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的陵墓在哪里?为何挖不得?

秦始皇的陵墓在哪里?为何挖不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51 更新时间:2024/1/5 1:36:11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秦始皇陵的位置基本确定并获得公认,位于西安骊山。

不发掘秦皇陵,是有诸多因素的,包括大家所说的保护技术条件限制、化观念的约束等,我这里从国情和政策的角度谈谈:我国的文物方针和原则不提倡对秦皇陵进行发掘。

田野考古学自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20年代在中国正式形成。中国的考古学从产生之始带有明显“探古”色彩,以证经补史为目的,这是受到了国维“二重证据法”影响,也是为了回应当时的疑古思潮。此后一直到1949年,包括殷墟等民国学者的考古活动大多以主动发掘为主。

建国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工农业建设高潮,在基本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中,发现了大批古遗址、古墓葬。这时候,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凸现出来。经济建设对文物的破坏程度并不亚于盗掘、走私文物等犯罪行为。1956年文化部副部长、学者铎提出了“重点保护、重点发掘”和“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观点,简称“两重两利”方针。这成为以后中国考古和文物保护政策的基石。此后中国绝大多数考古发掘都是配合基本建设,像文革前的二里头、半坡、偃师商城,文革中的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等震惊考古界的发现,均是在基本建设和大挖防空洞运动中发现发掘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更是进入新的高潮,基建考古仍然稳占主流地位。新世纪后,虽有一些以科研为目的的主动发掘,但几乎都不属于重大考古发现。民国时期那种为正式学术观点而主动进行发掘的现象不复存在。从“探古”色彩到“基建”色彩的转变,是国家经济发展大环境所致。这就是中国考古基本国情。

另一个事件也影响了国家对于考古发掘的政策。1956年郭沫若、吴晗等提议发掘明长陵,遭到郑振铎等人反对,最后政府采取折中办法,决定试掘规模较小的明定陵。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由于保护技术落后,出土文物自然损毁严重。郭等人后来再次提出发掘唐乾陵,政府吸取了定陵教训,未予批准,并定下了“不主动发掘大型墓葬特别是帝王陵寝”的原则。

因而,中国配合基本建设考古的主流地位,加上“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的原则,是至今未发掘秦始皇陵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赢政在历史上有哪些记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又称赵政,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李白歌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斯蒂芬乔治西斯罗普评:始皇帝一定是位充满惊人壮志的领袖,关于他的一切,他的恐惧和憎恨,他的计划和远见,都被夸张、放大到超过人类的常规,只有这样一个统治者才会去修长城。

  • 秦始皇赢政在位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赢政在位三十七年,其中称为秦王时26年,统一六国之后在位11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为皇帝的人。其实在正史的记载中,关于秦始皇在位这个概念太模糊,是王位还是皇位要说清楚,因为他继位的时候是王位,直到建立了唐朝之后,成为皇帝之后才是皇位。秦始皇之所以称自己为皇帝,是因为他统一了六国,避免了各种

  • 秦始皇赢政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1、人物简介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

  • 秦始皇陵墓为何到现在都没实施挖掘?主要是哪些原因限制?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墓不能开启,这是误会的说法,其实不开启他的墓是有原因的,今天有书君就来详细地解释一下。一、历史惨痛教训不容开掘1956年,郭沫若建议挖掘明朝万历陵墓,发现很多陪葬品,让人们惊喜的同时,由于陵墓常年没空气,那些万年的奇珍异宝突然接触大量的空气后,顿时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有的还变为粉末永远消失了。

  • 从古到今为什么没人敢动秦始皇的陵墓?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从古到今为什么没人敢动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墓在世界上,都算是非常罕见的文化遗迹。其工程浩大,还有其内部的宝物等各种东西,其价值都是不可计量的。而嬴政在登基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了,秦始皇陵才开始修建开始,到秦始皇死后,都还没能成功修完。而这段时间,整整花了三十九年,直到胡亥登基之后,才让工人

  • 秦始皇陵地宫结构是什么样的?靠什么支撑庞大内部空间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40年不敢挖的秦始皇陵究竟藏着什么样惊人的秘密,致使其经历了两千年的变化,却依旧浑厚雄伟,保存至今,这到底是为何?秦始皇陵到底是如何建造?是什么样的建筑体系支撑其千年不朽?秦始皇即位后大兴土木,在陕西骊山北麓建立起了富丽堂皇的陵墓。据史料记载骊山陵高五十余尺,周四五里多,墓基及其深,并且用铜液灌注。

  • 秦始皇陵究竟是否被盗掘过?陵墓中被寄予厚望的宝物还会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盗过秦陵吗?宋朝有人盗秦陵?陵墓中宝物还在吗?项羽盗秦陵?项羽号称楚霸王,以处理事情霸气著称,但是痛恨的是秦朝的残暴统治,他和秦始皇没有个人恩怨,到不了挖坟鞭尸的地步。项羽烧阿房宫?考古发现证实,烧的不是阿房宫,当时阿房宫根本没建成。烧的是咸阳宫,是为了发泄一下对秦朝皇帝奢靡生活的愤怒,表示灭秦

  •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中宝贝数不胜数,为何至今不敢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的陵寝。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规模极为宏大,被誉为古今第一大墓。历时2000多年后的今天,秦始皇陵依旧保存完整,直到现在考古学家也不敢挖掘秦始皇陵墓。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文物保护技术不成熟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兵马俑都是都是色

  • 项羽盗秦始皇陵,“30万人30天未运完”为何陵墓完好无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来分析一下,题主这句话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三十日运物,不能穷”那么这句话到底可不可信呢?咱们来看作者郦道元是谁?是北魏地理学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曾游历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写了《水经注》,那么说郦道元也就是从

  • 传闻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杀死了,那么司马迁为什么可以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陵,史上第一皇嬴政的陵寝,神秘莫测,但有个人用笔轻轻一挥,揭秘其中的内部构造,这人叫司马迁!司马迁敢这样写,并非一颗花生米下了一瓶酒后的胡言乱语,他在《史记秦始皇帝本纪》中已经说得明白。修秦始皇陵的人,绝对没有被全部杀死!秦始皇陵,一个差点烂尾的浩大工程秦始皇,吞并六国,成了千古第一皇,就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