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的真实历史故事 如秦始皇的残暴

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的真实历史故事 如秦始皇的残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03 更新时间:2024/1/30 19:33:01

以史为鉴学习几个历史故事故事一:刘邦分封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记》中记录了一段故事。刘邦登基后,曾与手下大臣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刘邦说:“各位将军不要隐瞒我,都要说出实情,我之所以拥有天下,原因在哪里?”高起、王陵是刘邦手下的忠臣,他们看到刘邦这样说,于是回答道:“皇上您派人去攻城略地,如果攻打下来了就把这个地方赏赐给他,这是懂得与天下人共利益,而项羽却不这样,谁立了功劳就加于迫害,有贤能的人就怀疑他,作战胜利不给胜利者授功,攻取土地却不给别人利益,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刘邦当时对两个手下的回答有点不以为然,也为表谦虚,就回答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响,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功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刘邦的意思是他之所以取得天下,关键是他能任用能人。但是对于这三个人,刘邦最后对于他们的封赏是毫不吝啬的。萧何别封为侯,张良为封为留侯,韩信被封为楚王。故事二:韩彭会合读汉史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刘邦和项羽交战,后来项羽收兵退回,刘邦也想退兵,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献计,要刘邦乘项羽兵疲粮尽,索性就消灭他。刘邦采用了这个计策,于是发兵追赶项羽,到阳夏南面时让部队驻扎下来。按照事先的部署,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应该带领自己的部署按照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但是,约定的时间到了,韩信、彭越却迟迟没有来会合,刘邦只好单独和项羽作战,结果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仓皇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刘邦这个时候就问张良,韩信和彭越为什么没有按照事先的约定来会合。张良告诉刘邦,是因为没有及时封赏这二位将军,想要他们马上来会合,必须先封赏他们。于是刘邦派使者封给韩信、彭越土地,这时韩信彭越才来会合了,结果合军大败项羽。故事三:李广未分封唐初王勃在《腾王阁序》立说:“磋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里面提到的李广,是西汉初期大大有名的人物。纵观李广的生平,虽然有很多英勇的事迹,但是到死为止都没有被封侯。而李广的堂弟李蔡,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做到了代国的国相,后来又和卫青一起打匈奴,最后被封为乐安侯,李广的部下很多也封了侯,他们的名声和才干都不如李广。那么李广为什么没有被封侯呢?大部分人认为李广没有得到重用,是汉武帝喜欢用自己亲近的人,比如卫青、霍去病等。李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大概没有人敢和他比肩,是有点像张飞、李逵似的人物。李广缺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与匈奴交战70余次侯,他竟然挣不到可以封侯的杀敌之数。原来封侯与否取决于汉武帝定的一个关键标准“斩杀敌人的数量”,李蔡及李广的部下都是达到了斩杀敌人的数量后才被封侯的。汉武帝定的奖励标准是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行为过程为导向,所以才有李广的未分封,李广虽有所不悦,但他本人也无话可说。故事四:陈平分肉《史记*陈丞相世家》中,在介绍汉朝丞相陈平的时候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乡村里面祭祀社神,陈平做了主刀分祭肉的人,分祭肉的时候分的非常公平,大家都说,陈家的孩子分配祭肉时分的很公平啊。陈平说,如果让我治理国家,我会像分祭肉一样公平。后来陈平真的做了汉朝的宰相。陈平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俗语:“切莫迁坟,十迁九败”,老一辈经常说的讲究,有道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俗语:“切莫迁坟,十迁九败”,老一辈经常说的讲究,有道理吗?在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是很相信风水的。于是一些关于风水的农村俗语也流传了下来,比如“穷不搬家,富不迁坟”,还有“十次迁坟九次败”等。但是无论怎么说,老祖宗也是能够盼望着过上富裕的日子,而不受贫穷所困。而这句农村俗语,“切莫迁坟,

  • 历史上有没有真实发生的比较“诡异”的事情,说出来让我长长见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有啊。我记得大概是三年前我去乌鲁木齐出差,当时朋友给我找了当地一家比较好的酒店,然后住进去。当天晚上吃完饭回酒店,处理完文件就开始睡觉了。哪知,一躺到床上,刚闭眼睛,就好象看见房间里面天花板和墙上到处是人影在晃动,吓得一晚上上睡不着。我当时认为可能是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适应。可是到第二晚上还是一样,

  • 农村老人常说,切莫迁坟,十迁九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一个乡镇干部,每次接到悟空问答的邀请都深感荣幸,不过这一次却荣幸不起来,多少还有些哭笑不得。我基本回答的都是农村的一些政策,比如合疗、新农保、民政救助、粮食补贴等,如果把农村老人“切莫迁坟,十迁九败”算做迷信的话,这个咱不能宣传,政策不允许不说,头条也不给推荐量,更重要的是咱对易经风水什么的也一

  • 秦始皇地宫之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地宫之迷墓室约一个足球场大,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

  • 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未解之谜很多,但一直让我挂怀于心的,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临终前给女儿画的一个圆圈。晚年的毛主席在毛主席晚年疾病已经很严重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女儿李敏有过一次对话:李敏看到父亲的病容,忍不住眼泪流了下来,轻轻的叫了一声“爸爸”。毛主席看到女儿,仍然温柔的说,“娇娇,你来看我了。”李敏点点头

  • 秦王灭六国的各国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挥师灭韩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破赵逼燕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

  • 秦始皇的伟大业绩以及感人故事,精神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1.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2.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4.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5.焚书坑儒

  • 秦始皇做过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

  • 秦始皇的逸闻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一般以为,儒家是压迫妇女,强迫女子守寡不许再嫁的元凶。殊不知,在我国历史上,首先大张旗鼓提倡妇女守节的,恰恰是反儒的死对头,曾经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至今流传的秦始皇《会稽刻石》文字,给后人留下了他首倡节操的证明。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在临死前的公元前210年,在全国各地巡狩。当他走到今浙江一带时,

  • 谁能告诉我秦始皇生平的具体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首位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