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练过。不仅始皇帝如此,汉武帝亦是如此,后续的多位皇帝都是如此。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自信心爆满,觉得自己已经超过历史上所有的帝王,所以才称自己为皇帝。作为一个有着天大业绩的人,想着干啥事就能干成,修阿房宫、造长城,几乎所以不可能的事他都快干成了,所以联系到上古神人动不动就八九百岁,始皇帝动了长生不老之心,这时候再加上道士的煽风点火,始皇帝确信自己能练出长生不老之药。
特别是到了生命后期,始皇帝由于政务繁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当他巡游看到蓬莱仙境之时,由于太过震撼,坚信人间有神仙,于是就令徐福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虽然徐福一去不复返,但是感受到自己的衰老后他还是愿意相信世上有长生不老药。又让道士出去寻找结婚还是一无所获。
人到老年期待长生很常见就像现在很多人信仰宗教一样,这些宗教都用转世这一说法来吸引大家,很多人也不愿意相信死后就灰飞烟灭,总觉得无法面对这样的结果,所以他们就去追寻他们愿意相信的结果,毕竟这样才可以在晚年心安。
始皇帝虽然是千古一帝,倒也是一个普通老人。到人生末期追寻一些长生不老也能理解。
《西游记》中菩提老祖给孙悟空传授“长生不老术”了吗?为什么?
谢邀!简答引玉。
长生疑云此问众说纷纭,说菩提祖师未授长生,主要因为小鬼索魂。孙悟空学艺下山回到花果山得了金箍棒后不久,一日醉酒昏睡,被两个小鬼将魂灵索至幽冥界,于是大闹森罗殿,一查生死簿居然还真有自己的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不光读者看至此处惊疑,估计孙悟空也脸上一热,本自信满满,认为已得长生,完全没可能在生死簿上查到名字,明明是十代冥王找茬,正想问罪,结果却真的查到了记录。
那么如此,菩提老祖岂不是未授长生?很多读者也很容易由此想到,生死簿临时造假或更新不及时?天庭阴谋?菩提祖师骗人?等等。
长生事实孙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下簿子道:“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事后,虽上报天庭,但也没人再提是否改回,所以强销生死簿稳注长生。请注意“但有名者”,不是所有猴子都勾了,所以后来三打白骨精孙悟空被赶回花果山时,有很多无名的猴子被二郎神和猎户杀死也未出情理。
蟠桃分三个品级:前树三千年一熟,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树六千年一熟,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树九千年一熟,吃了与天齐寿,日月同庚。而孙悟空专挑最高品级的蟠桃吃,七仙女来摘桃时,只剩下几个毛蒂青皮的。这还不长生?
后面孙悟空还把吃一粒就能起死回生的金丹连吃了五葫芦、人参果、如来亲自安排的仙肴等等。最后正果斗战胜佛,从原著的脉络来讲,孙悟空长生已是不争的事实。
回顾菩提亲授当初学艺,菩提祖师开小灶亲授长生妙道,原文中是一首丹学很重的七言长诗。强调“精气神”,以“屏除邪欲”为根本,以“五行颠倒”为功完,说破根源。
孙悟空更是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又经三年修炼通了法性、会了根源,已注神体。此时菩提祖师又传七十二变以避三灾,基本铁定长生。
后又传筋斗云,更是板上钉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更增加了孙悟空的敏捷度和生存能力,辅助长生。
孙悟空的长生须要一个过程达成原著第二回中还有一句侧重悟性和后期成长的话,叫“一窍通时百窍通”,这非常重要。比如后文冒出的“身外身法”、神力、定身法、团队领导能力、论禅水平等等,孙悟空简直是文武双修,但都不见是菩提祖师传授的,皆非不学自通吗?
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传授长生”和“领进门”是一个道理,菩提老祖给了孙悟空长生的根本方向和基本技术,剩下的要靠孙悟空自己“一窍通时百窍通”。“出了学校,踏入社会”,孙悟空须再长时间不断自学、磨合、更新、进步、煅炼,从而有能力解决各种未知的现实难题,最终实现长生或正果。
那晚密授长生术的三年后,即原著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有段原文:
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注意黑字加粗的两个字,“颇”和“渐”为何意?这里不仅仅是孙悟空的谦辞,而更是说出长生是需要修炼的过程和时间的。后面菩提老祖又提出三灾,虽然貌似只要再避三灾即可,但实际上还有很多未知的长生难题,只是菩提老祖挑了重点的一个提了出来而已。
如果孙悟空没那么快下山,估计每过几年,老祖还会提出一些新的长生难题,比如可能旁通到阎罗殿没及时更新信息(或另有原因)、八卦炉的方位危险、八十一难中几次差点丧命的遭遇等等。
小结综上,从原著整体脉络看,长生其实很倾向是正果的代名词,孙悟空确实由于菩提老祖传授的“长生不老术”而一步步实现了长生和正果,但这更与孙悟空的悟性和再努力是分不开的。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恩公益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