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火烧阿房宫是真的吗?项羽平生做过哪些大错事?

项羽火烧阿房宫是真的吗?项羽平生做过哪些大错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3/12/17 5:54:08

错事?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历史?对于他自己:一是杀掉义帝,以西楚霸王的身份,杀一个放羊的小孩子招来全天下人的恨,大错特错了。二是定都彭城,不知道有没有风水,反正没什么天子威仪,而且还易攻难守,刘邦就趁项羽出战时袭击过一次,还得手了,后来虽然项羽又抢了回来,但已不是那个味了。三是放走刘邦,相信项羽在乌江边想到这肠子都悔青了。原因再简单不过,刘邦牛起来后,自己说话不准还不算什么,最后连命都葬送在得邦手里。四是逼走范增,同样,项羽在乌江边能不想到这个老头子,他心中就不自责:“如果我当时听他的话的话。。”可惜已经太迟了。对于历史:就是巨鹿之战后坑杀二十万秦军将士,把人命当什么了?不过历史给他的评价都很高,什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牧诗)之类。文学评价上集浪漫与悲剧于一身。

项羽烧的是阿房宫吗?

项羽并没烧阿房宫

千百年来被历史一再认定的项羽火烧阿房宫之说,经过考古专家的最新发现和考证,实属一桩千古冤案,大量证据表明:楚霸王项羽并未烧阿房宫!

巍巍阿房今安在?

在以旅游拉动经济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素有东兵马俑、西阿房宫之说。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当年如此壮阔瑰丽的秦阿房宫,而今位置何处,遗踪安在?

车出西安城西行约20分钟,便到了秦阿房宫遗址所在地。这是位于西安市城西13公里处的一片平原,村庄的名字还透露着古意:“聚驾庄”。以此为中心,方圆1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是当年闻名于世的阿房宫遗址之所在。

2003年11月6日,在开掘的一条探沟中,拂去层层的浮土之后,坑下2.38米处出现了一片连绵的秦朝板瓦与筒瓦,其连接之细密,以往从未见到过,这显然是完整的屋顶铺面倒塌下去的遗存。这片屋顶由西向东存有六行筒瓦和六行板瓦,另外在大量的秦代碎瓦片中还发现了少量汉瓦。据勘察,此处是阿房宫前殿的一处附属建筑,汉代曾沿用,并修补过。

从这一处秦代屋面的出土中,考古队并没有发现阿房宫被大火焚烧后的红烧土,这让人们多少有些意外。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是秦朝拟建的政令中心。《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

由此可见,秦始皇建阿房宫的原因是因都城咸阳的秦宫室太狭小,不足以展现他君临天下的威仪。始皇帝曾说:“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丰镐之地即今天的阿房宫遗址附近)始皇帝因此在原为上林苑所在的渭河之南、皂河之西建造规模庞大的宫殿群落,殿的周围修了庞大的阁道群,一直向北跨越渭河,要与旧的咸阳宫殿群相连接。

《史记》云:“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完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指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后世杜牧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说法虽有夸张,却说尽了阿房宫工程的庞大浩瀚。为了建造这座都城般的宫殿,秦始皇役使了70万囚徒。但庞大的阿房宫尚没有建成,梦想长生不老的始皇帝便驾崩了,工役们随即被驱赶到临潼,为秦始皇建造秦陵。秦陵建造完工之后,为了不让世人评说始皇帝好大喜功,举事太过,秦二世重新开始建造阿房宫。可惜秦二世即位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烽火连绵。公元前210年,项羽、刘邦等直驱关中,进入咸阳,灭了秦朝。

阿房宫遂成了秦王朝一个没有完成的美梦,并在战乱中摧毁,成为千古凭吊之地。800年后,唐代大诗人杜牧作《阿房宫赋》,在以极为华丽的辞藻铺陈了阿房宫的宏伟、瑰丽、雄奇之后,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八字,为阿房宫的最终命运作了交代。然而,2000年后的这次阿房宫考古,百万只探杆,却在无意中将千百年来人们关于阿房宫毁灭的传说一举打破。

