帝刘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四子,10岁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来杀掉窦宪自己掌权。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

5、刘隆

殇帝刘隆(105年106年),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就得病而死。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

6、刘祜

安帝刘祜(94年125年),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由邓太后掌权,他在太后死后掌权。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时年32岁,葬于恭陵。朝代故事:蔡伦造纸。

7、刘懿

婴帝刘懿,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8、刘保

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朝代故事:张衡和地动仪。

9、刘炳

冲帝刘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病死,时年3岁,葬于怀陵。

10、刘缵

质帝刘缵(138年146年),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非常颇伶俐。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葬于静陵。

11、刘志

桓帝刘志(132年167年),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当时外戚掌权,后来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被宦官专政。病死,时年36岁,葬于宣陵。

12、刘宏

灵帝刘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23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病死,时年33岁,葬于文陵。

13、刘辩

少帝刘辩(176年190年),189年在位5个月。灵帝长子,又称为皇子辩或弘农王。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是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朝代故事:黄巾军起义。

14、刘协

献帝刘协(181年234年),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朝灭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病死,时年54岁,葬于禅陵。朝代故事:孙策霸江东、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刘备入川、濡须之战、关羽走麦城。

结语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开创帝制以来,由于“父传子,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几乎每个朝代都出现过幼帝的现象,即未满弱冠就即位称帝。这种情况以东汉王朝最为显著。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2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

刘秀杀了哪个皇帝?

刘秀杀真定王刘杨。刘秀正要平定河北,刘杨投靠汉光武帝,要知道当时的刘秀必须要靠着刘杨的势力,在这时候,刘秀很不情愿的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有刘杨的帮助,刘秀在平定河北的时候才能够如虎添翼。东汉建立后,刘杨似乎有反叛之心,那么在这时候,刘秀无疑是将刘杨一家杀死。可问题是,刘秀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就直接将刘杨夷灭三族,这似乎是太过鲁莽了。

汉朝皇帝刘秀在位多久?

刘秀在位33年,葬于原陵。庙号为世祖,谥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主要政绩:

集权于尚书台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早在东汉建立之初,光武就仿照王莽、公孙述等人利用谶书作为其承受天命的依据,指使他过去的同学强华伪造了一个叫做“赤伏符”的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在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表示他继承了西汉的火德,是“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的真命天子。东汉统一全国后,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迷信尊为“内学”,作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在提倡儒学神学的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企图养成重名节的社会风气,为巩固东汉封建统治服务。

注意民生,与民休息

第一,释放奴婢、刑徒。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第二,整顿吏治,提倡节俭。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第四,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区甚而爆发武装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只得不了了之。于是,度田以失败告终。

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刘秀和王莽的故事?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是南阳市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在河南南阳、特别是淅川县广泛流传。王莽撵刘秀的传说由来已久。大部分传说故事是公元25年前,也就是东汉建立之前刘秀在南阳伏牛山一带的传说故事。经过民间流传,使其更加完美生动,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伏牛山的神话传说、柳树相貌的传说、酿河水中蛤蟆石的传说、板倒井的传说,还有“挂剑垛”、“寺坪的麦子为什么熟得早”等等,王莽撵刘秀传说已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了刘秀极有可能就是南阳人。

刘秀的故事?

刘秀起义的故事

因遵行推恩令,刘秀之父只是一个小县令,又因为刘秀的父亲早亡,所以刘秀便被送到叔父身边,成为了一介平民。后来,刘秀便前往长安,在太学中学习。

刘秀因为前朝宗室的身份,在太学之中备受排挤,令刘秀心灰意冷,回到了家乡,继续耕读。而刘秀也因为学识渊博,而在家乡小有名气。如果不是新朝末年,民不聊生,刘秀也许就会一直这么过下去,在做学问中渡过余生。

刘秀毕竟是西汉政权开创者刘邦的后代,他不会只甘于如此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

新朝末年,王莽颁布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再加上连年的天灾,百姓的生活无以为继,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讨伐王莽。

刘秀的性格颇为低调沉静,他以谨慎的态度,观察了天下的局势,终于决定和兄长一起举兵起义。他们聚集了七八千人,在舂陵正式起义,这支军队因此得名舂陵军。舂陵军的装备很差,刘秀一度骑着牛上战场厮杀。为了改变兵寡,装备差的局面,刘秀兄弟决定与绿林军进行联合,以此来增强彼此间的力量,能在反莽的征途上走得更远。

