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帝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
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秦始皇于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
度同制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改币制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
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
促进民族交流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注意到对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
在统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中原和西南地区的联系,曾由常主持开辟一条五尺宽的栈道,贯通南北。
巡游求仙
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
到了后期,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又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秦始皇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又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等仙人踪迹,后来又使韩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对于秦始皇这种行为,也有儒生表示劝谏的,博士齐人淳于越建议始皇仍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始皇交给臣下讨论。
丞相李斯反对。李斯的奏议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书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
扩展资料: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在西方,人们常把秦始皇与罗马帝王恺撒相提并论。大体说来,罗马帝国与秦统治时期的人口、面积差不太多。但比罗马帝国统治时间短,恺撒死后,帝国分崩离析。
秦朝则不然,这是秦始皇独具影响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个世界杰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几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一)、秦始皇的政绩一、政治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二、军事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三、经济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四、交通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五、文化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六、对外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二)、秦始皇暴政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五、结论: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他伟大的贡献,但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许这是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吧!因此秦始皇功大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