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各代帝王名字 历史各代帝王名字大全

历史各代帝王名字 历史各代帝王名字大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58 更新时间:2024/2/15 7:19:36

ipad各代历史?

历代ipad型号如下

第一代iPad2010年1月27日9.7英寸

第二代iPad22011年3月3日9.7英寸

第三代iPad32012年3月7日9.7英寸

第四代iPad42012年10月23日9.7英寸(配备Retina显示屏的iPad)

第五代iPad52017年3月21日9.7英寸(iPad2017)

第六代iPad62018年3月27日9.7英寸(iPad2018)

第七代iPad72019年9月10日10.2英寸(iPad2019)

中国历史上各代皇帝的年号及名字?

古朝

1,三皇(之前有: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

天皇:伏羲(太昊)

地皇:神农(炎帝)

人皇:女娲

2,五帝(约前2700年--约前2070年)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5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放勋(前2357--前2258)

虞舜:重华(前2257--前2208)

夏朝启以后(前2197年--前1766年)共432年,X姓,历十四世、17王,都安:(今山西省)

宗神夏禹

帝启:9年

太康:29年

仲康:l3年

帝相:28年--(后羿、寒浞):40年

少康:22年

帝抒:17年

帝槐:26年

帝芒:l8年

帝泄:l6年

帝不降:59年

帝扃:2l年

帝胤甲:2l年

帝孔甲:3l年

帝皋:l1年

帝发:l9年

帝履癸(桀):53年

商朝又名殷(前1600年--前1046年)共555年,?姓,历十七世、31王,都商丘

1,前商(前1600年--前1298年)共302年,历19王,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太祖(汤):30年(商汤即王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代王(太丁):1年

哀王(外丙)子胜:3年

懿王(仲壬)子庸:4年

太宗(太甲)子至:23年

昭王(沃丁)子绚:29年

宣王(太庚)子辩:25年

敬王(小甲)子高:36年

元王(雍己)子密:12年

中宗(太戊)子:75年

孝成王(仲丁)子庄:11年

思王(外壬)子发:15年

前平王(河甲)子整:9年

穆王(祖乙)子滕:19年

桓王(祖辛)子旦:16年

僖王(沃甲)子逾:25年

庄王(祖丁)子新:32年

顷王(南庚)子更:25年

悼王(阳甲)子和:7年

2,殷商(前1298年--前1046年)共253年,历12王,都殷(今河北省安阳市)

世祖(盘庚)子旬:28年(盘庚在前1298年迁都到殷)

章王(小辛)子颂:21年

惠王(小乙)子敛:21年

高宗(武丁)子昭:59年

后平王(祖庚)子跃:7年

世宗(祖甲)子载:33年

甲宗(廪辛)子先:6年

康祖(庚丁)子嚣:1年

武祖(武乙)子瞿:35年

匡王(太丁)子托:13年

德王(帝乙)子羡:26年

纣王(商纣)子寿:52年

周朝分东西(前l122年--前256年)共867年,姬姓,历38王,都镐京、洛阳。

1,西周(前l122年--年770年)共353年,姬姓,历12王,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太王”(武王曾祖父,追封)

“季王”姬季历(武王祖父,追封)

“文王”姬昌(武王父,追封)

武王姬发:7年

成王姬诵:37年

康王姬钊:26年

昭王姬:5l年

穆王姬满:55年

共王姬紧扈:l2年

懿王姬:25年

孝王姬辟方:15年

夷王姬变:16年

厉王姬胡:37年

共和时代:l4年

宣王姬靖:46年

幽王姬宫:ll年

2,东周(前77O年--225年)共546年,姬姓,历26王,都洛阳(今河北省洛阳市)

本王姬宜臼:5l年

桓王姬林:23年

庄王姬铊:15年

厘王姬胡齐:5年

惠王姬阆:25年

襄王姬郑:33年

顷王姬壬臣:6年

匡王姬班:6年

定王姬瑜:2l年

简王姬夷:14年

灵王姬泄心:27年

景王姬贵:25年

悼王姬猛:1年

敬王姬匈:44年

元王姬仁:7年

贞定王姬介:28年

哀王去姬疾:1年

思王姬叔:1年

考王姬嵬:15年

威烈王姬午:44年

安王姬骄:26年

烈王姬喜:7年

显王姬扁:48年

慎靓王姬定:6年

赧王姬延:59年

东周君姬杰:7年

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因为太多,无考祥记,实力较大的还是“五霸七雄”