刘秀在昆阳城中,与王莽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但是由于地形和环境的不熟悉,而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就在军心动摇,士气低落之际,刘秀力挽狂澜,说服主要将领,稳定军心。利用敌军盲目、轻敌的心理打败莽军。

莽军主力覆灭,王莽政权失去了支撑,终于倒塌。王莽本人也在混战中被杀。

王莽政权被消灭了,接下来的,就是刘秀与更始政权之间的一场夺天下之战了。

王莽追刘秀的故事

刘秀在推翻王莽政权之前,曾遭遇过王莽的追捕,历经了重重险阻,可谓是九死一生。当初,刘秀逃难至石坦,眼看着王莽的追兵也就要来了,一时间刘秀的处境十分艰难。紧急之下,刘秀只能逃到一座寺庙中去。王莽的追兵早已打听到了刘秀的下落,不消片刻,就赶到了石坦。追兵们将小小的石坦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搜寻了个遍,但就是遍寻不到刘秀的身影。正在奇怪之际,看到了北岸有一座寺庙,于是他们料定刘秀定躲藏在那里。这座庙宇名为“三港殿”,追兵们将其重重包围,然后再派人进去搜寻。但是依然没能找到刘秀。无奈之下,只能撤出寺庙,继续到其他地方去搜寻。

原来,刘秀在紧急之下跑到殿内躲避,却发现根本就没有可以躲藏的地方。再跑出去,势必会碰到追兵,那就是自投罗网。于是刘秀只能躲在了布满灰尘的神柜之下。刚刚躲进去,刘秀就看到在神柜之外,渐渐织起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外面的人也无法看到神柜里面的情形。所以当追兵搜寻的时候,看到神柜外布满了完好的蜘蛛网,料定神柜内无人躲藏,才会认为刘秀已经逃走了,刘秀也才能转危为安。

追兵走后,刘秀才爬了出来。他知道今天的事一定是有神明在帮助他。于是,他向三港殿爷神像拜谢,并在心中牢记他的恩情。

等到刘秀登基之后,就将三港爷为“庄济侯王”。

皇帝养成计划2刘秀怎样?

第一,前期

玩刘秀,最怕的就是前期没有钱,因为历史想他只有一个城池的原因,所以不能靠每3月赚的那一丁点儿钱度日子,只能必须去贸易,所以我推荐带文臣卡,打仗可以勉强用一下八股文策卡或者开局带的李通配上主力,把野心高的人刷下来拿去全地图做贸易,这个时候就一定要用这个卡了:

如果你没有这个卡,而且也不打算稳扎稳打的话,那可以直接莽,用这张卡

第二,作战

当钱的问题解决了,那第二个就该怎么扩张了,介于刘秀可以偷袭的技能,我们可以把那些自带的费将拿去凑成1万1万的零散部队(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我们的资金是否充足了)这里我非常推荐用草船借箭这个策卡

虽然这个卡刘秀用了减半,但是一个部队一个部队纷纷的打,所凑出来的工件还是非常可观的。最后我们才要凑出十几万的主力去打河间渤海,在凑主力的时侯,就可以用这些零散部队去骚扰一下想要进攻的王莽军,甚至更勐的直接去打河间渤海,这里我也推荐一个策卡吧

因为我们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贸易,而不是城池的收益,所以像这些的技能我们就可以用一用了,但我再重复一遍,这还是取决于你最开始储备的资金量,如果你觉得你实在承受不起的话,还是用最普通的这张卡:

皇帝成长计划2刘秀攻略刘秀策卡顺序推荐

第三,后期

拿下河间渤海后,会获得阴丽华,建议抱着刷好感度,这有对最终结局光武中兴有影响。其次就是你哥会死,取得他的大概两三座城市,正式会和刘玄决裂。接着用这张卡,配上多年来用草船借箭借来的弓箭,凑成一小队幽州突骑可以让你获得一只还可以的军队收割,再配上后来的马援,那样基本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其次还补充一下,在这中间还有一个剧情叫翻天覆地我建议在这里面保住邓奉,不然万一后期漏掉了一块儿地没有完成平垄定蜀,或者和阴丽华的关系没有达到300,那就玩不成最后的这一个“光武中兴”

大汉皇帝刘秀有几个女儿?