科考发现石破天惊

2002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考古所联合成立考古队,李毓芳、刘庆柱、孙福喜等专家都是考古队的队员。

从2002年10月起,考古队对阿房宫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地方进行了勘探,并试挖掘1000多平方米。“我们基本搞清了阿房宫前殿的基本范围和结构。前殿夯土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4米,最高处达12米,整个范围是52万平方米。这比天安门广场还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夯土地基。”考古队队长孙福喜介绍说。此前,对前殿的范围一直没有搞清楚。而前殿是阿房宫最重要的建筑,相当于后世的太极殿(国家举行重大活动的正式场所),搞清楚前殿的范围及基本情况,才有可能搞清阿房宫的情况。

美丽的阿房宫在后代成了朝代兴亡的象征。汉时,它成了皇家上林苑的一部分,是皇家狩猎的地方。著名的阿房宫铜人也被挪到了汉长乐宫。而到了南北朝时期,这里还修建了不少寺庙,“阿城”成了著名的道场,可谓“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后的唐朝,李世民进入关中时,还曾屯兵于阿城,并由此进入长安城。这次考古发掘的一些军事遗迹可证明后世屯军的事实,如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的南边缘还发现了一条长285米的壕沟,估计是军事设施。宋以后,阿房宫的壮美彻底失去了,被夷为农田,成了人们感叹“立马举鞭遥望处,阿房遗址夕阳东”的所在了。

最后的考古结论证明:阿房宫前殿确实未见任何火烧痕迹。主要论据是:

其一,考古发掘中,到目前为止,发现一般地层自上而下为耕土层、扰土层、汉代堆积层、夯土台基夯土或为耕土层、扰土层、晚期堆积层、夯土台基夯土。

其二,考古发掘中,汉代堆积层内出土了不少秦代板瓦片、筒瓦片,但是目前还未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最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之一瓦当及其残块。

其三,考古勘探和发掘中未发现阿房宫前殿被大火焚烧的痕迹。

综上所述,考古队做出了“项羽没烧阿房宫”的结论。

诗人想像遗患后世

《史记》云:“居数日,项羽引兵西途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2000多年以来,《阿房宫赋》里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人们想像阿房宫最后命运时的凭据。而《史记》中的一些说法,也对世人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可司马迁并未明确说过项羽烧了阿房宫啊!”孙福喜翻开《史记》给笔者看,史记中只说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可没说项羽烧的就是阿房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也对笔者表示,“史记并没有说项羽火烧了阿房宫,而且考古已经发现烧的‘秦宫室’是秦咸阳宫。杜牧的《阿房宫赋》说项羽烧阿房宫,事实上反映了杜牧的历史观。杜牧是唐朝大诗人,《阿房宫赋》作为文学作品,是允许有浪漫主义想像的,他是拿历史说事,历史文献是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

孙福喜说,历代史传中除了《史记》外,关于阿房宫的记载还见于《三辅黄图》《水经注渭水》《汉书贾山传》等,但其中都只是说到了阿房宫的大小,并没有关于项羽烧阿房宫的记载。所以完全可以认定项羽烧阿房宫只是一个假设,诗人的想像被我们当成了现实。

阿房宫存在过吗?