春秋(前77O年--前475年)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前475年--前22l年)战国七雄“秦、楚、韩、赵、魏、齐、燕”

秦朝

(统一后,公元前221-201,共15年,历三帝,嬴姓)

01.秦始皇(嬴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12年

02.秦二世(胡亥),后被赵高所杀,3年

03.秦三世,后改称秦王(子缨),斩杀赵高,投降刘邦,被项羽杀害,46天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四帝)

01.汉高祖(刘邦),大汉开国皇帝,12年

02.汉惠帝(刘盈),7年

03.少帝(吕后专政),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8年

04.汉文帝(刘恒),前元,后元,23年

05.汉景帝(刘启),前元,中元,后元,16年

06.汉武帝(刘彻),建元,54年

07.汉昭帝(刘弗陵),始元,13年

08.废帝(刘贺),27天

09.汉宣帝(刘询),本始,25年

10.汉元帝(刘),初元,16年

11.汉成帝(刘骜),建始,26年

12.汉哀帝(刘欣),建平,6年

13.汉平帝(刘),元始,5年

14.汉孺子(刘婴),居摄,3年

新朝

(王莽夺权,公元9-25,共17年)

01.建兴帝(王莽),始建国,15年

02.更始帝(刘玄),更始,3年

东汉

(公元25-220,共196年,刘姓,历十四帝)

01.光武帝(刘秀),建武,33年

02.汉明帝(刘庄),永平,18年

03.汉章帝(刘),建初,13年

04.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

05.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

06.汉安帝(刘祜),永初,19年

07.汉婴帝(刘懿),继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08.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

09.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

10.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

11.汉恒帝(刘志),建和,21年

12.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

13.汉少帝(刘辩),光熹,5个月

14.汉献帝(刘协),初平,32年

三国

(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

01.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

02.魏明帝(曹睿),太和,13年

03.魏齐王(曹芳),正始,14年

04.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

05.常道乡公(曹奂),景元,6年

(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

01.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

02.后主(刘禅),建兴,41年

(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

01.大皇帝(孙权),黄武,31年

02.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

03.景皇帝(孙休),永安,7年

04.乌程侯(孙皓),元兴,17年

西晋

(265-316,共51年,历四帝)

01.晋武帝(司马炎),秦始,25年

02.晋惠帝(司马衷),永,17年

03.晋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04.晋憨帝(司马邺),建兴,4年

东晋

(317-402,共104年,历十一帝)

01.晋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02.晋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03.晋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04.晋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05.晋穆帝(司马聃),永和,17年

06.晋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07.晋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0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0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10.晋安帝(马德宗),隆安,22年

11.晋恭帝(马德文),元熙,2年

十六国

01.成汉(303-347,共五个皇帝):李特(2年);李雄(32年);李期(4年);李寿(6年);李势(5年);

02.汉赵(304-329,历四帝):刘渊(9年);刘聪(12年);刘粲(3个月);刘曜(12年)

03.后赵(319-352,历五帝):石勒(7年);石弘(1年);石虎(15年);石鉴(3个月);石(13个月);

04.前燕(357-370,历三帝):慕容(15年);慕容(11年);慕容(11年);

05.前秦(351-394,历六帝):符健(5年);符生(3年);符坚(30年);符丕(2年);符登(9年);符崇(4个月);

06.前凉(313-376,历七帝):张(4年),张茂(5年);张骏(23年);张重华(8年);张祚(2年);张玄靓(9年);张天锡(14年);

07.后秦(384-417,历三帝):姚苌(12年);姚兴(24年);姚泓(2年);

08.后燕(384-409,历四帝):慕容垂(13年);慕容宝(3年);慕容盛(3年);慕容熙(7年);

09.南燕(398-410,历二帝):慕容德(7年);慕容超(6年);

10.北燕(409-436,历三帝):高云(3年);冯跋(22年);冯弘(6年);

11.后凉(386-403,历四帝):吕光(13年);吕绍(1年);吕篡(1年);吕隆(1年);

12.南凉(397-414,历三帝):秃发乌狐(3年);秃发利鹿狐(3年);秃废檀(13年);

13.西凉(400-420,历三帝):李(17年);李歆(4年);李恂(2年);

