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见孟姜女,是在第几次东巡途中?

秦始皇见孟姜女,是在第几次东巡途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33 更新时间:2024/1/18 19:56:55

谢谢邀答。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很久以前就流传已广的传说故事,这只是古人编写的化传说,实际上并没有孟姜女这个人,所以孟姜女跟秦始皇的故事自然而然也是后人撰写的了。那么为什么会写孟姜女呢?其实这是有原型的,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比秦始皇统一六国要早得多。《左传》对此事进行了记载,在公元前550年,齐国人杞梁在讨伐吕国的战役中阵亡了,杞梁没有儿子,妻子感觉无依无靠,悲从中来,扑到杞梁的尸体上不停地痛哭,一连哭了七天七夜,把吕国城墙给哭塌了。当时,齐国的国君齐庄公还因此专门拍使者慰问过杞梁的妻子。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把这个故事放到秦始皇时期,让秦始皇背这个锅呢?主要是人们认为秦始皇期间,实行了很多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特别是修建长城和阿房宫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们对秦始皇的统治敢怒不敢言。加上历史上秦始皇太有名气,名人就把他和孟姜女作为文学素材写在一起了,以此用来讽喻那时秦朝的暴政。

秦皇岛的孟姜女庙有什么历史传说?

孟姜女庙又称贞女祠,位于河北省山海关城东约6公里的望夫石村后山岗上。

庙内有前后两殿,前殿有孟姜女像,左右侍有童男童女,两侧壁上镶有碑刻,其中有乾隆嘉庆道光题词。后殿原供观音,殿后有“望夫石”,石上有坑,传为孟姜女望夫足迹。旁有石台,台后有振衣亭,为孟姜女梳妆更衣处。庙东南4公里渤海中有两块礁石,传为孟姜女坟。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民间传说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

小时候姥姥家就住在山海关。也曾经大人领着跟着哥哥去过多回姜女庙。那时候年纪小。感觉姜女庙特别小。供着孟姜女的像,两旁有两个童子。印象比较深的是进庙门前,长长的台阶儿。走的很长时间,进庙门之后感觉非常累。后来大人说有108阶。

代表着孟姜女寻夫的曲折与艰辛。还对庙门口贴的那幅号称“天下第一奇联”是记忆尤深。也是在大人指导下,很早以前就已经会读。“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hǎishuǐcháo,zhāozhāocháo,zhāocháozhāoluò;fúyúnzhǎng,chángchángzhǎng,chángzhǎngchángxiāo。)

等以后长大,每每读起这首对联时,越发的敬佩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且那时候听大人说了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传说。后来也是查阅一些资料得知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故事。

说的是古时候在松江府孟家庄,有一个孟老汉无儿无女,擅种葫芦。与邻居姜家交好。他种的葫芦,有一年特别茂盛。有一颗葫芦都已经伸到隔壁姜家院里。两家就约定种出葫芦,一家一半儿。结果结了一个大葫芦,正要劈开时,就听到里边儿有小孩儿啼哭。劈开之后,葫芦里边儿有一女孩儿。园嘟嘟的小嘴,红红脸蛋非常可爱。

两家人都异常喜欢。都想养在自己家里,争执不休。后经庄里边儿的长者论断,两家合养。于是起名孟姜女一年一年,孟姜女逐渐长大成人,心灵手巧,美貌异常,有一天在自己家后花园儿,巧遇因为秦始皇修长城到处抓民夫,为了避祸流浪此地的书生万喜良。孟姜女见万喜良知书秉礼,忠厚老实,便芳心暗许。孟老汉对万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来,孟姜女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汉见万喜良一表人才,满腹经纶。也是非常赞成。,急忙和姜家商议挑选吉日,给他们完婚。恰巧孟家庄上有一无赖,垂涎孟姜女美貌。几次提亲,均被孟老汉拒绝。心中怀恨在心。正在这时,知道万喜良的事儿。就去官府举报,正当孟姜女和万喜良准备完婚之时,官兵来到家中,把万喜良抓走。孟姜女悲痛欲绝,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

