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秦始皇”究竟炼过能够长生不老的神丹妙药吗?

历史上“秦始皇”究竟炼过能够长生不老的神丹妙药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9 更新时间:2024/1/25 3:18:42

应该是练过。不仅始皇帝如此,汉武帝亦是如此,后续的多位皇帝都是如此。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自信心爆满,觉得自己已经超过历史上所有的帝,所以才称自己为皇帝。作为一个有着天大业绩的人,想着干啥事就能干成,修阿房宫、造长城,几乎所以不可能的事他都快干成了,所以联系到上古神人动不动就八九百岁,始皇帝动了长生不老之心,这时候再加上道士的煽风点火,始皇帝确信自己能练出长生不老之药。

特别是到了生命后期,始皇帝由于政务繁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当他巡游看到蓬莱仙境之时,由于太过震撼,坚信人间有神仙,于是就令徐福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虽然徐福一去不复返,但是感受到自己的衰老后他还是愿意相信世上有长生不老药。又让道士出去寻找结婚还是一无所获。

人到老年期待长生很常见就像现在很多人信仰宗教一样,这些宗教都用转世这一说法来吸引大家,很多人也不愿意相信死后就灰飞烟灭,总觉得无法面对这样的结果,所以他们就去追寻他们愿意相信的结果,毕竟这样才可以在晚年心安。

始皇帝虽然是千古一帝,倒也是一个普通老人。到人生末期追寻一些长生不老也能理解。

《西游记》中菩提老祖给孙悟空传授“长生不老术”了吗?为什么?

谢邀!简答引玉。

长生疑云此问众说纷纭,说菩提祖师未授长生,主要因为小鬼索魂。孙悟空学艺下山回到花果山得了金箍棒后不久,一日醉酒昏睡,被两个小鬼将魂灵索至幽冥界,于是大闹森罗殿,一查生死簿居然还真有自己的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不光读者看至此处惊疑,估计孙悟空也脸上一热,本自信满满,认为已得长生,完全没可能在生死簿上查到名字,明明是十代冥王找茬,正想问罪,结果却真的查到了记录。

那么如此,菩提老祖岂不是未授长生?很多读者也很容易由此想到,生死簿临时造假或更新不及时?天庭阴谋?菩提祖师骗人?等等。

长生事实孙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下簿子道:“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事后,虽上报天庭,但也没人再提是否改回,所以强销生死簿稳注长生。请注意“但有名者”,不是所有猴子都勾了,所以后来三打白骨精孙悟空被赶回花果山时,有很多无名的猴子被二郎神和猎户杀死也未出情理。

蟠桃分三个品级:前树三千年一熟,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树六千年一熟,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树九千年一熟,吃了与天齐寿,日月同庚。而孙悟空专挑最高品级的蟠桃吃,七仙女来摘桃时,只剩下几个毛蒂青皮的。这还不长生?

后面孙悟空还把吃一粒就能起死回生的金丹连吃了五葫芦、人参果、如来亲自安排的仙肴等等。最后正果斗战胜佛,从原著的脉络来讲,孙悟空长生已是不争的事实。

回顾菩提亲授当初学艺,菩提祖师开小灶亲授长生妙道,原文中是一首丹学很重的七言长诗。强调“精气神”,以“屏除邪欲”为根本,以“五行颠倒”为功完,说破根源。

孙悟空更是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又经三年修炼通了法性、会了根源,已注神体。此时菩提祖师又传七十二变以避三灾,基本铁定长生。

后又传筋斗云,更是板上钉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更增加了孙悟空的敏捷度和生存能力,辅助长生。

孙悟空的长生须要一个过程达成原著第二回中还有一句侧重悟性和后期成长的话,叫“一窍通时百窍通”,这非常重要。比如后文冒出的“身外身法”、神力、定身法、团队领导能力、论禅水平等等,孙悟空简直是文武双修,但都不见是菩提祖师传授的,皆非不学自通吗?