14.北凉(397-439,历三帝):段业(4年);沮渠蒙逊(33年);沮渠牧犍(7年);

15.西秦(385-431,历四帝):乞伏国仁(4年);乞伏乾归(17年);乞伏炽磐(17年);乞伏暮末(4年);

16.胡夏(407-431,历三帝):郝连勃勃(20年);郝连昌(4年);郝连定(4年)

南北朝

南朝宋

(420-479年,共60年,历8帝)

01.武帝(刘裕),永初,3年

02.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

03.文帝(刘义隆),元加,30年

04.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

05.废帝(刘予业),永元,1年

06.明帝(刘),秦始,8年

07.后废帝(刘昱),元徵,5年

08.顺帝(刘准),升明,3年

南朝齐

(479-501年,共23年,历7帝)

01.高帝(萧道成),建元,4年

02.武帝(萧赜),永明,11年

03.废帝(萧昭业),隆昌,1年

04.废帝(萧昭文),延兴,1年

05.明帝(萧鸾),建武,5年

06.东昏侯(萧宝卷),永元,13年

07.和帝(萧宝融),中兴,1年

南朝梁

(502-557,共56年,历4帝)

01.梁武帝(萧衍),天监,48年

02.简文帝(萧纲),大宝,2年

03.梁元帝(萧绎),承圣,4年

04.梁敬帝(萧方智),绍泰,3年

南朝陈

(557-589,共33年,历5帝)

01.陈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

02.陈文帝(陈倩),天加,7年

03.废帝(陈伯宗),光大,2年

04.陈宣帝(陈顼),太建,14年

05.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

北朝北魏

(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

1.道武帝(拓跋),23年

02.明元帝(拓跋嗣),15年

03.太武帝(拓跋焘),28年

04.文成帝(拓拔浚),14年

05.献文帝(拓拔弘),6年

06.孝文帝(拓拔宏),29年

07.宣武帝(元恪),16年

08.孝明帝(元诩),12年

09.孝庄帝(元子攸),3年

10.节闵帝(元恭),1年

11.安定王(元朗),1年

北朝东魏

(534-550,共17年,一个皇帝)01.孝静帝(元善见),17年

北朝西魏

(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

01.孝武帝(元修),2年

02.文帝(元宝炬),17年

03.废帝(元钦),2年

04.恭帝(元廓),3年

北朝北齐

(550-557,共28年,五个皇帝)

01.文宣帝(高洋),10年

02.孝昭帝(高演),1年

03.武成帝(高湛),4年

04.后主(高纬),11年

05.幼主(高恒),1年

北朝北周

(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

01.孝愍帝(宇文觉),1年

02.北周明帝(宇文毓),4年

03.北周武帝(宇文邕),18年

04.北周宣帝(宇文),1年

05.北周静帝(宇文阐),2年

唐朝

(618-907,共290年,22位皇帝)

01.唐高祖(李渊),武德,9年

02.唐太宗(李世民),贞观,23年

03.唐高宗(李治),永徽,34年

04.唐中宗(李显),嗣圣,1年

05.武则天,垂拱,21年

06.唐中宗(李显),复辟,神龙,5年

07.唐睿宗(李旦),景云,3年

08.唐玄宗(李隆基),先天,43年

09.唐肃宗(李亭),至德,7年

10.唐代宗(李豫),宝应,17年

11.唐德宗(李适),建中,26年

12.唐顺宗(李诵),永贞,1年

13.唐宪宗(李纯),元和,15年

14.唐穆宗(李恒),长庆,4年

15.唐敬宗(李湛),宝历,2年

16.唐文宗(李昂),太和,14年

17.唐武宗(李炎),会昌,6年

18.唐宣宗(李忱),大中,13年

19.唐懿宗(李),咸通,14年

20.唐僖宗(李儇),乾符,15年

21.唐昭宗(李晔),龙纪,16年

22.唐景宗(李祝),天佑,3年

五代十国

(907-960)

五代

01.后梁(907-923,共16年):太祖朱温(开平,6年);废帝朱友(凤历,1年);隐宗朱友贞(乾化,10年);

02.后唐(923-936,共14年):庄宗李存勖(同光,4年);明宗李嗣源(天成,8年);愍帝李从厚(应顺,1年);废帝李从珂(清泰,2年);

