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是闻名世界的考古发现,它是中国古代秦朝时期秦始皇的陪葬军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3月,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150米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后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2000多年的秦俑宝藏。自1979年兵马俑对外开放以来,目前共开掘了3个坑。兵马俑由陶瓷烧制而成,古代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每个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栩栩如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秦俑考古队原队长袁仲一先生对秦始皇陵出土的数百件陶俑的服装颜色进行了分析比对。他发现,由于秦国实行征兵制,因此,秦国军队并没有统一的服装。士兵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选择各种颜色的衣服。其中以红、紫、蓝、绿为主,最多的则为绿色。不过,秦军三大兵种步兵、车兵、骑兵的铠甲由政府统一发放,同一兵种、地位相同的士兵穿的铠甲的形制和颜色比较一致,铠甲片为统一的褐色。所以,只有兵俑铠甲内的上衣、下衣和护腿、围领、袖口的颜色才互不相同,异彩纷呈。也正因如此,秦人很注意上下衣及袖口、领口的色彩对比和搭配。秦俑在入坑时,有的着绿色上衣搭配天蓝或粉紫或红色的裤子;有的着红色上衣搭配深蓝色或浅绿色的裤子。同时,如果是绿色长衣,则镶着朱红色的领子和袖口。如果是红色长衣,则镶着绿色或粉紫或天蓝色的边。如此鲜艳和对比强烈的颜色搭配,不禁让人想象兵马俑原本的色调会是多么鲜艳明快、生机益然。本该色彩鲜艳的秦兵马俑在人们印象中却总是灰乎乎的。为了找出兵马俑失色的答案,从1990年开始,秦俑博物馆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合作开展了长期的秦兵马俑彩绘保护研究。经中德专家多年的大量实验和模拟,终于确定了秦俑彩绘底层和褐色有机层的主要成分为中国生漆,彩绘颜料大多是天然矿物颜料。而且,专家们判定,秦俑彩绘颜料黏合剂为动物胶。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揭开了兵马俑“失色”的神秘面纱。据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吴永祺介绍,他们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秦俑彩绘颜料颗粒之间及彩绘和层次之间黏附力很微弱,特别是底层(生漆)对失水非常敏感,在干燥过程中底层剧烈收缩,引起起翘卷曲,从而造成整个彩绘层脱离陶体。袁仲一先生则从另一方面对兵马俑“失色”做出了解释。他认为,一是由于遭水浸泡。秦俑陪葬坑在建成后,骊山几次出现山洪,俑坑内数度大量进水,致使秦俑遭受长时间浸泡。二是由于惨遭火焚。据史载,项羽人关时曾攻入秦始皇陵,“其宫室营宇”,陵内的许多建筑物包括兵马俑陪葬坑曾被项羽的军队放大火焚烧。三是由于自然侵蚀。兵马俑埋藏地下至今已2200余年,长期遭受重土覆压和自然侵蚀。正是这三方面的原因使得秦俑身上原来鲜艳的彩绘层绝大部分脱落。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其中出土的彩兵马俑刚出土不久就氧化了。这些没有被水浸火焚的兵马俑,出土时身上保留的色彩比较多,但出土后一接触空气,很快便发生氧化,绝大部分也逐渐失去了色彩。这其中又有什么神秘之处呢?其实,紫外线对色彩影响最大,文物一出土、光线一照,彩塑便马上起翘氧化。更因为文物在地下成百上千年,它已经适应了地下的那种环境。一出土,原来的平衡马上被打破,于是便发生了各种快速的变化。
更多文章
鬼节中元节的来历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元节”是道教的一种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分别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和十月十五下元节,三元对应的分别是天宫,地宫,水宫。按照道教的说法,七月十五这天,地宫之门开启,各路鬼众将出现在人间,有家的回家,没家的四处游荡,所以中元节也被称为鬼节。七月十四/十五节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七月,大多
秦始皇陵兵马俑群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陵1号兵马俑坑中的阵列,是秦军“临时战阵”的真实场面。6000多名军士和40余辆战车、步骑混合编制成矩形军阵。阵中将士临命待发,剑拔弩张、威武肃穆、惊人心魄。3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是统帅1、2号坑军阵的指挥部,有68名陶俑,它们手持仪卫武器,环卫着似为统帅人物乘坐的一辆驷马战车。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从古至今有名的故事数不数。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到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及岳飞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一直流传,但我觉得让人们最不能忘记得应该就是屈原不甘做亡国奴投身米罗江的故事,因为中国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把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瑞午节定为是纪念他的节曰
有哪些关于“秦始皇陵”的故事、传说、秘密、野史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们国家,从古到今都一直非常重视死后的埋葬之所,直到现在,在很多地方都依然是施行死后选地安葬的习俗。在中国古代这种传统更加的神秘隆重,据小编查阅资料,我国最早的埋葬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们就懂得要靠山建陵,发展到后来,依山傍水成为中国古代最佳的死后埋葬之地,其中的著名代表当属秦始皇的
如何以秦始皇的语气写一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一、简版朕,秦始皇,打钱。二、高雅版朕统六国,天下最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化身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朕转至今世,奈何艰辛,打钱!三、通俗版你好,我是秦始皇羸
关于秦兵马俑的传说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以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来大量民夫。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诏令李期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李斯见了诏书,吓得
孟姜女哭倒长城是真的吗,秦始皇是如何为长城背黑锅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孟姜女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长城真的是她哭倒的吗?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各地区有着不同的版本,其中一种流传较广的版本是这样的。孟姜女是陕西人,她与同乡范喜良两情相悦,并结为夫妻,但在他们成婚之际,范喜良却被官兵抓到山海关修长城,范喜良一
你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俑坑,在陵东1.5千米处。1974年春,当地农民打井发现,经勘探与试掘,俑坑共分三处:一号坑已发掘陶质武士俑500余躯,战车4乘,挽马24匹。俑高约1.8米,马高1.5米,并有青铜剑、弯刀、铜矛、铜受、弯机、铁镞等实战武器。据测定全坑有人、马俑6000余件。二号坑面积为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里随葬的陶塑作品。1974年,当地打井的农民先是发现了最大的一号坑,后经考古学家钻探又先后发现二、三号坑。3个坑内共发掘出陶俑7000多件,战车100多乘,兵器10万多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14260平方米,坑内有各类人俑6000多件,列队而立;二号坑内总有1000多件兵
秦始皇为了求长生不老,称自己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通称为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秦庄襄王之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