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军队有三种结局:一是章邯等人率领与六国交战的中央军团,大部分被歼灭和投降,人数至少在四十万以上;二是防备匈奴的北方军团,因为是蒙恬和扶苏的旧部,持观望态度,始终未能出兵作战,人数大约是三十万;三是南方军团,在赵佗的带领下,剧地称王,建立南越政权,也未参与作战,人数大约是五十万。
首先要订正一个概念,秦国的百万虎狼之师,经过统一六国的最后作战,战损定然不少,比如在平定楚国的作战中,战死人数就高达二十万人,面对六国的灭亡前的最后反击,秦国的战争伤亡加起来不会少于五十万。六国虽败,秦国亦属惨胜。要知道当时中国人口最高也不到两千万。秦军虽胜,也是疲惫不堪,难与战前相比。
而且,六国不服,需要分兵驻守,即使有百万之师,真正能在短时间集中起来作战的也不会超过五十万。所以承担与六国联军作战的章邯中央军团,人数不过三十万,其中大部分是由囚徒和劳工组成,囚徒、劳工人数高达二十万,说明当时秦国已经无兵可用。而囚徒、劳工未加严格的军事训练,已经是远远不是当年的虎狼之师了。项羽破釜沉舟,三天内九战九捷,以少胜多,以一敌十,完全就是追着秦军砍,这种情况在统一六国之前的秦军几乎是不可能的。说明此时秦军的战斗力已经极低,已经拿不出更多、更强的军队了。
秦国北方军团。是由蒙恬将军率领的修长城并戌边的军队,人数三十万。但这与建国初的军队早已大不相同了,一是质量很差了,大部分是由犯人和民夫构成.而且随着蒙恬将军的遇害,这支军队对中央心怀满,已是一盘散沙。后来秦国调这支军队来守咸阳,竟然迟迟不进,直到子婴投降也不见一个人影。
秦国的南方军团。本来奉命南征,人数有五十万。秦派往南方的军队,在秦二世元年的时候,这个军队的“正司令”任嚣已经病入膏肓,他对“副司令”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说,现在中原盗贼频起,此时应当关闭五岭关隘,在两广割地称王,这个赵佗,原本是赵国真定人,可见他进入秦军应该是受秦国“上首功”政策的影响,希望参军获得富贵,因此,割地称王符合他的根本利益,于是他不去救援,在两广做了他的南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