03.后晋(936-946,共11年):高祖石敬塘(天福,7年);出帝石重贵(开运,

4年);

04.后汉(947-950,共4年):高祖刘知远(天福,2年);隐帝刘承佑(乾佑,2年);

05.后周(951-960,共10年):太祖郭威

(广顺,3年);世宗柴荣(显德,6年;龚皇帝柴宗训(1年)

十国

01.前蜀(907-925):王建(12年);王衍(8年);

02.吴(892-937):杨行密(15年);杨渥(3年);杨隆演(10年);杨溥(17年);

03.楚(896-951):马殷(35年);马希声(2年);马希范(15年);马希广(3年);马希萼(2年):马希崇(1年);

04.闽(897-946):王审知(40年);王延均(3年);王继鹏(4年);王延羲(4年);王延政(3年);

05.南唐(937-975):李(7年);李(19年);李煜(16年);

06.荆南(924-963):高季兴(22年);高从海(20年);高保融(12年);高保(1年);高继冲(1年);

07.南汉(905-971):刘隐(12年);刘(32年);刘玢(1年);刘晟(6年);刘(13年);

08.吴越(893-978):钱(41年);钱元(10年);钱弘佐(6年);钱弘(1年);钱弘(40年);

09.北汉(951-979):刘崇(4年);刘钧(14年);刘继恩(1年);刘继元(11年);

10.后蜀(933-965):孟知祥(1年);孟昶(30年)

北宋

(960-1127,共168年,历九帝)

01.宋太祖(赵匡胤),建隆,16年

02.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22年

03.宋真宗(赵恒),咸平,25年

04.宗仁宗(赵祯),天圣,41年

05.宋英宗(赵曙),治平,4年

06.宋神宗(赵顼),熙宁,18年

07.宋哲宗(赵煦),元佑,15年

08.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25年

09.宋钦宗(赵桓),靖康,2年

南宋

(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

01.宋高宗(赵构),建炎,36年

02.宋孝宗(赵),隆兴,27年

03.宋光宗(赵),绍熙,5年

04.宋宁宗(赵扩),庆元,30年

05.宋理宗(赵昀),宝庆,40年

06.宋度宗(赵),咸淳,10年

07.宋恭帝(赵隰),德,2年

08.宋瑞宗(赵),景炎,3年

09.宋怀宗(赵),祥兴,2年

元朝

(1279-1368,共90年,历11帝)

01.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5年

02.元成宗(铁穆耳),元贞,13年

03.元武宗(海山),至大,4年

04.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9年

05.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3年

06.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5年

07.元天顺帝(阿速吉八),大顺,1年

08.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5年

09.元明宗(和世),天历,2年

10.元宁宗(懿质班),至顺,1年

11.元惠宗(妥帖睦尔),元统,36年

明朝

(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

01.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洪武,31年

02.明惠帝(朱允),建文,4年

03.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永乐,22年

04.明仁宗(朱高炽),平庸老实人,洪熙,1年

05.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宣德,10年

06.明英宗(朱祁镇),顽童皇帝,正统,14年

07.明代宗(朱祁钰),景泰,7年;明英宗祁镇,天顺,8年,(复辟)

08.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成化,23年

09.明孝宗(朱樘),弘治,18年

10.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正德,16年

11.明世宗(朱厚熙),近支即位,嘉庆,16年

12.明穆宗(朱载),平淡是真,隆庆,6年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47年

14.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泰昌,1年

15.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天启,7年

16.明思宗(朱由检),悲剧人物,崇祯,17年

清朝

(1644-1911,共268年,爱新觉罗氏,历十帝)

(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清太宗,年号天聪,

不计在内)

01.清世祖(福临),顺治,18年

02.清圣祖(玄烨),康熙,61年

03.清世宗(胤),雍正,13年

04.清高宗(弘历),乾隆,60年

05.清仁宗(琰),嘉庆,25年

06.清宣宗(宁),道光,30年

07.清文宗(奕),咸丰,11年

08.清穆宗(载淳),同治,13年

09.清德宗(载),光绪,34年

10.末代皇帝(溥仪),宣统,3年

保定各历史时期的名字?