阴丽华谥号--光烈皇后光武共十一子东海恭王刘疆,母郭皇后沛献王刘辅,母郭皇后济南安王刘康,母郭皇后阜陵质王刘延,母郭皇后中山简王刘焉,母郭皇后楚王刘英,母许美人汉明帝刘庄,母光烈皇后东平宪王刘苍,母光烈皇后广陵思王刘荆,母光烈皇后临淮怀公刘衡,母光烈皇后琅邪孝王刘京,母光烈皇后女儿刘义王,母光烈皇后阴丽华。建武十五年封舞阳长公主,适陵乡侯太仆梁松。梁松坐诽谤诛。刘中礼,母光烈皇后阴丽华。十五年封涅阳公主,适显亲侯大鸿胪窦固,肃宗尊为长公主。刘红夫,母郭圣通。十五年封馆陶公主,适驸马都尉韩光。韩光坐与淮阳王延谋反诛。刘礼刘,母光烈皇后阴丽华。十七年封阳公主,适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郭璜坐与窦宪谋反诛。刘绶,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二十一年封郦邑公主,适新阳侯世子阴丰。丰害主,诛死。

刘秀皇帝的父母亲?

刘秀的父亲是刘钦,母亲是樊氏。

刘秀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由于推恩令的实行,不断降封,到了刘钦这一代,只能出任顿丘县令这样的官职。刘钦早亡,留下了三子三女。刘秀是刘钦的小儿子。

刘秀兄弟在父亲去世后,到南阳舂陵依附叔叔刘良。刘良对刘秀兄弟很好,这使得他们能够读书练武,习得过人本领,在未来的天下动荡中脱颖而出。

刘秀皇帝在位多少年?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秀在位33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刘秀的四儿子当了几年皇帝?

东汉时期的第二位皇帝是汉明帝刘庄,出生在28年。刘庄的母亲是阴丽华,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他从小就很聪明,在十岁就通晓《春秋》等书。到了39年,刘庄就被封为了东海公,这位十二岁的刘庄深得光武帝的喜欢,少年聪慧。

一次朝廷发现了垦田亩数量和人口的数量是对不上的,河南和南阳是不可以核查询问的,光武帝不懂才问的。刘庄就斗插话说,河南是帝城,南阳是帝乡,这两个地方的土地和宅子都是不能认真查的。刘秀问陈留史,陈留史和刘庄的回答是一样的,这让光武帝刘秀非常青睐刘庄。到了41年就被加封进爵成为了东海王。

等到57年,也就是建武中元二年,光武帝驾崩,刘庄继位成为汉明帝,作为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继承了皇位,除了刘庄从小就聪明之外,也许掺杂母亲是阴丽华的缘故。刘庄是阴丽华所生,刘秀比较宠爱阴丽华,当时另一位妃子郭圣通是有一个男孩的,刘秀在26年立了郭圣通成为皇后,阴丽华只是一位贵人,皇太子是刘疆。

在刘秀征讨彭宠时候带着阴丽华随军,可见对阴丽华的宠爱,在行军的路途中阴丽华就怀孕了,在28年刘庄出生,因为是阴丽华所生,所以刘秀很是宠爱刘庄,从小学习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再加上刘庄比较聪慧,刘秀很欣赏自己的儿子,觉得刘庄就是神童,从小就把刘庄带在身边,刘庄也因此锻炼了一身的才干,外加处理事务上刘庄都很得刘秀的心,刘秀就有更换太子的想法。

随后郭皇后失宠,郭皇后又多加怨恨,对阴丽华嫉妒嘲讽,刘秀就更加坚定要废了太子,立刘庄的心,又因为刘疆没有过错。刘秀先是把郭皇后废除,立了阴丽华为皇后,这时候皇太子刘疆觉得大势已去,就自己请求让位,去了藩国,这让刘秀不忍心。刘疆让大臣帮忙表明是真心。刘秀在43年立了刘庄为皇太子,也就是这一年刘庄从刘阳改为了刘庄。公元57年刘秀去世,刘庄继位,成为了汉明帝,当时刘庄才三十岁。