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传授长生”和“领进门”是一个道理,菩提老祖给了孙悟空长生的根本方向和基本技术,剩下的要靠孙悟空自己“一窍通时百窍通”。“出了学校,踏入社会”,孙悟空须再长时间不断自学、磨合、更新、进步、煅炼,从而有能力解决各种未知的现实难题,最终实现长生或正果。

那晚密授长生术的三年后,即原著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有段原文:

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注意黑字加粗的两个字,“颇”和“渐”为何意?这里不仅仅是孙悟空的谦辞,而更是说出长生是需要修炼的过程和时间的。后面菩提老祖又提出三灾,虽然貌似只要再避三灾即可,但实际上还有很多未知的长生难题,只是菩提老祖挑了重点的一个提了出来而已。

如果孙悟空没那么快下山,估计每过几年,老祖还会提出一些新的长生难题,比如可能旁通到阎罗殿没及时更新信息(或另有原因)、八卦炉的方位危险、八十一难中几次差点丧命的遭遇等等。

小结综上,从原著整体脉络看,长生其实很倾向是正果的代名词,孙悟空确实由于菩提老祖传授的“长生不老术”而一步步实现了长生和正果,但这更与孙悟空的悟性和再努力是分不开的。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恩公益添彩。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放到现在,会有救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人生的第五次巡游途中突患重病,很快就进入病危阶段,最终撒手而去。此前不久,秦始皇见到了阔别9年的徐福,为了支持他继续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提供了童男童女以及大量金钱、物资,还前往海边射杀了一只大鱼。按理来说,当时的秦始皇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身体状态不

  • 秦始皇嬴政寻找的“不老药”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代帝王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寻找“长生不老药”,看似荒唐,但是对于封建社会的人来说是深信不疑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炼丹”师,成为各王公贵族追捧的人物。这些可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有据可证。在发掘古墓过程中,曾发现了一些所谓的“不老神丹”。那么,这些“不老药”到底含有什么成分呢?1965年,在象山的东晋古

  • 秦始皇为长生不老具体做了些什么事,需要具体时间,谢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徐福在公元前219年来到秦王的宫廷,声称《山海经》上面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就在东方海中,他愿意为秦王去那里取来不死之药。第一次东渡徐福并没有带回长生之药,他告诉始皇,东方的确有神药,但是神仙要三千童男童女,各种人间礼物,同时,海上航行有鲸鱼拦路,他要强弓劲弩射退大鱼。秦始皇全盘答应条件,助

  •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故事的详细经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

  • 秦始皇陵开挖的时候,一尊将军像压着一把剑,搬开雕像,剑瞬间弹直,这把剑现在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有很多人,非常痴迷于“祖上阔多了”的意淫式的自我满足。兵马俑一号坑的那把被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可以“瞬间弹直”的青铜剑,就让多少人着实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安慰了几十年别看我们现在是落后的,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进”,现代人都看不明白!这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实在是十分受用。那么这件事,这把剑真的存在吗?这个问题

  • 江苏发现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剑,为何盗墓贼望而却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江苏发现的水中古墓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he.lu)的古墓。阖闾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阖门外虎丘山下剑池水中。阖闾是谁呢?我提他的儿子你肯定知道,历史上被“四大美女”西施祸害亡国的吴王夫差就是他的儿子。阖闾墓在剑池下面阖闾(前537~前496)是被越王勾践带兵打败的,当时他被越王的谋士灵姑浮追的走投无

  • 盗墓贼靠什么发现被夷为平地的古墓,考古人员为什么不行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谁说考古人员就不行了呢?现在考古勘探的手段越来越多,从盗墓贼那里学来的洛阳铲已经是基本功,在此之上考古人员还可以通过遥感、地磁、声呐等等手段了解地下的情况,虽然不敢讲“料事如神”,但是考古人员对地下遗存局面有大体的掌握,还是并不难的。可能给题主带来误解的原因,我想有这么几个:一是考古工作者不仅勘探墓

  • 十二金人镇大秦,秦始皇铸造金人的目的是什么?最后落了谁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收天下兵戈铸造十二金人,是诏令天下,从此无永兵革战乱史记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个重干石,置廷宫中。就是说,秦始皇把天下青铜兵器,都在都城咸阳销毁,造了一十二位有指点时间,似日圭大钟铜人,放在宫中,按着一年一十二个月时间一天十二个时辰,做成日圭金人,指点时间的。它们最高的三丈

  • 秦始皇陵兵马俑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里随葬的陶塑作品。1974年,当地打井的农民先是发现了最大的一号坑,后经考古学家钻探又先后发现二、三号坑。3个坑内共发掘出陶俑7000多件,战车100多乘,兵器10万多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14260平方米,坑内有各类人俑6000多件,列队而立;二号坑内总有1000多件兵

  • 秦始皇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名政;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赵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