1、先秦时期:周赦王二十年(前295年),燕昭王在今市中心东五里建广养城。因为几条小河交汇,这片土地水草丰美,被燕昭王选来做牧战马之城,并没有普通居民,又称为空城。是为保定市区最早的城池。

2、汉晋隋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今市中心东北约五里建乐乡城,置乐乡县,属信都国,保定始设县;又有樊舆县、樊舆候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樊舆侯刘修的分封地;新莽改称乐丘,东汉废。

西晋重置,属高阳国;北魏新置清苑县,与乐乡县同属高阳郡;北齐清苑、乐乡均废入永宁,后改永宁为乐乡;隋改乐乡县为清苑县,属河间郡;唐属河北道莫州。

3、宋金: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保定为宋朝皇帝祖籍,宋祖陵所在地,改清苑县为保塞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易州满城县南境入保塞县,并升保塞军为保州。

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赞、李继宣先后知保州,筑城关、葺营舍,疏浚一亩泉河与鸡距泉水汇合流入保州城关。宋真宗赵恒曾在圣旨中说:“保州保塞县丰归乡东安村,乃宣祖之旧里也。”

金天会七年(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节度使。大定十六年(1176年)复保塞县为清苑县。贞元年(1213年)十二月,蒙古军攻陷保州城,屠城,城废。次年(1214年),保州移治满城。

4、元: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降蒙金将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今保定址),令贾辅、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保州为顺天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名保定路,辖七州(含十二县)、八县,共二十县。十七年(1280年)置官领保定织染局。

5、明:明洪武元年(1368年)保定路改保定府。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移驻保定。明初年,设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

正德十年(1515年)设保定巡抚。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书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后改称金台书院。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在府治西北建上谷书院。四十四年(1616年),在城东南角建清真寺。

崇祯十一年,保定总督从蓟辽总督中析出,其独立总督保定、山东、天津、登莱四巡抚之地。

6、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莲池书院(今古莲花池)。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于城内西南角建淮军公所。

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天津至保定的电报线路完工。光绪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会在址舫头东建基督教堂。光绪十五年(1889年)架设保定至西安的电报线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卢汉铁路卢保段,次年一月通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保定创办电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卢汉铁路保(定)正(定)段通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慈禧行宫,慈禧挟光绪帝来保驻跸三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保定育德中学。该校曾为河北省同盟会机关驻地。同年,以莲池书院藏书楼为基础,建直隶省图书馆。

7、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为直隶省省会。1913年,废保定府留清苑县,省会迁至天津,清苑县仍为范阳道治所。1914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1925年于清苑县城(今保定市莲池区)设保定自治市。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废保定道。随即保定自治市亦被废除。1935年,河北省会由天津迁回清苑。1937年9月,清苑县城被日军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建立保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6月,河北省会由北平迁至清苑。1947年11月,河北省会又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解放军进驻,建立保定市,为冀中行政公署驻地。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成立。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日设立地级保定市和保定专区。以原清苑县城(今保定市莲池区)为保定市区域,清苑县政府迁至南大冉。1954年9月改称河北省政府改称河北省人民委员会。

1958年4月28日,保定市降为县级市,划归保定专区;5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由保定迁至天津。

1960年5月3日,保定市第二次升为地级市,由河北省直辖,设路东区、路西区、清苑区、满城区、完县区。1961年5月23日,保定市再次降格为县级市,划归保定专区,并路东、路西区为市区,清苑、满城、完县撤区设县。1961年7月,设立新市区,1962年9月,设北市区和南市区。

1966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由天津迁回保定,保定再次成为新中国河北省省会。1968年2月,省会迁至石家庄。1968年8月,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第三次升为地级市,并改由省直辖,并将满城县划归保定市。1986年5月,清苑县划归保定市。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

2014年,河北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将保定定位为“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为此保定规划1149平方公里承接北京功能疏解。

2015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北市区和南市区合并为莲池区;满城县、清苑县、徐水县,撤县设区。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北京、天津、保定腹地的雄县、安新县、容城县及周边区域,成立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9、简介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

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发明?

太多了,看要什么类型的,简单列举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有铸铁柔化技术

战国有司南

比如汉代有造纸术,地动仪,有淬火技术,低温炼钢技术,翻车,耧车

唐代有火药,筒车,雕版印刷术

宋代有活字印刷术

英雄传说的各代的名字?

英雄传说1:龙的传人英雄传说2:屠龙战记英雄传说3:白发魔女英雄传说4:朱红之泪英雄传说5:海之槛歌英雄传说6:空之轨迹英雄传说6:空之轨迹SC英雄传说6:空之轨迹3

世界历史帝王总数?