刘庄在继位之后,更加巩固光武帝在位时的各种政策,对待那些依靠权势,作威作福之人都严加惩处,对于诸侯王室的律法非常严厉,无论是官职高低,犯法一样从严治罪。

在位期间刘庄还整顿吏治,减轻徭役赋税,兴修水利工程,提倡节俭,宫廷生活不能够奢侈。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刘庄在治理国家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后期还开疆扩土,和匈奴争夺西域,国强盛世的刘庄带人出击匈奴,击败匈奴势力,恢复了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刘庄这一生认真治理国家,严于律己,整治朝纲,开疆扩土,最后在75年刘庄去世,年仅四十八岁,谥号孝明皇帝,庙号显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末皇帝的故事 明末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最强皇帝:重生大明朱由校历史军事作者:玄武湖的鱼小说简介混混头子朱油笑穿越时空,成为明朝短命皇帝天启帝朱由校,开局干掉了魏忠贤!在他的带领下,大明有了连片的工厂,烧着煤炭的蒸汽火车,射程五十公里的北平大炮,漫天的蒸汽飞艇远征军,无数黑灰色制服帝国伞兵!站乱在他手中平息,敌国在他脚下称臣,大同全球只是

  • 儿皇帝石敬瑭的故事 赵匡胤和石敬瑭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石敬瑭是病死的,石敬瑭,太原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朴实稳重,寡于言笑。喜读兵书,重视李牧、周亚夫行事,隶属于后唐明宗李嗣源帐下,迎娶李嗣源之女。参与后梁朱温与晋国李克用、李存勖“梁晋争霸”,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拜为河东节度使,封为赵国公,赐号“扶天启运中正功臣”,然而君

  • 唐朝皇帝的故事 唐朝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自建国到灭亡历时290年,共经历21位皇帝,而这21位皇帝可以说各个都有炼丹,其中正史记载的就有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九位皇帝。虽然有资料显示其实李家王朝炼丹是为了治疗遗传病“风疾”,但究竟是真是假那就不得而知了。唐高祖李渊(566~635在世,618~626在位

  • 王姓皇帝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闽康宗王继鹏?—939年,后改名王昶,闽太宗王延钧长子,母南汉清远公主刘德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王继鹏原封福王。宠妾李春燕本为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私通,因此向继母陈金凤求助,说服王延钧将其赐给王继鹏。闽永和元年(935年),与李仿政变,杀王延钧,继位称帝,封李春燕为贤妃。次年(936年),改

  • 清朝皇帝顺序口诀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拓展资料: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

  • 童话故事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菠萝童话故事:小菠萝上学小菠萝一生下来就鼓着个圆圆的肚子,穿着一身“防护衣”,他的爸爸妈妈可高兴了。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小菠萝也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小菠萝在外面玩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个学校,上面写着四个耀眼的大字:水果学校。这时,小苹果,小香蕉手拉着手走进了学校,小菠萝很羡慕(xànmù),禁不住自

  • 皇帝的新衣故事寓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寓意: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虚荣往往会蒙蔽人的双眼。《皇帝的新衣》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文章以“新衣”为线索,依次叙写了皇帝爱新衣看新衣穿新衣展新衣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衣,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

  • 秦始皇帝的历史故事 秦始皇 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我知道的就是秦始皇自称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修建了万里长城。秦始皇晚年想长生,召了一批方士术士为他炼丹治膳。这可急坏了方士术士们,他们清楚,尽管说得天花乱坠,但真正要炼取长生的药食并不可能。有一天,秦始皇见他们天天给自己进食的金丹没有效果,发了脾气,要杀方士术士们。领头的徐福一看急了,连忙跪下

  • 汉朝皇帝皇后及故事 汉朝皇后顺序表及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吕皇后2汉高祖刘邦曹夫人3汉高祖刘邦戚夫人4汉高祖刘邦薄姬5汉高祖刘邦赵姬汉惠帝刘盈张皇后汉后少帝刘弘吕皇后汉文帝刘恒窦皇后汉文帝刘恒慎夫人汉景帝刘启薄皇后汉景帝刘启王皇后汉景帝刘启栗姬汉景帝刘启程姬汉景帝刘启唐姬汉景帝刘启贾夫人汉景帝刘启王夫人汉武帝刘彻陈皇后[阿娇]汉武帝刘彻卫皇后[卫

  • 历史上死得最丑的皇帝的故事 最丑的死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朱由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所以明思宗,也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同时,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是明朝死的最惨的一位皇帝。死的最惨的国君:齐王,公元前323年生于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