“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唐朝诗人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极尽人间的富丽繁奢。那么如此瑰丽恢弘的人间仙境,它到底存在过吗?通过这次考古发现,一些史学家对此提出了另一个大胆的质疑。

此次发掘中的另外一个现象引人深思,那就是在阿房宫前殿遗址竟没有发现一只瓦当。作为当时重要建筑装饰的瓦当,没有在此次考古中出现,则让人感到很不可思议。有专家据此认为,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它不过是一个只有夯土地基的大工地。

但孙福喜却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认为阿房宫确实存在过,虽然它没有最终建成,但当时已经建成了一部分。“秦代的瓦当虽然此次没有发现,可是在此前的发掘中,曾多次发现。何况,此前在发掘和调查中,还有大量其他的出土秦代遗物,也能证明这一点。”

事实上,建国以后,遗址上还曾出土大量的砖瓦残片、花纹瓦当、巨型柱础、带字瓦当以及各种铜制的建筑构件,可见建筑的雄伟壮丽。另外,还有窖藏的铜器等显示贵族豪奢生活的文物。“这足以说明当时的阿房宫已有建成的建筑,且已有中央机构在此办公,由此可见阿房宫确实存在。”孙福喜说得很肯定。

对于此次考古结果,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并未能论证什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曹大为就认为:“没有找到火烧的证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阿房宫毁于那段时期的战火是确定无疑的事情,而且被火烧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是很多人有意无意地把账记到了项羽头上。”

事实到底是怎样的,也许还须假以时日,以更有力的证据来进一步论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项羽真的盗掘了秦始皇陵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陵墓,这座陵墓内的宝物引得后人不断遐想,无数人想打这座陵墓的主意,但都因为陵墓的精妙构造而无功而返。据历史上记载,第一个挖秦始皇陵的是项羽。根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列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四项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物”。《水经注渭水》中说

  • 项羽为什么火烧阿房宫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最新考古证明项羽从未“火烧阿房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历经两年多时间,对现存的秦代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并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更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建筑遗存。据此,阿房宫考古队提出: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

  • 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挖 为什么不开掘秦始皇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据说是目前没有技术可以保证墓开挖后可以完整保存,现在秦汉以前的墓都是在知道地点以后保持原样,并保护好,等技术成熟后再开发,除非是民间意外挖出,如兵马俑。

  • 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秦始皇墓里含有大量的水银。虽然已经经过几千年的时间,现在的地质学家在陵墓的土壤进行检测,仍然发现土壤里含有大量的汞,如果贸然进行挖掘,会对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和周遭的群众造成很大伤害。2、国家保护文物的力量还不够。秦始皇墓非常之浩大,一旦开挖,就涉及大量的资金注入和人力的投入。而且出土的大量文物也需

  • 助纣为虐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本来要传位给扶苏。秦始皇死后,赵高和胡亥(秦始皇的儿子)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扶苏就这样死了。李斯,就是秦始皇时很得皇心的大臣,因为害怕被杀,就帮助胡亥。最后胡亥当了皇帝,可是没多久,

  • 说秦始皇陵地下有宫殿,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穿三泉,下铜而置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句名人名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魏文帝曹丕在中国历史上,的确如同曹丕所说,无不掘之墓

  • 徐福东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出山的时候,是秦始皇登基徐福东渡前后,李斯的时代。后来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药,一去不返。乡亲们为纪念这位好心的名医,把他出生的村庄改为“徐福村”,并在村北建了一座“徐福庙”。后来,有徐福在日本的平原、广泽为王之说。徐福(??),即徐(注意

  • 秦始王有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永远不会有,如果有长生不老药地球的人往哪装。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只要每天保持一颗不老的心,活的开心一些,就可以了,长生不老的药都是人编出来的,但是想要不老的方法却是有的,就是不要把小事放在心上,把烦恼忘记,每天保持开开心心,你就可以不老啦!多做一些体育运动!心情好,身体好,就会不老!公元

  • 秦始皇怎么魂断求仙路?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帝王有许多异想天开的行为,其中就包括热衷于追求长生不死之药。作为历史上统一六朝的首位皇帝秦始皇,自从他当上皇帝的那一天开始,就迷恋上了长生不老的千秋大梦。他不但希望皇位能万世万代地传下去,自己还想长生不老,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寻求仙丹妙药,因此,在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经常出巡。其实,早在战国时期

  • 秦始皇派遣徐福带领数千金童玉女去日本找神仙这事是真实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徐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徐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