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一共出现了494位

少林方丈各代掌门人的名字?

菩提达摩,(?~536)天竺(印度)人。僧稠,(480~560)昌黎人,俗姓孙。慧光,(487~536)长卢人,俗姓杨洪遵,(530~608)相州人,俗姓时慧安,(?~709)荆州支江人,俗姓李(一说姓卫)。同光,(700~770)山西人。法玩,(715~790)山西人,俗姓张。报恩,(1058~1111)黎阳人,俗姓刘。教亨,(1150~1219)号虚明,济州任城人,俗姓王。福裕,(1260~1274)号雪庭,山西文水人,俗姓张。文才,(1273~1352)号淳拙,临汾人,俗姓姚。了改,(1335~1421)号凝然,嵩阳金店人,俗姓任。文载,(1454~1523)号月舟,北畿通州人,俗姓王。悟须,(?~1563)号匾囤,一号无空,禹州人,俗姓陈。正道,(1547~1609)字无言,洪都新建人,俗姓胡。29代行正,(1914~1987)字愿安,登封城关刘庄人,俗姓李。永信(1965~)少林寺现任方丈。

历史上投降的帝王?

做皇帝做到被俘虏,绝对是帝王生涯中的奇耻大辱,但是在中国历史上400多位皇帝中,有这样境遇的可不止一两个。

其一:被俘虏叔侄档之叔叔:晋怀帝

晋怀帝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

晋惠帝驾崩后,晋怀帝登基,但是天下局势已经大乱,晋怀帝根本无力回天。

永嘉五年,匈奴刘渊之子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史称"永嘉之变"。

晋怀帝被送往平阳,刘聪任命晋怀帝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

建兴元年(313年)正月,晋怀帝在汉赵朝廷的宴会上被命令为斟酒的仆人,有晋朝旧臣号哭,令刘聪反感。

不久后刘聪用毒酒毒杀晋怀帝,其年三十岁。

其二:被俘虏叔侄档之侄子:晋愍帝

永嘉七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他的侄子司马邺在长安即帝位,是为晋愍帝。

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长安更是没有物资作为守城的消耗。

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晋愍帝投降汉赵。

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与叔叔一样,晋愍帝受尽了刘聪的虐待,经常作刘聪狩猎队伍的前导以及宴会洗杯子的杂役。

即便如此,刘聪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俘虏,于建兴五年将18岁的晋愍帝杀害。

其三:傻子也逃不过被俘虏的命运:晋安帝

晋孝武帝被妃子弑杀后,他的傻儿子司马德宗继位,是为晋安帝。

晋安帝傻到连冷暖、四季变化都分不清,这样的皇帝除了当傀儡,自是没有别的出路。

在初期,晋安帝受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元显控制,后来桓玄自江陵起兵攻入建康,废杀司马道子、元显父子,自封为丞相、太尉,安帝又成了桓玄的傀儡。

第二年,桓玄称帝,晋安帝被降为平固王。几个月后刘裕带兵打败桓玄,解救了安帝,可惜好景不长,又没过几十天,桓玄的将军桓振再次俘虏安帝。

其后经历一年俘虏生涯,直到405年3月2日安帝才脱离叛军之手,回到刘裕手中做傀儡。

其四:才子皇帝萧绎

梁元帝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由于侯景之乱,繁盛的梁朝如大厦般倾塌,在动荡不堪的局势下,萧绎即帝位于江陵。

文学史上,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之说,在四萧中,萧绎文采最是了得。

不过萧绎是文人之表,峥嵘之心,对兄弟子侄非常残忍,对敌国又非常愚蠢,终于在做了3年皇帝后被西魏灭亡,萧绎本人也成了阶下囚。

成为俘虏的萧绎不久为襄阳都督萧以土袋闷死,随着萧绎的身亡,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赫赫大梁再无回天之力。

其五:比养父有骨气而被俘虏

石重贵是后晋皇帝石敬瑭养子,石敬瑭靠认契丹做父,自己当儿皇帝,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而取得皇位。

但他的继承人石重贵却很有骨气,登基后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随即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占开封,后晋灭亡。

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开战,可惜他身边却无可用之人。北宋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974年)石重贵病死,终年61岁。

其六:被俘父子档之老爹:宋徽宗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东京之战失利,金军破城,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被俘虏。