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脚下。修长城的民工,数以万计。孟姜女挨个儿打听,终于打听到了万喜良的消息,可是他已经劳累过度累死在长城脚下。被埋进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悲愤交加,心如刀绞。想自己千辛万苦千里迢迢为丈夫送寒衣,到头来连丈夫尸骨都没找着。愈想愈气,悲从心来,不禁抱头痛哭。这一哭就哭了七天七夜,感天动地令天地为之变色,忽然轰隆隆一声响,长城倒了800里,

露出了万喜良的尸骨,这一下惊动官兵,早有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把孟姜女抓来。可是他一看孟姜女,美貌如花,就想纳孟姜女为妾。孟姜女于是与他约法三章。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秦始皇身穿麻衣到坟前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来到坟前祭祀。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涂炭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

的妃子,休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后人为了纪念孟姜女就修了姜女庙。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年的流传与演变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统一货币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文化方面。教材介绍了三点措施及其作用。统一文字。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

  • “孟姜女”哭长城,是秦长城吗?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山海关有个姜女庙,里面讲述了孟姜女的故事姜女丈夫被抓壮丁去修长城,一去几年都没有音讯,孟姜女沿着长城寻找丈夫,有民工告诉她,她丈夫已经死了,埯在长城下面,姜女听到此信息,在长城角下到处挖找,哭的死去活来的,后有人说长城都被孟姜女哭倒了,这只是一种传说!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据《左

  • 谁知孟姜女哭长城这千古绝唱的全部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简介}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

  • 求邢台本地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牛郎织女原生地:邢西天河山一带,邢台方志有全国最早的前乞巧节纪录影响:成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邢台西部太行山牛家庄,有个农家小伙子,叫牛郎。父母下世早,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牛郎只分得了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

  • 孟姜女与范喜良是怎么结婚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相传,在八达岭一带住着两户人家,一家姓孟,一家姓姜,这两家做了几代的邻居,关系非常好。有一年,孟家在墙边种了一棵瓜秧,这棵瓜秧越长越大,最后竟然爬到了隔壁姜家的院子里,结了一个大瓜(melon)。这个瓜长得又大又圆,瓜皮青翠,花纹精致,见了的人都啧啧称奇。到了秋天,瓜熟透了,两家人就商量:秧在孟家,

  • 秦始皇几次东巡的年代,和持续时间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一生共巡游过五次,最后死在了第五次东巡的途中(原赵国行宫沙丘宫,赵武灵王被饿死于此)公元前221年,始皇即位26年,秦灭六国,并天下,海内一统.从此后,秦始皇即开始了他的旅游道路.(1)27年,即统一的次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这是他旅游的开始,目的在巩固后方.(2)28年

  • 秦始皇在有生之年一共巡视天下几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五次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第一次出巡,巡视陇西,北地两郡,宣扬秦朝皇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第二次出巡,效仿历代帝王率文武百官前往泰山举行封禅之礼,以及宣扬皇威.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第三次出巡,巡视山东半岛.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年,第四次出巡,巡行燕国各地和北

  • 秦始皇是东巡死的还是西巡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东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海上,这次出巡有一段颇具神奇色彩的故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记载了这一过程。秦始皇在登会稽山,望于南海,又刻石纪念之后,他的车队折向北行,经过吴(今江苏苏州),从江乘(今江苏南京)渡长江。沿着海岸北上,北至琅邪。方士徐福等人海求神药,连续多年,没有收效,费用已经

  • 烟台市百年的历史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您好哦望采纳烟台是中国的一个沿海城市,山东省省辖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最大的渔港,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港口之一。全市土地面积13745.95平方千米,海岸线曲长909千米。濒临渤海、黄海,有包括大小岛屿63个,辖芝罘、福山、牟平、开发、高新区等6个区及长岛县等7

  • 秦朝历史很短,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重要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虽然短,但它是标准的制定者,虽然秦之后可能会有调整,但它却是在很多方面是远远走在了其他王朝的前面。1、依法治国真正执行落地在秦朝,最为彻底且最有成效秦朝能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最核心的在于法家体系的完美落地,商鞅作为其总设计师可以说留名千古,只不过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正面评价。论君臣和谐与相互托付,