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并把他们囚禁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

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后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囚禁期间,宋徽宗还雅好写诗,并跟妃子们生下了14个孩子。

其七:被俘父子档之儿子:宋钦宗

跟父亲一起,宋钦宗也在靖康元年被金兵俘虏并废为庶人。

两年后,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将徽、钦二帝发配至韩州。1130年又将二帝迁往北国边陲小镇五国城。

钦宗虽然被囚禁,但也比较长寿,一直到57岁才去世。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金国皇帝完颜亮命57岁的宋钦宗赵桓和82岁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

耶律延禧很会驾驭马匹,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企图纵马逃跑,结果被乱箭射死。钦宗不善马术,受到惊喜落马,被马乱践而死。

其八:被迫出家的宋恭帝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宋恭帝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了皇帝。

之后仅仅两年,元军便军临城下,走投无路的小皇帝被祖母抱投降。被俘虏后,元朝封宋恭帝为瀛国公。

赵显18岁时,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他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

赵显毫无办法,只能遵旨,于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和尊。后来赵显学会了藏文,还把《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等两部汉传佛教著作翻译成了藏文。

其九:被俘虏皇帝中最幸运的一位

以上8位被俘虏的皇帝,除了晋安帝被救出,其他的都是客死异乡,而作为被俘虏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绝对可以称得上幸运。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

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因为没有受过挫折,所以英宗自认很英勇,带着宠信太监王振亲征瓦剌,没几回合就被俘虏。

他的弟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明代宗,由于英宗地位下降没有扣留价值,所以瓦剌送回了他,但弟弟肯定不会让位了,于是英宗被软禁,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第二次在位任用贤能,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政很多。

明英宗可以说是被俘虏皇帝中最幸运的一位,而他的回归,也是大明王朝百姓的幸运。

上古五代帝王顺序?

1、少昊(约公元前2422年前2322年)上古帝之一,嬴姓,名鸷。乃东夷部落首领。出生于江水(即嬴汶河,今山东莱芜)。三皇五帝之一,中国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别称很多(白帝、少、少皓、少颢、青阳氏、金天氏、穷桑、云阳氏或朱宣)这些都是他的称号,据说是黄帝长子,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

他被后人尊为五帝之一,也是华夏共祖之一,在神话中被尊为西方上帝。据记载其部族以玄鸟(燕子)为图腾,娶妻凤鸿氏之后改以凤凰为图腾。在他的部落里诞生了原始的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

2、颛顼(约公元前2342年前2245年),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据传说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颛顼是继少昊之后主政,《列子汤问》说法亦同,《山海经大荒东经》神话说少昊育颛顼于东海。

颛顼是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是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颛顼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濮阳。

3、帝喾(约公元前2275年前2176年),本名姬俊,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华夏民族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姬俊的祖父玄嚣(少昊)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极。姬俊5岁时受封为辛侯,30岁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史称高辛氏。其明察秋毫,仁威兼施,并订立了24节气,深受百姓爱戴。在位70年,享寿105岁,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4、尧(唐尧、帝尧,约公元前2188前2067年),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帝喾和庆都之子,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帝尧为祁姓刘氏远古一世祖。

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尧从兄长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

5、舜(公元前2128年前2025年),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一说出生于诸冯,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五帝之一,舜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以孝行闻名。后经四岳举荐,舜被尧立为继承人。舜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后又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传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

东方帝王是哪代皇帝?

东方帝王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黄帝(别称:姬轩辕、有熊氏、帝鸿氏,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号轩辕氏,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中文名:轩辕黄帝

外文名:Huangdi;YellowEmperor

别名:轩辕氏

国籍:中华

民族:华夏族

出生日期:三月初三

逝世日期:约前2599年

职业:华夏部落首领

主要成就:

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主要成就:统一华夏部落发明创造:房屋,衣裳,车船阵法,音乐,器具,井田等

代表作品:《黄帝内经》(约战国时期成书)部落标记,龙图腾

配偶:嫘祖

祭祀: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葬地:桥山,阳山,荆山,涿鹿

臣属:仓颉、大鸿、风后、力牧、常先等

性别:男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代的帝王 明代历代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代帝王读音是gǔdàilìdàidìwáng。刘邦温氏,一说王含始刘盈:吕雉刘恭:周美人刘弘:不详刘恒:薄姬刘启:窦氏刘彻:王氏刘弗陵:赵婕妤刘贺:孝武皇后李氏刘询:恭哀皇后许平君刘:许平君刘骜:王政君刘欣:丁姬刘:卫姬刘婴:不详刘玄:何氏刘秀:樊娴都刘庄:阴丽华刘:贾贵人刘肇:梁贵人刘隆:养

  • 历代帝王排序 我国历代帝王排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夏朝: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商朝:汤、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纣。周朝:西周:文王、武王、幽

  • 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帝王的歌 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帝王的歌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锅王君,歌曲《华夏不停转》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华夏不停转》歌词作词者锅王君,演唱者沙朔,(原唱陈奕迅,)华夏不停转是根据富士山下的作曲而从新编写的词,富士山下是陈奕迅的粤语歌,国语歌是爱情呼叫转移,《华夏不停转》这首歌用词优美,加上成熟的曲调,让你听起来从内心感受发这历史之雄魄京腔歌唱祖

  • 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帝王的歌曲 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帝王的歌曲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锅王君,歌曲《华夏不停转》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华夏不停转》歌词作词者锅王君,演唱者沙朔,(原唱陈奕迅,)华夏不停转是根据富士山下的作曲而从新编写的词,富士山下是陈奕迅的粤语歌,国语歌是爱情呼叫转移,《华夏不停转》这首歌用词优美,加上成熟的曲调,让你听起来从内心感受发这历史之雄魄《樱花》。

  • 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帝王是什么歌 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帝王是什么歌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锅王君,歌曲《华夏不停转》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华夏不停转》歌词作词者锅王君,演唱者沙朔,(原唱陈奕迅,)华夏不停转是根据富士山下的作曲而从新编写的词,富士山下是陈奕迅的粤语歌,国语歌是爱情呼叫转移,《华夏不停转》这首歌用词优美,加上成熟的曲调,让你听起来从内心感受发这历史之雄魄有两个可能

  • 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是什么歌 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是什么歌曲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锅王君,歌曲《华夏不停转》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华夏不停转》歌词作词者锅王君,演唱者沙朔,(原唱陈奕迅,)华夏不停转是根据富士山下的作曲而从新编写的词,富士山下是陈奕迅的粤语歌,国语歌是爱情呼叫转移,《华夏不停转》这首歌用词优美,加上成熟的曲调,让你听起来从内心感受发这历史之雄魄有两个可能

  • 一首歌唱尽中华历史 一首歌唱尽中华历史的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锅王君,歌曲《华夏不停转》一首歌唱尽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华夏不停转》歌词作词者锅王君,演唱者沙朔,(原唱陈奕迅,)华夏不停转是根据富士山下的作曲而从新编写的词,富士山下是陈奕迅的粤语歌,国语歌是爱情呼叫转移,《华夏不停转》这首歌用词优美,加上成熟的曲调,让你听起来从内心感受发这历史之雄魄是的,生活

  • 一首唱尽中国历史的歌 一首唱尽中国历史的歌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是歌曲画心,原唱是张靓颖,《画心》是中国歌手张靓颖演唱的歌曲。由陈少琪作词、藤原育郎作曲,收录在张靓颖2008年10月发行的专辑《画心》中。该曲是电影《画皮》的主题曲,2009年4月19日,《画心》荣获第28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画皮》是2008年陈嘉上导演中国首部东方新魔幻巨献影片。[ti:

  • 一曲唱尽中国历史 一曲唱尽中国历史的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情,情到深处天地动,一曲唱尽古今情的后半句是若无真情无绝唱,千古绝唱唱到今,:人间多少绝唱千古颂,莺莺张生红娘子,十娘怒沉百宝箱,若无真情无绝唱,情海无情波涛凶,风沉淹没红尘中,大浪淘尽多少痴情种,有情总被无情伤,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通过演奏出来的

  • 唱尽中华历史的歌是什么歌名 唱尽中华历史的歌是什么歌名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这首歌叫《ThatsLife》(那就是生活),演唱者是罗素华生(RussellWatson),一个来自英国的男高音,风格介于古典与流行跨界之间,并能在流行、古典、民谣、爵士等声腔中游走自如。唱情歌粤语歌歌名是《17岁》。《17岁》是刘德华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刘德华和徐继宗作词,徐继宗作曲的一首歌,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